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2-1949年中國經濟史編年記事
- 王方中
- 1311字
- 2019-09-29 12:23:11
1864 (同治三年)
5月1日 實行中外會審制度的洋涇浜北首理事衙門在上海公共租界成立。該衙門是中國租界史上第一個實行中外會審的混合法庭。(316,135頁)
5月 牛莊海關開辦。海關實際開在營口。(319,71頁)
7月1日 《北華捷報》改名為《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 News)。《北華捷報》轉為它的每周增刊。(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35頁)
7月 匯豐銀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 Ltd.)開始招股。額定資本500萬元,分為4萬股,每股125元。不到半年,股份即已全部認足。(307,72頁)
8月6日 匯豐銀行在香港成立(召開第一次有正式記錄的會議)。(307,67頁)
9月 美商耶松船廠(S.C.Farnham & Co.)成立于上海虹口。此后逐漸變為英資企業。1891年資本30萬兩,次年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后,增至75萬兩。1884年,耶松為怡和輪船公司建造的輪船“源和號”載重2 000噸,是當時遠東最大的一艘商船。(304,353頁;314,254、253頁)
10月7日 中俄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國從中國奪得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以后在1869年實際劃界時,俄國又利用中國官員的昏庸多占了不少地方。(101,215-218頁;337,377、380頁)
10月10日 中國與西班牙簽訂《和好貿易條約》。西班牙獲得了英、法等國已在中國取得的所有特權,如領事裁判權、沿海貿易權等。條約第十條規定華民“俱準與日斯巴尼亞國民人立約為憑,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屬,一并由通商各口前往”。此約草簽后,總理衙門即通飭兩廣允許法國為古巴招工。1868年2月19日條約公布后,駐在澳門的古巴代理商到廈門去招工,向當地人販子預付“人頭錢”,擄掠華工。(101,218-226頁;312,82-84頁)
10月 閩浙總督左宗棠手下一位六十多歲的工人,在杭州制造了一艘蒸汽船,“試之西湖,駛行不速。”(338,14頁;113,379頁)
12月10日 旗昌輪船公司、瓊記洋行(Augustine Heard & Co)、寶順洋行、怡和洋行等外國輪船公司達成“運價協議”:冬季上海至漢口之上程運價每噸6兩,下程4兩;其他季節則各為5兩與3兩。協議有效期一年。1865年12月,又延長12個月。(327,47頁)
是年 安徽農村凋敝。太平天國起義期間,自1851年到1865年,除穎州的人口增加了29.4萬以外,其他州府人口都減少了,共計從3 271.16萬下降到1 487.5萬,減少54.53%(曹樹基:《中國人口史(清時期)》,504-505頁)。兩江總督曾國藩與安徽巡撫喬松年在安徽漕糧改征折色后,對折色辦理減征。據喬松年奏報,未減賦以前,原征總額為制錢2 151 677千文,減賦以后,折價為1 388 170千文,減763 507千文。(302,416-417頁)
× × ×
3月25日 清軍攻陷嘉興。“自南匯至朱家橋房屋燒者大半,自朱家橋、問松橋以西則燒者十之七八矣,自絲行橋以北則燒者十九矣,載道瓦礫,無一步坦途。不出十室便有死尸,或反縛,或仰側臥,或浮腫抱頭持頸,潰爛臃腫,枯槁消滅無復人形者,不可勝計,過者掩目不忍視也。而瓦礫中之被焚者更不知幾何矣。加以雷雨之后,日光下爍,穢氣上蒸,焦氣、咸氣、臭氣隨風觸鼻,令人嘔吐。市河死尸相望,水作清綠色,有油浮面……加以人馬六畜溲溺糞穢之類隔雜其間,令人鼻塞,不堪一刻安坐。老幼受傷,匍匐道左,哀鳴乞食者相望。”(《避寇日記》,5卷,見162,4冊,305-306頁)
7月19日 太平天國天京陷落。……清軍入天京,大肆殺掠,縱火延燒,圖掩搶掠跡,天京大火三日不息,歷代金陵文物富麗盡成灰燼。(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