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哲學的貧困》與《貧困的哲學》比較研究作者名: 楊洪源本章字數: 548字更新時間: 2019-09-29 16:54:12
第一章 政治經濟學的哲學方法探究
從導論中關于馬克思與蒲魯東之間關系演變的梳理中可以得知,不同的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哲學方法直接造就了他們對當時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象的不同甚至相對立的認識。馬克思不同于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和蒲魯東的研究之處就在于:他始終將唯物史觀作為一種方法論貫穿到政治經濟學批判之中。具體而言就是,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歷史性的和暫時性的,是特定歷史階段社會生產關系的表現;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和蒲魯東犯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把經濟范疇當作一種永恒化、超歷史化的觀念,并推廣到所有社會。除此之外,馬克思與蒲魯東在哲學方法上的差異還折射出他們對思辨哲學的不同態度、把握社會現實的不同程度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不同可能性。因此,在論述馬克思與蒲魯東對同一經濟范疇或現象——所有權、價值、分工、機器、競爭、壟斷等——的不同認識之前,完全有必要先就二者的方法進行對比研究。
本章通過解讀《什么是所有權》中的前言和第一章,《貧困的哲學》中的前言、第一和第四章的部分論述,厘清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哲學方法。之后,就馬克思《哲學的貧困》第二章中的“方法”部分、《致帕維爾·瓦西里耶維奇·安年科夫(1846年12月28日)》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對蒲魯東的批判進行解讀、分析及評述,以呈現他們在哲學方法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