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比較研究
- 楊洪源
- 597字
- 2019-09-29 16:54:14
第二章 破解所有權的“斯芬克斯之謎”(上)
作為馬克思介入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要參照系,蒲魯東與馬克思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思想“交集”就是在所有權問題上。所有權作為貫穿整個現代西方思想史的重要范疇,是哲學、法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研究都會涉及的重要問題,更是整個資產階級社會的核心內容之一。任何從事上述研究的思想家都繞不開所有權這個環節,馬克思與蒲魯東亦不例外。他們基于所有權問題所產生的思想交鋒與碰撞是極為復雜的,經歷了從部分一致到徹底對立的過程,可以說是二者錯綜復雜關系的一個“縮影”。從這一角度上講,僅分析、比對《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中關于所有權的論述(它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土地所有權與地租的研究)是不夠的,筆者認為有必要拓寬研究視野,將所有權置于馬克思與蒲魯東關系的演進過程這一整體中進行研究。
鑒于內容的復雜性,筆者在本書中擬分為兩章來討論所有權問題。其中,第二章(上)集中討論馬克思與蒲魯東的早期論述,涉及的文本包括《什么是所有權》、埃德加·鮑威爾的《蒲魯東》一文、《神圣家族》第四章中“蒲魯東”部分以及“巴黎手稿”中的部分論述,借此了解和“復原”170余年前那場“有關所有權問題討論”的復雜情形。第三章(下)則圍繞《貧困的哲學》“所有權”一章、《哲學的貧困》“所有權或租”部分以及《德意志意識形態》、《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的相關論述,呈現馬克思與蒲魯東在所有權問題上的根本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