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績效管理方法論
- 孫科柳 蔣業財 解文濤
- 1648字
- 2019-09-29 13:17:03
2.5.3 績效考評制度要保障管理落地
為了保障管理責任的落地,華為還在績效考評制度上作了嚴格的規定。在華為,績效考評是用來評價一個員工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考評的結果影響到員工包括薪酬、獎金、股票、晉升的機會等很多方面。所以,華為員工格外注重對考核成績的爭取,而華為的眾多考核制度中,很多考評項目都是與管理責任掛鉤的。
【輔助閱讀】華為績效目標的設定與管理責任的落實
2002年,在與身處逆境的員工對話時,任正非說道:“企業不是按一個人的知識來確定收入,而是以他擁有的知識的貢獻度來確定的。我們強調使用一個干部時,不要考慮他的標記,不能按他的知識來使用,我們必須要按承擔責任、他的能力、他的貢獻等素質來考核干部,不是形而上學、唯學歷。”
同年,在華為人力資源大會精神傳達會議上,任正非又一次強調:“評價一個人,提拔一個人,不能僅僅看素質這個軟標準,還要客觀地看績效和結果。德的評價跟領導的個人喜好和對事物認識的局限性有很大關系。績效和結果是實實在在的,是客觀的。所有的高層干部,都是有職責和結果要求的,在有結果的情況下,再看你怎么做的,關鍵行為中是否表現出你有高素質。”
任正非所指的“關鍵行為”即干部踐行管理職責,帶領團隊創造績效的行為。為強化管理職責的落實,華為格外注重對關鍵事件行為過程的考核,但這個考核也是與責任結構導向相互配合的,要從多個指標上加以判斷和評測,并不是一個關鍵事件行為就決定一個干部的一生。
此外,華為還規定,所有要提拔的管理干部一定要有好的實踐結果。當然,“好的結果”不一定就是銷售額,在華為,領導干部的“好的實踐結果”的代表就是“需要時能帶領團隊創績效,問題發生時能夠第一個站起來承擔責任”。
2005年,在《關于人力資源管理變革的指導意見》的文件中,任正非再次指出:“我們的待遇體系強調貢獻,以及以實現持續貢獻的能力來評定薪酬、獎勵。有領袖能力、能團結團隊的人,是可以多給予一些工作機會,只有他們在新的機會中做出貢獻,才考慮晉升或獎勵。不能考慮此人有潛力時,放寬他的薪酬。茶壺里的餃子,我們是不承認的。”
華為正是通過對績效考核的量化以及數字化,將管理責任與績效管理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督促著華為的領導干部群體與普通員工們共同履責、共同奮斗,持續地創造著高標準的績效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