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財富管理報告(2015)
- 莊毓敏主編
- 3397字
- 2019-09-20 15:23:55
一、財富管理的概念
(一)從服務高凈值人士發展而來的財富管理概念
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通常情況下是指私人銀行服務,特指專為高凈值人士(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 HNWI)[1]提供的高端服務。這是國內外理論界、金融系統較為普遍采用的概念。例如,高盛私人財富管理部對自身業務的定位就是協助客戶創造及保護金融財富,服務對象包括高凈值個人、其家族及基金會。財富管理機構根據各個客戶的特定風險承受能力,制定及實施長期資產配置計劃,提供創新的投資理念及機會,制定個性化的投資策略,提供全方位的財富管理服務,包括私人銀行、信托及遺產服務。
臺灣地區“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參考美國《銀行控股公司檢查手冊》及《私人銀行功能與活動》后認為,財富管理業務指銀行針對高凈值客戶,通過理財業務人員,依據客戶需求作財務規劃或資產負債配置,以提供銀行經核準經營業務范圍內之各種金融商品及服務。
莫尼塔公司稱,財富管理一般指針對擁有較高可投資資產(例如大于10萬美元)的高凈值個人和家庭提供的金融服務,包括對客戶的資產和債務的管理。這其中資產管理服務是其主要特征。但財富管理更著重強調對財富積累、保值、強化和轉移等方面的專業建議。
歐洲銀行聯合會財富管理咨詢業務主任羅杰·H·哈特曼認為,財富管理是對富有的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主要針對個人及其家庭。
(二)財富管理概念的進一步拓展
財富管理最早從商業銀行對高凈值人士的金融服務發展而來,傳統上對其概念界定也由此展開。但隨著具有財富管理需求的財富持有人數量增多、從事財富管理的機構不再僅限于商業銀行機構、財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越來越豐富,財富管理的內涵和外延逐步拓展。為了適應財富管理的不斷發展,同時也遵循金融業的服務本質,需要研討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更能反映財富管理內在規律的概念。
我們認為,財富管理是金融服務業的重要分支和新興領域,它主要是指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受客戶委托,以對其資產進行規劃和投資為核心內容開展的資產配置、顧問咨詢等多種服務,并延伸至為其個人及家庭財富相關事務提供的增值服務。財富管理的目標是幫助客戶實現資產保值增值,并以金融服務為切入點全面提高其生活品質。目前,財富管理已經成為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對象多層次、服務手段多樣化的重要金融產業類別,并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
面對國內外財富管理的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財富管理采用廣義的概念更為合適。所謂“廣義”體現在財富管理的服務主體涵蓋了銀行業、信托業、證券業、基金業、期貨業、保險業等行業的多種金融機構以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對象包括了工薪階層、中等收入階層、高凈值人士、超高凈值人士等所有具有財富管理需求的群體;服務手段采用了專業金融服務和豐富多樣的延伸增值服務。
簡言之,財富管理是指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受客戶的委托,對其資產進行規劃和投資,從而實現資產保值和增值的金融服務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三)財富管理的豐富內涵和外延
財富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如何創富、守富、享富、傳富,即如何創造財富,如何使財富保值增值,如何很好地享受財富,如何使財富實現代際的順利傳承。財富管理,通常是對既有的財富進行打理,即主要是實現守富、享富和傳富。創造財富是財富管理的直接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財富管理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投資行為。從客戶的角度來講,財富管理主要是為了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從服務機構來講,財富管理是為了獲得服務費或者傭金,增加收入。
財富管理的主體,主要是指各類金融機構,包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等。除傳統正規金融機構外,還包括新型金融機構和類金融機構,如投資咨詢公司、金融服務公司、財富管理公司及其他第三方理財機構等。同時,除金融機構外,還包括其他提供財富管理服務的機構,如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獨立財務顧問(IFA)公司等等。在通常情況下,財富管理最主要的機構是私人銀行。
財富管理的客體,也是財富管理的對象,是指客戶委托的可投資資產,即財富。客戶是指財富管理機構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個人或家庭,也包括各類社會組織,如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關、軍隊等。因此,財富可分為個人財富(有時也叫家庭財富)、機構財富、國家主權財富等類型,這些財富的總和構成社會財富。
財富管理的內容,是指財富管理所提供的具體服務內容,主要包括金融服務和延伸服務兩類。金融服務主要包括傳統的商業銀行服務(如銀行信貸)、現代的綜合金融服務(強調個性化)、各類咨詢服務。延伸服務(也叫增值服務)是除金融服務之外的其他各類服務,比如高爾夫球俱樂部會員資格、機場貴賓服務、優先醫療服務、健康保健服務、海外移民、旅游服務、資產繼承及繳稅計劃、有針對性的藝術活動或高端客戶聚會等。提供延伸服務,是財富管理的一大趨勢,不斷擴大延伸服務的內容和提升延伸服務的水平,是決定財富管理機構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財富管理主要可分為低端、中端、高端和超高端四類。低端是指大眾理財,主要是面對50萬元以下的客戶。大眾理財的對象是普通大眾,其主要特點是客戶數量巨大,但單個客戶的可投資資產規模十分有限,多數在幾萬元人民幣。中端是指貴賓理財,主要面對50萬元至500萬元的客戶。貴賓理財的對象是較富裕的階層,這類客戶的可投資資產多數集中在幾十萬元人民幣,通常指中產階級。高端是指私人銀行服務,面對的是富人,這類客戶的可投資資產一般在500萬元人民幣或者100萬美元以上。超高端是指家族理財,面對的是極少數億萬富翁。這些富人中的富人,需要通過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家庭事務所、銀行家事務所等,專門為其家族進行全方位的資產管理。2010年,BCG全球財富管理市場規模數據庫作出如下分類:非富有家庭,管理資產額在10萬美元以下;富裕家庭,管理資產額在10萬~100萬美元之間;新貴家庭,管理資產額在100萬~500萬美元之間;富豪家庭,管理資產額在500萬美元以上。
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如同是一對孿生兒,人們在談論財富管理的時候,往往要談到私人銀行,同樣,在談論私人銀行的時候,也往往會談到財富管理。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關系緊密,但還不是等同關系。從機構來看,私人銀行是最重要的財富管理機構,但財富管理機構還包括除私人銀行之外的多種機構。從業務類型看,除了私人銀行服務,財富管理還包括大眾理財、貴賓理財和家族理財等服務。私人銀行的狀況是衡量一個國家財富管理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如上所述,我們從較為嚴格的意義上把財富管理劃分為大眾理財、貴賓理財、私人銀行服務和家族理財四類服務,所以,理財包括了大眾理財和貴賓理財兩種,是財富管理的中低端服務。但在有些情況下,財富管理與理財也可以是相等的關系,即財富管理也就是理財,理財也就是財富管理。而在有些場合,即財富管理采用狹義的概念而理財采用廣義的概念的時候,財富管理也可以說是理財的一個組成部分。狹義的財富管理,通常是指私人銀行服務,而廣義的理財,可以涵蓋所有的財富管理服務。理財一般是指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提供的面向大眾的結構化投資服務,所以也叫大眾理財。大眾理財與私人銀行服務等高端財富管理的不同,主要在于私人銀行服務更強調服務的個性化、針對性,較為復雜和豐富。而大眾理財產品是適應所有投資者的一般性產品,較為簡單,同質化程度較高。
財產是從所有權的角度來看待財富,資產是從投資運營的角度來看待財富。一個富裕家庭進行財產分配,明確財產繼承安排,這就是把財富分割為不同的所有權,從而使其成為不同人的財產。富人把財富當中除去自己日常必需的外剩下的部分拿來經營,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即進行財富管理。拿來經營的這部分財富,即是可投資資產。當財富被拿來進行投資經營時,就變成了資產。
注釋
[1]高凈值人士是指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規模較大的人士。可投資資產一般包括個人的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不同的機構對“持有多少可投資資產才能稱之為高凈值人士”標準不一。在中國,此標準一般為500萬元人民幣或100萬美元以上,有的機構也將此標準定為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私人銀行客戶是指金融凈資產達到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的商業銀行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