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口述史(1949—1978)
- 曲青山 高永中
- 13617字
- 2019-09-29 16:55:08
毛澤東首次訪蘇的鐵路安全保衛工作
滕久昕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外檔案文獻的解密和許多當事人回憶錄的發表,毛澤東首次訪蘇的幕后情況逐漸為世人所知,其中有些涉及毛澤東首次訪蘇的鐵路安全保衛工作。但是,這些文章對當時發生的事情有多種不同描述,彼此沖突,還有的明顯有誤。我的父親是新中國第一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有機會護送毛澤東到國境線,勝利完成任務。我仔細翻閱父親留下的有關材料,并采訪了一些當年參與此事的老鐵路工作人員,和文獻資料互相對照,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事實,愿與讀者共享。
“這次出訪蘇聯一定要保密”
毛澤東一生只出過兩次國,都是去蘇聯。一次乘火車,是在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去了89天。另一次是1957年乘飛機去蘇聯。
決定首次出訪后,毛澤東向汪東興交代:“新中國剛剛成立,社會情況很復雜。這次出訪蘇聯一定要保密,不要做宣傳。沿途的警衛工作你去找聶榮臻、滕代遠、李克農、羅瑞卿等同志商量著辦。”
1949年11月1日,北京至滿洲里開通了直達列車,這為毛澤東的出訪奠定了基礎。
1949年初冬的一天,滕代遠應召到中南海,向周恩來總理匯報工作。
周恩來一開始就說:“羅瑞卿和楊奇清(公安部副部長)昨天來和我商量了沿途的保衛工作,他們會同總參作了妥善的安排。鐵路方面的安全保衛工作可要由你唱主角嘍!”
滕代遠說:“我們研究制定了一些方案,不知是否妥當?”
周恩來說:“你來說說看。”
滕代遠開始匯報:“第一,要純潔內部,對沿線鐵路職工進行大審查、大調整、大清理。參加專列工作的所有人員必須是政治上絕對可靠的黨團員,不允許有一個可疑分子。這次行動,由鐵道部直接向北京、東北兩個鐵路管理局具體部署,各地黨委、省市委一把手統一執行、統一行動,向部里直接報告。”
周恩來點點頭說:“好,我再送你幾句話:黨委掛帥,全黨動員,精心部署,分段負責,嚴格保密,內緊外松。”
滕代遠記錄下內容后,繼續匯報:“第二是整頓設備,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對全路一切設備進行大檢查、大維修、大保養,指定專人負責,嚴格交接班制度,使列車隨時處于完好狀態。第三,專列由我們負責檢修,請部隊派工兵用雷達掃描探測易燃易爆物品,然后實行封閉式警衛,印制特許通行證,由鐵道部派人驗收合格后方準使用。”
周恩來插話:“代遠同志,這一兩天你抽個時間陪我到車庫看看車。主席在車上要待幾天幾夜,一定要搞得舒適一些。”
聽說車上給毛澤東準備了軟床,周恩來說:“你們不了解主席的生活習慣,他一生睡不慣軟床喲!趕快換一張藤床,要平直又有彈性才行。這件事你要親自去落實。”
“是!”滕代遠以軍人的口氣回答,然后繼續匯報,“第四,鐵路沿線及橋梁、隧道內外由總參派部隊負責警衛。地方駐軍派出警衛部隊,每一個電線桿設武裝崗哨一名,實行崗哨聯防;并派出機動巡邏隊加強沿線的巡邏,不準任何人接近鐵路。第五,專列由三列火車組成,可根據情況隨時調整發車順序和時間,各列車之間裝有軍用無線電話,與專列指揮臺保持聯絡。”
“這些措施很必要,兵不厭詐嘛!”周恩來贊許道。
“第六,為預防事故發生,在運輸調度上做到專列未通過之前,停開一切客、貨列車,必要時就近入站待避,專列過后,重新編組開行。”
聽到這里,周恩來又叮囑道:“還是要相信、依靠群眾。不能一說提高警惕,眼里處處都是敵人。不然的話,我們的車剛開過去,老百姓就在后面罵娘。這是個政策性很強的問題,一定要掌握好。”
滕代遠點點頭說:“我們一定按總理的指示辦。”他接著繼續匯報:“第七,要嚴格保守秘密。鐵道部規定專列代號為9002,公安部羅部長他們規定專列為李得勝專用列車,在電報電話上使用,便于上下聯絡。沿途各站規定旅客不準進入站臺。”
周恩來補充說:“為了做到高度保密,各地黨政軍負責人一律不許進站迎送。從北京出發時,中央領導也要減少送行人員。”
滕代遠最后匯報說:“第八,在保衛工作上由公安部統一領導,統一指揮。鐵路公安部門由鐵道部公安局全權負責,隨時向公安部請示報告,出發后聽從楊奇清副部長的指揮。”
周恩來對滕代遠的匯報感到滿意,強調說:“代遠同志,鐵道部由你親自掛帥,直接向北京、天津、東北鐵路管理局具體部署任務。地方各級黨委書記向各中央局、省市委第一書記親自報告,你是中央委員,各地要將執行落實情況統一向你報告,由你向我匯報。”
“這次道兒遠,多穿點衣服”
1949年11月下旬,滕代遠召集鐵道部公安局副局長馮紀和政治保衛處處長任遠二人開會,傳達了毛澤東訪蘇專列安全保衛工作的整體部署和周恩來的指示,要求在一周內完成全部準備工作。為了做到保密,鐵道部不再召開專門會議,而是利用鐵路高度集中統一的通信設備,立即開始各項準備工作的貫徹落實。
一天,北京列車段張志英突然接到一個通知,立即到西城區六部口一個大院開會,接受一項重要任務。張志英和列車段的有關同志按時赴會。會議在大院內的一間平房召開,到會的有北京鐵路管理局副局長劉英才、北京鐵路分局和各列車段的幾位領導。分局組織科科長言兆主持會議,他說:“有個專列任務由在座的各位擔當。這不是一般的任務,我們一定要完成好。”
言兆開始布置任務:“這次專列任務的運轉車長和客運車長由張志英一人擔任;餐車主任由北京站人事主任孔福增擔任;廚師由旅行服務所王玉林擔任;行李員由北京站客運主任王英賢擔任……”會議室里一片寂靜,只有布置任務的聲音。任務宣布完畢,大家低頭輕聲議論起來,平常專列任務由列車段領導布置,由列車員和列車長擔當。這次由路局、分局領導直接布置,工作人員都是各單位的中層干部,此事實屬罕見!
“大家安靜一下,我再宣布幾條紀律。”言兆向大家擺擺手說,“不準單獨外出活動,外出一律請假;在備勤的時間里不能回家,統一住在珠市口行車公寓待命;吃飯、睡覺和洗澡都要統一行動。”
散會后,言兆找到張志英十分關切地問道:“東北方向最遠的去過哪兒?”“山海關。”聽了張志英的回答,言兆拍拍他的肩膀關照說:“這次道兒遠,多穿點衣服。”
這些人不愧是在鐵路干了多年的老同志,他們懂得“知者不說,不知者不問”的規矩。雖然大家感到莫名其妙,一頭霧水,但回去后都默默地做好了各自的準備工作,等待著出發的時刻。
這趟編號為9002的專列,是美國送給蔣介石的禮物。設備十分高級,蔣介石還沒有坐過,就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期間被人民解放軍繳獲。專列備有一節瞭望車,掛在列車尾部,鑲有落地的大玻璃窗,四周掛有墨綠色的窗簾,拉開窗簾,車外的風景一覽無余。還有一節會議室式的車廂。除了幾節軟臥車廂和高級餐車外,毛澤東乘坐的車廂里,會客室、臥室、浴室一應俱全,可以隨時在行車中洗浴,可謂十分舒適。
在滕代遠的監督下,為了防寒保暖,鐵路技術人員加強和改造了專列的保溫設備,配備了專用取暖鍋爐,檢修了各類暖氣和管道,車廂內溫度可以自由調節。地上鋪了加厚純毛紅色地毯。根據毛澤東的生活習慣,取消了原來的軟床,換上了一張既有彈性又平直的單人藤床。會客室放有一張既可辦公又可當餐桌用的四方桌子和一套沙發。
11月26日,任遠帶人到北京鐵路管理局東郊車庫,同部隊派來的工兵一起用雷達探測器對車廂進行了逐個檢查,然后貼上封條,派警衛部隊武裝看守。車輛檢查完成后,又對選好的乘務人員逐個審查,審查完由北京鐵路管理局公安處和北京鐵路管理局黨委負責人簽字,報鐵道部備案等待最后批準。主要工作人員均由任遠進行個別談話,告知注意事項與行車紀律,強調了此次任務的重要性和高度保密的必要性。經過談話和開會討論,大家斗志昂揚,個個爭取立功,一致向黨表示決心:堅決完成任務!在出發前兩天,還進行了任務預演,鐵道部、北京鐵路管理局來人檢查后,都感到比較滿意,整個專列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進入一級待命狀態。
11月底,滕代遠親自向周恩來作了詳細的匯報。一天傍晚,滕代遠陪同周恩來一起到車庫進行視察。周恩來認真地檢查了車上的各項設施,甚至連為毛澤東登車時準備的一塊木板都站上去試了一下。
周恩來對鐵路方面的準備工作感到很滿意。
“專列于當晚9時由北京出發”
1949年12月21日是斯大林70歲壽辰。毛澤東此次訪問蘇聯,其中一個重要任務是為斯大林祝壽。有關部門精心準備了一些禮物,主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藝品,還帶有一些當時蘇聯緊缺的蔬菜、水果,以及名茶、名酒、名煙等。
由于正值冬季,這些東西很難找到,且要的量又大,還要保證質量。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跑前跑后,忙得不亦樂乎。
在北京局和列車段領導向工作人員布置任務的同一天,前門火車站運轉室接到“代號某某號和某某號行李車在你站停留待命,由你站負責車內保溫”的命令。
新中國成立前后,前門火車站多次擔當重要列車的接送任務。車站員工對此習以為常,但這次有所不同。車站各股車道中只有第二道有保溫設備,調車人員每天凌晨5點將裝有白菜、大蔥的行李車從第二道拉出去,為當日運營騰出車道。晚上,一天的運營結束后,再將兩車調回第二道。一天最少一出一進,遇到運輸緊張時,調車機要往返數次作業。調車員平時調運的車輛,一般幾個小時后就由機車牽引走了,而這兩節行李車整整放了一個星期,又調出又調進。
1949年12月初,北京一連幾天都下著鵝毛大雪,天氣很冷。6日下午,周恩來向滕代遠發出命令:專列于當晚9時由北京出發。各級領導和工作人員、鐵路職工立即開始了緊張的準備工作。
下午4時許,馮紀和任遠首先進入停放在“大廠”內的專列,向工作人員傳達了出發命令。
晚6時,在西直門火車站的站臺上分別靜靜地停放著三列火車。
第一列是前驅列車,由5節車廂組成,車上有50名警衛部隊的干部、戰士和一部分鐵路工作人員。
第二列是本務列車,由10節車廂組成,上面有1個連的警衛部隊。
第三列是后衛列車,也由5節車廂組成,除有50名警衛部隊戰士外,在兩節行李車上裝有各種禮品及蔬菜、水果。
各列車均裝有大功率軍用無線電臺,隨時保持聯絡。
滕代遠在晚7時先到車站,隨即上車進行檢查,認為很好。
晚8時,周恩來在羅瑞卿陪同下上車視察,認為滿意。
“我們莫斯科見”
1949年12月6日晚飯后,毛澤東帶上隨行人員陳伯達、師哲、葉子龍、汪東興以及醫生、廚師、警衛人員陳秉承、沈劍心、李加吉、田樹彬等人,晚8時由駐地中南海豐澤園分乘三輛汽車出發,8時30分到達西直門火車站后,隨即登上列車。陪同毛澤東訪蘇的還有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蘇聯交通部部長、蘇方總顧問、鐵路專家柯瓦廖夫。護送毛澤東到邊境線的中方同志還有李富春、李克農、毛岸英等。
到車站送行的中央領導同志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及北京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他們送后隨即乘車迅速離去。
毛澤東身穿皮大衣,頭戴皮帽,走下汽車,健步走向專列,微笑著向守衛在車廂門口的同志頻頻致意,而后由周恩來、滕代遠引導登上列車。車門兩側分別由羅瑞卿、楊奇清、馮紀和任遠守衛,使別人從側面無法看清毛澤東登上了哪節車廂。整個車站站臺上異常肅靜,沒有一個閑人和走動的人員。毛澤東上車前后是沒有一個外人看見的。
周恩來向毛澤東報告:“代遠、瑞卿和奇清、克農同志隨您到滿洲里。還有鐵道部公安局副局長馮紀和政治保衛處的任遠,也要一路送您到滿洲里,要不要認識一下?”毛澤東笑著說:“是不是剛才在車門口見到的兩位,我們已經認識了嘛!”周恩來請示毛澤東還有什么指示。毛澤東高興地說:“看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嘍?”
毛澤東點燃一支香煙,望著周恩來說:“家里的事你要多辛苦了!”
“主席,請放心。家里的事我們會及時發電報向您請示,請您一路保重。”
“我們莫斯科見!”毛澤東以這句話結束了談話,兩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周恩來走下專列,又把滕代遠、羅瑞卿等人叫到一起語氣嚴肅地說:“主席可就交給你們了。一路上要小心,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和松懈啊!”坐上汽車后,周恩來又搖下車窗對他們說:“我在北京等著你們勝利的消息!”
周恩來的汽車悄悄駛出車站。
忽然,站臺另一端傳來一個女人爭吵的聲音,任遠聞訊后立即趕過去。原來是江青要進入站臺送行被阻,正在十分生氣地同警衛戰士爭辯。任遠向哨兵出示了特許通行證后說:“讓她過去,有問題我負責。”衛兵這才放行了。
任遠陪著江青來到毛澤東的車廂。她一上車就抱怨說:“主席,你走也不說一聲,我正在開會。”毛澤東答:“今天上午規定誰也不來送行,所以就沒有給你講。”
10分鐘后,江青從車上下來,已經是雨過天晴、笑容開綻了。走到出站口時,她還不忘瞪一眼剛才站崗的那個衛兵。
“簡直亂彈琴”
1949年12月6日晚9時,毛澤東乘坐的代號為9002的專列從西直門火車站第一站臺正點出發。就在半個小時以前,停在第二站臺的前衛列車已經發車。專列機車司機本應由天津機務段段長邊光輝擔任,但從北京開車時,北京鐵路管理局機務處處長郎覺民親自擔當值乘任務,他憑著熟練的技術駕駛著“毛澤東號”蒸汽機車,牽引著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穩穩當當地以8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北寧鐵道線上。
毛澤東乘坐的本務列車由10節車廂組成,葉子龍、汪東興、李加吉三人同毛澤東乘坐一節公務車。其實這輛車也是一輛瞭望車,一般都掛在列車的尾部,這次為了安全起見,加掛在倒數第三節。這節車共有4個房間,毛澤東用中間的一間,前面一間稍微寬敞的是會客室,葉子龍、汪東興、李加吉三人用后面的兩間。
陳伯達和師哲共用一節公務車;滕代遠和羅瑞卿共用一節公務車;其他人員都分別乘坐頭等臥鋪車,主列還有餐車和行李車等。
按規定,為了保密,事先讓列車員將毛澤東車廂整理就緒,一切物品均安放妥當,沒有按叫人鈴不必進去。
馮紀和任遠敲門進入車廂,請毛澤東準備休息,他們舉手敬禮說:“報告主席,我是……”毛澤東一揮手,微笑著說:“你是馮紀,你是任遠,我們已經認識了嘛。”稍頓,毛澤東自言自語地說:“任遠,任重道遠。好啊!剛才還是你給江青同志解圍的呢。”任遠不好意思地笑著說:“天不早了,請主席休息吧!車上備有一切用具。”
毛澤東看見列車上專門備有毛巾、香皂、牙刷、牙膏等,立即叫他們把公家的東西好好收起來。他從自己隨身帶的一個小布袋里取出洗漱用具,掂了掂說:“我自己有,不需要公家另準備。”毛澤東對生活瑣事如此認真,公私分明,使得工作人員對他肅然起敬。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出國訪問,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最重要的專運任務。因為新中國剛剛建立,保衛部門心里沒底,安全保衛工作實行的還是人海戰術。許多地方都是由縣委書記、縣長親自出馬,站崗放哨,護路護橋。鐵路沿線保衛工作做得很嚴密,沿線的車站、橋梁、涵洞、制高點、居民點及所有易于隱蔽的樹林、土包、暗道,都布置了崗哨。鐵路沿線兩側的每一根電線桿下都站有一名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背朝路基,警惕地守衛在專列經過的地方。毛澤東的專列出國和返回兩次經過,警衛部隊都是提前6小時到現場布控,車過去1小時后才撤崗。
列車前方到達天津車站,停車后警衛同志上來報告:“在專列要經過的鐵軌中間發現一顆手榴彈!”
羅瑞卿聽后大怒:“簡直亂彈琴!你們保衛工作是怎么搞的?出了問題,我們怎么向中央和全國人民交代?”
楊奇清也說:“怎么才發現?不是早就清理過了嗎?”
這時,站在一邊的李克農叫人把那枚手榴彈拿來看看,原來是顆長滿鐵銹的舊彈,銹成一個鐵疙瘩,不可能再爆炸了。
羅瑞卿當即和楊奇清商量,決定臨時在天津站下車,對此事進行了認真的檢查,沒有發現什么可疑的情況。后來查明這是一個白俄籍職工所為。此外,在鐵路內部嚴格的檢查中,天津鐵路管理局楊村大橋的橋墩上還發現了一個炸藥包,被及時排除了。
“毛主席,是毛主席!”
列車在唐山站停車,進行加煤加水作業。鐵路工作人員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站臺上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旅客和當地老百姓頭一次看見這么漂亮的車廂,還掛著墨綠色的窗簾,許多人在候車室通過玻璃窗向站臺觀望。
車長張志英像往日一樣走下車,從列車尾部朝車頭方向檢查過去,走過兩節車廂,他無意中抬頭看見一節車廂的車窗里有個熟悉的面孔正在依窗而望,好像在哪兒見過,一時又難以想起來。再定睛一看,啊!他驚喜得差點喊出聲:“毛主席,是毛主席!”此時此刻,多日不解的疑團煙消云散,周身的熱血在沸騰,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員。他暗想:一定要認真仔細、一絲不茍地做好專列的工作。
車外的氣溫已經相當低了,由于車上設置了專用煤爐供暖,車廂內仍然溫暖如春。為了檢查車廂的溫度,張志英輕輕拉開車門,走進毛澤東的車廂。他看到毛澤東正在看報,本想盡量不驚動,但毛澤東還是發現了車長的到來。張志英馬上立正,向毛澤東敬了一個禮。毛澤東望著這位年輕英俊的車長點頭示意。為了不打擾毛澤東看報,張志英查完溫度后依依不舍走出車廂。
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地平線升起。列車經過一夜的運行,到達山海關車站停車,加煤加水并更換機車,機車乘務人員在此換乘,從北京到山海關這段的專列任務圓滿完成,下一段是由天津機務段段長邊光輝擔當司機。
毛澤東早已起床,打開窗簾,見窗外冰天雪地,朝霞滿天,心情好極了。他聽說專列要停車半個小時,就要下車看看有名的“天下第一關”是個什么樣兒。警衛人員根本沒有想到毛澤東會在這里下車散步,因此沒作任何警衛部署。
一轉眼的工夫,毛澤東頭戴皮帽,披著皮大衣已經走下列車來到站臺上。滕代遠、李克農、楊奇清等人趕忙走上前去,問主席冷不冷。毛澤東見到天橋就說:“天下第一關在什么地方?到天橋上看看去。”毛澤東邊說邊走,大家緊跟在他的后面。毛澤東那高大魁梧的身體一出現在天橋上,立刻引起人們的無限歡呼。“毛主席坐我們的火車出國啦!”“我們給毛主席開火車吶!”列車上的同志們此時方知是毛澤東乘火車出國訪問。
因為山海關是關內外鐵路分界線,全部機車都要換乘,早些時候開出的前驅列車也停在前面。警衛部隊戰士們一個個從窗口望見毛澤東,心情真是無比幸福和激動。
毛澤東站在天橋上,迎著微微的北風隨口吟出:“山海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關在山海之間而得名。”說罷,他看見不遠處的城樓上寫有“天下第一關”的大字時,馬上向滕代遠提出:要去那里看一看。因為事先對此毫無準備,滕代遠頗為猶豫,毛澤東的心情甚好,要去看一看也不好勸阻,同意去吧又怕不安全。滕代遠問任遠:“有沒有小汽車?”任遠回答:“沒有準備汽車。”毛澤東說:“那就算了。”毛澤東又問:“聽說孟姜女墳也在此地?”任遠報告說:“沒有墳。在城外有段城墻塌了,傳說那就是孟姜女萬里尋夫哭斷長城的地方。”“原來如此!”毛澤東笑了笑說。遙望大海和古長城后,一行人下了天橋返回到列車上。
毛澤東回到車廂坐定,問翻譯師哲:“羅長子怎么不見了?”師哲把楊奇清通報的情況向他報告,毛澤東聽后說:“羅瑞卿還是很負責的嘛!”
過了一會兒,毛澤東有些神秘地看著師哲:“我發現了一個情況。”
“什么情況?”師哲聽后一愣。
見師哲一臉疑惑,毛澤東慢慢道來:“怎么岸英也在車上呢?誰帶來的?”
師哲知道毛岸英是李克農帶來的。因為毛岸英小時候在蘇聯待過,俄語講得很好。有他在身邊,工作起來會方便些。師哲把毛澤東的問詢直言告訴李克農,李克農用手一指說:“你沒看見蘇聯的大使和顧問跟車來了,有岸英在,工作起來方便。”
他倆一同走到毛澤東面前,毛澤東語氣嚴厲地說:“不管是誰帶來的,總之,不許讓他過界。”
于是,毛岸英沒有到蘇聯,回來不久就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英勇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年僅28歲。
專列重新啟動,邊光輝緊握操縱桿手把,駕駛著機車平穩駛出山海關站臺。
筆者在采訪中,從當時在鐵道部工作后來曾任北京鐵路管理局黨委第二書記的林一同志那里了解到,毛澤東的專列從西直門車站發車前半天,她和同志們都從前門地區黨委辦公室到西直門車站看守道岔,每一組道岔都上了鎖,并派專人看護;還把各種有問題的舊鐵路留用人員集中在一間屋里進行學習。她還回憶說,當大家聽到毛澤東的專列平安駛出山海關分界線后,在西直門車站站長室里值班的各級領導都十分高興和激動,大家都松了一口氣,不約而同歡呼起來,有一個叫郭恒順的副站長還在地毯上翻了一個跟頭。
“廖瞎子,你膽子真大!”
山海關開車后不久,滕代遠對剛上車添乘的錦州鐵路局局長廖詩權說:“這一段車開得最平穩。”廖詩權說:“別的局都不讓老司機來,而讓干部來開主席的專列,車開得當然就沒有我們穩。”滕代遠說:“為什么?”廖詩權說:“干部心里緊張,技術也不行。我讓技術好的老司機開車,由我親自做動員,老司機認為這是政治上信任他們,所以車開得很穩。如果由公安部門動員他們,他們肯定心里緊張,當然也開不好車啦。”滕代遠聽完哈哈大笑,說:“廖瞎子,你膽子真大!”
李克農和毛澤東在車廂里閑聊。
李克農說:“主席,您知道美國總統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嗎?”
毛澤東“哦”了一聲,沒有應答,好像在等李克農的下文。
“第一件事就是看《情報要點》,不然這一天就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李克農不緊不慢地說。
毛澤東哈哈一笑,說:“你呀,給我上起課來了。我和他不同,隨來隨看,不怕多,只怕少。這回去莫斯科,我還要和斯大林談談你們情報方面的事情呢。”
車過山海關不久,氣溫已下降到零下40度。毛澤東乘坐的車廂因為天氣寒冷,凍裂了暖氣管道,把幾組暖氣都凍壞了。這可急壞了滕代遠,他指揮列車段段長張宇把地毯卷起來,發動餐車燒開水,想用熱水從兩頭把凍壞的管道燙通,折騰了半天也不見效果,只好請毛澤東到另一節車廂休息。由于在行駛中不具備搶修條件,只好等到沈陽再修。
“代遠同志,你要帶頭學習”
毛澤東換了車廂后,一面乘車還要一面工作。除了處理國內的一些電報外,他提出搞些調查研究,找幾位沿途黨政負責同志上車談話。秘書葉子龍馬上將毛澤東的指示通過電臺傳達到有關縣市。
綏中縣委書記上車向毛澤東匯報情況,談話結束后,縣委書記風趣地說:“我在綏中工作幾年了解的情況,都讓主席掏走了。”錦州市市長也深有體會地說:“主席考的題目太多了,問得太細了,連統計數字包括百分比都不放過。”
滕代遠見毛澤東找沿線黨政負責人了解情況,就提前電令沈陽、哈爾濱鐵路局的局長做好準備。
1949年12月7日晚,列車到達沈陽車站。高崗一行人上車看望毛澤東。高崗提出要陪送毛澤東到滿洲里,毛澤東沒有同意,他只好又下車了。
列車到沈陽后,立即組織人員全力搶修被凍裂的暖氣管道。結果因為沒有配件,無法修復,只好掛車繼續前行。
專列在沈陽站停留更換機車,換上了1861號蒸汽機車擔當牽引任務。這是一臺1940年由日本制造的火車頭,在當時算是比較新的機車。現在,這臺蒸汽機車保存在滿洲里的火車頭廣場供游客參觀。
沈陽鐵路局機務處處長馮雅齋奉命擔當值乘司機。開始他并不知道專列上是哪位首長。在檢查機車時,他見幾位首長陪著一個穿皮大衣的人在站臺散步,聽別人說這就是毛澤東。這是他第一次離這么近見到毛澤東,心里萬分激動。他緊握氣門手把,穩穩地開動火車。這一次車上的人都沒有感覺到火車開了。
列車離開沈陽后,毛澤東召沈陽鐵路局局長黃鐸上車談話。由于事先接到滕代遠的電令,黃鐸心里有了準備。毛澤東詳細詢問了沈陽鐵路局運輸生產、管理以及職工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特別是重點了解了中長鐵路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科學管理方法的經驗。毛澤東聽后比較滿意,指示滕代遠:“要很好地總結一下中長鐵路的經驗,可以在關內各鐵路局推廣。”
列車到長春時,匯報結束。黃鐸向滕代遠請示工作,滕代遠說:“你們立即根據主席指示,認真進行總結,黨委先好好討論一下,然后發動干部群眾一起動手,把經驗集中一下,整理出來上報鐵道部。”“是!”黃鐸向滕代遠敬禮后,轉身離開。
在哈爾濱鐵路局分界站陶賴昭,莊林奉命登上專列,向滕代遠報到后,兩人一同來到毛澤東面前。
滕代遠報告說:“主席,這是哈爾濱鐵路局局長兼書記莊林同志。”
毛澤東與莊林親切握手,打招呼。
滕代遠說:“他原來也是八路軍,后來改行搞鐵路。”
毛澤東說:“許多同志都要搞他們過去不熟悉的東西,這是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需要。代遠同志,你要帶頭學習。”
毛澤東向莊林了解了哈爾濱局的運輸生產情況和學習蘇聯鐵路先進經驗后,滿意地說:“我曾說過,關鍵在于學習嘛。”
列車駛到安達車站,在莊林下車前,滕代遠叮囑道:“毛主席的話你要牢牢記住,我們都要加強學習。”
“一路上辛苦了,謝謝你們”
列車經過三天三夜的運行,于12月9日到達中蘇邊境的滿洲里車站。這時,一列墨綠色的蘇聯高級專列已停在站內待命。
1900年4月,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從薩拜戈爾延伸進中國國境,俄國鐵路人員跨過國境,他們把踏上中國的土地稱為“滿洲里亞”。1901年火車站建成后,即取名為“滿洲里亞”,后譯成中文,遂將俄語尾音的輕音“亞”去除,即成為滿洲里,屬內蒙古自治區管轄,當時是中國陸地與蘇聯相通的唯一鐵路接口處,也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城市。車站南面是中國的長春鐵路,北面是蘇聯鐵路,因為兩國鐵路軌距不同,所以在這里要轉乘蘇方派來迎接的專列。
滕代遠進入車廂向毛澤東報告:“主席,滿洲里到了。外面太冷,請您在車上休息。我先與蘇聯同志見面辦理交接。”
毛澤東點點頭,說:“好嘛!”
滕代遠、楊奇清分別與蘇聯鐵道總局負責人和蘇方保衛部門負責人通過翻譯進行交接,隨即登上蘇方列車,認真仔細地進行查看,直到全部看完放心后,走下列車,讓我方人員馬上開始搬運行李等物品。
滕代遠、楊奇清再次進入毛澤東乘坐的車廂,請他下車。滕代遠報告說:“準備工作完畢,請主席換乘蘇聯列車。”“啊!終于到了。”毛澤東站起身來說。隨后在葉子龍的幫助下,穿好皮大衣,戴上帽子,與秘書、翻譯、警衛人員等一同走下車。此時,蘇方專列的車門正好對準我方車門,毛澤東微笑著與在場送行的各位領導親切握手,說道:“一路上辛苦了,謝謝你們。”外面的氣溫已經是零下50度,但大家和毛澤東握手時,還是感到一股暖流頓時傳遍全身。有人提議:“我們和主席合個影吧!”毛澤東高興地說:“好啊。”各位送行的領導懷著興奮的心情,在毛澤東乘坐的車廂前站成一排,留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
毛澤東在蘇聯駐華大使羅申的陪同下,登上蘇方列車。毛澤東并沒有急于走進車廂,他一直站在車廂門口向中方送行的同志揮手示意。李富春、滕代遠、李克農、楊奇清、毛岸英、馮紀、任遠等人一字排開,向毛澤東舉手敬禮,請毛澤東進去。毛澤東望著大家,依然沒有動。蘇方列車長長鳴了一聲笛,緩緩啟動開出,大家把手高舉過頭頂,祝福毛澤東訪蘇順利。毛澤東在關了車門的玻璃窗里不斷向大家揮手告別。中方送行的同志站在原地未動,一直目送列車遠去。
滕代遠隨即向鐵路部門工作人員布置任務,要求有關鐵路局做好充分準備,隨時迎接毛澤東專列返回,確保回國時的行車安全。
“想不到毛澤東是這樣的年輕與健壯!”
1950年2月14日,中蘇兩國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字儀式。這是一件震動世界的大事,隨著電波傳向全世界。當大家從次日廣播中和報紙上得知此事后,除了激動和高興外,同時也意識到毛澤東、周恩來即將動身回國了。滕代遠指示:爭取主動,不必等候命令,立刻做好準備工作。鐵路員工又投入迎接專列返回的光榮任務中。
2月17日,毛澤東結束對蘇聯的訪問,于莫斯科時間晚上10時30分登上蘇聯列車,離開莫斯科回國。為他們服務的許多蘇方工作人員知道消息后顧不得穿上大衣,站在冰天雪地里送行。后來才知道,這些服務人員都是在斯大林身邊工作的人。蘇聯服務人員稱贊中國領袖親切、平易近人。毛澤東以他的德高望重、慈祥可親,博得了蘇方工作人員的敬重與愛戴。毛澤東訪蘇結束后,斯大林曾對身邊的人說:“想不到毛澤東是這樣的年輕與健壯!”
為歡迎毛澤東、周恩來訪蘇回國,中共中央決定:派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東北局副書記李富春代表中央隨車前往滿洲里迎接;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朱德另乘專車到沈陽迎接。
毛澤東返回時在莫斯科車站發表講話,公布了新聞消息,比出發時更為公開了。這更增加了鐵路安全保衛工作的責任。滕代遠親自布置有關工作,組織專列到滿洲里車站迎接毛澤東、周恩來。
2月22日,毛澤東、周恩來在回國列車上會見了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
列車經過在蘇聯境內10天的行駛,于2月26日抵達蘇聯邊境城市奧特堡爾站,胡志明也同車抵達。蘇方人員一直護送到中國境內的滿洲里車站,幫助中國同志完成換車、裝車等工作后才離開。
由于蘇方為我們提供了認真負責的安全保衛工作,使毛澤東這次出訪十分順利。毛澤東吩咐汪東興、葉子龍代表他本人及周恩來,向蘇方列車上的保衛人員和工作人員致謝并告別,還送了20箱橘子、香蕉等水果表示謝意。
在莫斯科,斯大林分別送給毛澤東、周恩來各一輛“吉斯”牌高級轎車,也隨專列抵達滿洲里。因為天氣寒冷,其中一臺車由于沒有放水,把水箱凍裂了。
2月26日下午抵達滿洲里后,毛澤東與專門前來迎接的高崗、羅瑞卿、滕代遠、楊奇清、汪金祥(東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長)等見面時非常高興,和他們談笑風生,從精神上看輕松不少。
國內外的階級敵人沒有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2月下旬,他們在一個深夜扒開了長春市郊外的數里鐵路干線,妄圖制造列車顛覆,被地方公安部門及時發現,立即組織人員將線路修復。
2月26日深夜,毛澤東的專列由滿洲里車站出發,為了確保行車安全,迷惑敵人,做到“萬無一失”,第一列車內全部是空的,任務是壓道開路;第二列是擔當警衛任務的前驅車;毛澤東、周恩來、胡志明和所有其他回國人員均在第三列車上,毛澤東乘坐的車廂掛在最后一節。
“這個玩意兒還不簡單呢”
2月27日上午10時,列車經過興安嶺到達海拉爾車站。當時萬里無云,陽光明媚,周圍望去都是皚皚白雪。列車在此要更換機車,除了胡志明沒有下車外,其余同志紛紛隨著毛澤東、周恩來緩步走下列車,到站臺上一邊呼吸新鮮空氣,一邊觀賞祖國北部絢麗多彩的風光。大家隨意圍繞在毛澤東周圍邊走邊談。
滕代遠緊跟在毛澤東身旁,邊走邊向毛澤東介紹車站的情況。當他們走到一組道岔前面,毛澤東把右手從皮大衣內伸出,用食指指著道岔問滕代遠:“這是什么東西?干什么用的?”
滕代遠立即報告說:“這是道岔。專門用它來撥開鐵軌,使列車不會撞頭。”
“是嗎?”毛澤東仔細看了一眼。
滕代遠說:“扳道岔的叫扳道員,工作時很吃力,勁小的還扳不動。”
“啊,這個玩意兒還不簡單呢!”毛澤東微笑著說。
滕代遠笑了笑接著說:“鐵路上這一套東西名堂不少呢!”
“是啊!”毛澤東點點頭。
馮紀、任遠跟在毛澤東身后,認真地聽著毛澤東和滕代遠的談話。東北鐵路公安局嚴佑民局長手握照相機,懷著激動的心情把毛澤東和滕代遠談話的情形抓拍下來,留下一幀十分寶貴的照片。
在返回途中,還發生了一件過去鮮為人知的事情。當時的中共黑龍江省委負責同志沒有和滕代遠商量,擅自決定要專列開往齊齊哈爾,被滕代遠發覺后加以制止。滕代遠當著高崗、歐陽欽(中共旅大市委書記)、汪金祥等人的面,嚴肅批評了這位負責同志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致使專列在昂昂溪車站稍有延誤。隨后,滕代遠立即向車上的周恩來匯報了此事。周恩來對此處理表示同意。
專列于2月27日晚上抵達哈爾濱,黑龍江省市負責同志到車站迎接,并邀請毛澤東、周恩來下車休息休息再走。毛澤東等人同意下車休息過夜。葉子龍為毛澤東買了一些東北特產熏肉大餅。毛澤東很久沒有吃到中國飯了,邊吃邊說:“好吃!好吃!”同志們分別下榻在哈爾濱兩個最大的賓館,痛快地洗了澡,好好睡了一覺。
2月28日,毛澤東在哈爾濱接見了黑龍江省市負責同志,并題詞:“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下午,由滕代遠陪同,毛澤東興致勃勃地參觀了鐵路工廠,與工廠的干部職工見面,親切握手,連連說:“同志們好!”工人們喜出望外,激動地眼含淚花高喊:“祝毛主席身體健康!”但這次參觀由于事先沒有計劃,安排不周,工廠由于下班有的車間空無一人,毛澤東沒有盡興。
“不要怕老百姓嘛”
3月1日一大早,毛澤東起床后,叫來汪東興說:“你去通知滕代遠、羅瑞卿兩位部長準備專列,一小時以后上車出發。”
列車于當日到達長春,吉林省和長春市負責同志到車站迎接,毛澤東、周恩來下車后直接去省委辦公樓。吃過午飯,他們乘汽車參觀了市容。大家參觀了長春電影制片廠和偽滿洲國皇宮及日本人蓋的銀行。當時長春剛解放,社會治安不好,為安全起見,部分地區實行了戒嚴,汽車經過市區時,大街上顯得非常肅靜。
毛澤東向市長提問:“長春市老百姓很少,人都哪去了?”
長春市長一時語塞,應付地回答:“現在是吃早飯的時間,人們都在家里。”
毛澤東幽默地說:“老百姓吃飯比軍隊紀律還嚴?吃飯時一個人也不出門?”
市長無言以答,滿臉羞色。
毛澤東說:“不要怕老百姓嘛。”看來對這種方式有所不滿。
3月2日專列到達沈陽,在此逗留兩天。由北京專門來沈陽的朱德以及中南海警衛處處長李樹槐到車站迎接。東北局、遼寧省、沈陽市的負責同志也到車站迎接。
毛澤東一行住在沈陽鐵道賓館(大和旅社)。晚上,高崗等人來向毛澤東匯報有關工作。毛澤東還抽出時間專程看望了在沈陽工作的蘇聯專家,并在當地召開的黨的代表大會上講了話。
為慶祝《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歡迎毛澤東、周恩來安全回國,東北局于3月3日中午舉行隆重的內部宴會,除了胡志明未露面外,隨同毛澤東出國的人員全部參加。以李富春為首的全體迎接人員及隨同朱德來沈的工作人員一起應邀出席。毛澤東的心情顯然放松了許多,在大家的祝愿下,喝了不少酒,更顯得滿面春風、神采奕奕!
當日晚,東北局在機關禮堂又舉行小型舞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李富春、羅瑞卿、滕代遠等人應邀參加。
3月4日晚10時,毛澤東、周恩來一行安全抵達首都北京,在樂隊高奏國歌后,他們檢閱了儀仗隊,并與到車站迎接的劉少奇、朱德、李濟深、張瀾、林伯渠、董必武、陳云、郭沫若、黃炎培、李立三、吳玉章、彭真、薄一波、羅榮桓、徐特立、蔡暢等人熱烈握手。
從1949年12月6日到1950年3月4日,歷時89天,毛澤東率領中共代表團完成了這次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訪問。
回顧毛澤東首次訪蘇的全過程,可以用“一路平安”來形容。黨中央高度重視,周恩來親自掛帥,中央社會部、公安部、鐵道部首長直接參與領導,各地黨政軍民上下一致,團結合作,群眾與公安機關相互配合,軍民結合,動員了千軍萬馬,全體參戰人員同心同德、夜以繼日地站崗放哨,保證了毛澤東訪蘇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