-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分析報告(2017)
- 李桂芳
- 1477字
- 2019-09-20 16:32:27
第三節 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發展趨勢
由于國際直接投資的發展與國際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因此預測全球國際直接投資發展趨勢首先應關注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17年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2016年中期以來,全球經濟進入上行周期,且上行力度不斷增強,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2%,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而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上升至3.6%,到2018年上升至3.7%。歐元區、日本、亞洲新興國家、歐洲新興國家和俄羅斯的增速預測值普遍上調,這抵消了對美國和英國的增速下調而有余;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提速,預計2017年和2018年的增長前景均被上調了0.1個百分點,這主要得到了中國更強勁增長預期的帶動,而拉美部分大宗商品出口國、獨聯體國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仍面臨困難,但已有了一定的改善跡象,亞洲和歐洲新興經濟體2017年的增長預測值也被上調(見表1-4)。
雖然目前基線前景正在改善,但全球經濟復蘇尚未完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增長依然疲軟,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通脹仍然低于目標。大宗商品出口國(特別是燃料出口國)受到的沖擊尤為嚴重,因為在外部收入暴跌下,其經濟仍在進行調整。總的來看,雖然短期風險大致平衡,但中期風險仍偏下行。
同時,全球經濟活動進入周期性上行通道的同時也為各國制定重大政策提出了挑戰——提高潛在產出、確保人們從中廣泛受益以及增強抵御下行風險的能力等。貨幣政策方面,自2008年次貸危機后,全球央行競相放水的寬松周期已行至尾聲,美聯儲、歐央行等先后開啟加息或縮表;貨幣政策方面,由于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仍弱,隨著貨幣政策逐漸退出,“寬財政”將是中長期的主導方向,而在財政接力貨幣的政策轉向道路上,美國依然“領跑”,特朗普稅改邁出了美國財政刺激的第一步。此外,由于世界經濟日益復雜與不確定,各國政府還需要在多邊層面上做出新的努力,以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的共同挑戰。
總體來說,2017—2018年,全球經濟活動的回升力度將有所增強,短期風險大致平衡,在消費者和企業信心改善以及有利的金融環境支持下,經濟復蘇可能進一步走強。但同時,在政策高度不確定且地緣政治緊張的環境中,如果出現政策失誤,則可能導致市場信心受損、金融環境收緊和資產價格下跌,中期的增長風險仍偏下行。
如果全球經濟按照世界銀行的最新預測上行力度增強的話,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持續溫和復蘇,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在2017年將增加5%,達到近1.8萬億美元,而在2018年將繼續延續增長勢頭,達1.85萬億美元。在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增長向好,各項基本面指標持續改善,財政政策與稅制改革助力長期經濟增長,或將提升投資者信心,預計美國仍將保持國際直接投資最大流入國地位;歐元區經濟穩步復蘇,增長勢頭強勁,歐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將會恢復,但是各種政治事件為其復蘇增添眾多不確定性;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預期將支撐發展中國家經濟復蘇,投資者信心也將隨之增強,尤其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仍將是全球投資者最青睞的地區之一。
綜上所述,未來外國直接投資流量預期將有所回升,但是個區域之間將存在較大差異。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國直接投資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同時進入發達國家的流量預期保持穩定。但是,更為嚴峻的地緣政治風險及政策不確定性或會對2017年對外直接投資的復蘇規模和輪廓產生影響,同時也會影響預測結果。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