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861 (咸豐十一年)

1月20日 上諭:設立總理各國通商事務衙門(后改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由奕訢、桂良、文祥管理。以崇厚作為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外交通商事務。(104,44冊,1022頁)

1月30日 在海關從兩江總督兼各口通商大臣改轄總理衙門后,李泰國重新受派為海關總稅務司。(319,64頁)

2月2日 道光年間對關內貧民赴奉天、吉林墾荒采取禁止的政策。如1834年4月28日上諭:“盛京、吉林乃國家開基根本之地。……其藉貧民名目,遷徙眷屬乘大小車輛前往奉天、吉林種地營生者,概行截回”(104,36冊,778頁)。咸豐年間,這種政策有了明顯的改變。是日諭準吉林涼水泉南界等地的三十余萬坰可墾地,“可援案招墾,別無違礙,于經費不無裨益”。“仍照章先取押租,俟五年后升錁”。所收押租除一部分借充查界之費外,“余則悉數解京。”(104,44冊,1040-1041頁)

2月23日 鎮江知府師榮光與英國駐華參贊巴夏禮(H.S. Parkers)訂立英人在鎮江“永租地基”的批約。批約規定,出租的土地“均照(英國)領事所定章程辦理”。在中外約章中,首次出現租界事務由外國領事專管的內容。鎮江英租界面積156畝左右。(316,25-26頁)

3月2日 “山東省各州縣征收錢糧,大半用錢折銀,而折價之法,各處不同”,官民爭執不斷。諭令隨銀價增減征收。(104,44冊,1062-1063頁)

3月18—25日 英國在《天津條約》中獲得了“長江一帶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的特權后,即竭力爭取在長江自由航行。3月18日上海英國領事發布《長江通商收稅章程》,規定英商船只以呈交各項船舶證件向英國的上海領事館換取內江專照(river pass),憑照駛入長江,上駛者向上海關交納各項稅鈔,下行者向鎮江關交納。“一切根據此項辦法核準的船舶在鎮江上游的沿江各口或地方裝卸合法商貨”,毋庸在該船返抵鎮江之前履行任何海關手續。外國人無異取得了“無限制沿江貿易權”。清政府拒絕批準此章程。拒絕批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一、害怕外國商人以武器和食糧供給太平軍;二、這個“章程蹂躪了省的貿易征稅權”(406,201-202頁)。同年3月25日,英國領事館參贊巴夏禮在九江與江西布政使司張集馨擬定《長江各口通商暫訂章程》,根據這個章程,英國的船只只要在上海領事官處領取了江照,完納了關稅,就可“自鎮江以上、漢口以下沿途任便起貨、下貨,不用請給準單,不用隨納稅餉。俟回鎮江,遵照前章辦理。”(第7款)。這一款未獲得總理衙門的核準。4月30日改為“各船領照行過鎮江,無論在何處俱可起,下例準買賣之貨物,毋庸關署發單;其出口稅亦俟回鎮江時,始行著完。”章程還規定:商船往來長江,準帶應用兵器以為防衛之資。(101,154、156頁)

3月21日 湖北布政使唐訓方與巴夏禮訂立開辟漢口英租界的條約,明確規定租界內“一切事宜全歸英國駐扎湖北省領事官專管,隨時定章辦理”。這一條約在中文中首次稱這種外人租地為“租界”。漢口英租界面積438畝多。1898年擴充至795畝以上。(316,26、70-71頁)

3月25日 巴夏禮與張集馨訂立《九江租地約》。“所應如何分段并造公路、管辦此地一切事宜,全歸英國駐九江府領事官專管,隨時定章辦理”。英國領事獲得了獨自而不是會同中國官員對英租界內各種行政事務的立法權。1862年年初,正式開辟九江英租界。(101,157-158頁;316,27、118頁)

3月 美商旗昌洋行經理金能亨(E.Cunningham)集資45 000元從舊金山買到一艘456噸的輪船“驚異號”(Surprise)從事長江輪船運輸業務。(119,1164頁;《上海港史話》,163頁。327,188頁,記此事在6月)

4月3日 根據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牛莊辟為商埠。商埠實際違約設在營口。隨著遼河口外沙洲不斷沉積、擴大,牛莊已距海口較遠,而本為小漁村的營口成了遼河的入海口。這是甲午戰爭前東北開放的唯一通商口岸。(319,403頁;346,55-56頁)

4月5日 喀什噶爾設埠。(125,42頁)

4月27日 英人林納(J.K.Leonard)奉派為鎮江關稅務司。5月10日鎮江設埠開關。(319,70頁;125,42頁)

5月20日 費士萊(G.H.Fitzr-Roy)被派為寧波海關稅務司。同時開辦寧波浙海關。(319,70頁)

5月 天津海關成立,以克士可士吉為稅務司。(319,70頁)

6月2日 法國參贊哥士耆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訂立《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條款》(101,158-160頁)。天津法租界面積為360畝。經過1900年和1903年兩次擴張,擴大到2 836畝。(408,38-41頁;409,325頁)

6月30日 李泰國于4月請假回國,他徑自任命赫德和上海關稅務司費士萊會同署理總稅務司職務,并推薦赫德以自代。是日,總理衙門正式批準赫德代理總稅務司的任命。同日,赫德向各關發出第一號總稅務司通扎,這也許可以視為總稅務司開始設立的標志。直到1863年發出的第一號通扎才寫Inspectorate General,1864年第一號通扎改為Inspectorate General of Customs。是此以后長期沿用這個名稱,這也就是總稅務司的英文名稱。這當是總稅務司署的最后形成。(319,69、133頁;306,59頁)

7月 福州海關成立。(106,929頁)

7月左右 英國領事密迪樂與盛京將軍玉明派出的牛莊防守尉毓昌迭次面議,立約永租營口遼河南岸的一片灘地,作為英租界的所在地。這片蘆葦蕩地不久幾乎全部塌入遼河。因此,后來未能發展成英國人統治的租界。(316,29頁)

8月15日 因有“匪徒三四千人……肆行開采”已經封禁之山東平度金礦。諭令山東巡撫譚廷襄立時封禁該礦。(104,44冊,1253-1254頁)

8月22日 芝罘(煙臺改)開關。(601,56頁)

8月23日 兩江總督曾國藩在《覆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提出:“輪船之速,洋炮之遠,在英法則夸其所獨有,在中華則震于所罕見,若能陸續購買,據為己物……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17卷)。頭一次提出試造輪船之議。

8月(七月) 總理衙門批準洋商雇內地商船在登州、牛莊兩口裝載豆石,或運往南省,或運至天津。(119,195頁)

8月 上海法租界擴展至1 023畝。(316,62頁)

9月2日 中國與普魯士和德意志通商稅務公會各邦代表簽訂《通商條約》、《通商條約善后條約∶海關稅則》。中德建交,互派秉權大臣駐扎對方京師。德國獲得與英、法等國相同的在華特權。(101,163-174頁;407,2卷,52-53頁)

9月3日 兩廣總督勞崇光與英國領事羅伯遜(D.B.Robertson)訂立開辟廣州英租界的協議,將沙面的西部劃為英租界。法人又與英人達成協議,由法人承擔廣州沙面五分之一的建筑費用,而英人劃出沙面五分之一的土地供法人開辟專管租界(316,28、30頁)

9月8日 在英國于1958年通過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條約》取得沿海貿易權后,至此,海關總稅務司發布通令:各國公使與恭親王會商關于土產沿岸轉口貿易的納稅辦法,作出了如下的決定:一、在出口港納出口正稅;二、在進口港納半稅。(106,744頁)

10月9日 在赫德的蒙騙和操縱下,總理衙門以《暫訂章程》為基礎改訂的《長江各口通商暫行章程》出籠,規定進出口漢口、九江的外國商船,只有在上海完納了所有進出各稅和船鈔后,上海關才發給江照。船只必須在鎮江灣泊,但鎮江關并不收稅。“在九江、漢口任便起貨下貨,不用請給準單,不用隨納稅餉。”船只可以攜帶兵器。同日公布《通商各口通共章程》。洋商運洋貨進長江,在上海完納正稅后,即可到長江各口;洋商由上海運土貨進長江,除正稅外,還須完復進口半稅,也可到長江各口。洋商還可以在長江口岸自入內地買土貨,或本商自去,或用本國人,或用內地人均可。(101,175-179頁)

11月2日 慈禧太后與奕訢發動宮廷政變。以同治帝的名義命載垣等八個贊襄政務王大臣即行解任。幾天后,又令載垣、端華自殺,并把肅順斬首。奕訢被任命為議政王大臣,主持軍機處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337,241-242頁)

11月4日 兩廣總督將1861年英法占領軍制定的廣州招工章程十三條公布施行。1865年以前,各國在華招工均按這個章程辦理。(312,81頁)

11月14日 《長江各口通商暫訂章程》規定開放漢口、鎮江沿線全部口岸,就連總稅務司赫德也認為未免過分。1861年9、10月間,恭親王奕訢和英國公使共同擬定一個《揚子江英國貿易修正章程》。是日,清廷批準了這個章程,把揚子江對外貿易限制在漢口、九江兩處,其所應交納的海關稅鈔在江海關交納。(312,282-283頁;406,203頁)

12月 湘軍于八月攻陷自1853年即為太平軍占領的安慶之后,兩江總督曾國藩在安慶設“內軍械所”,制造洋槍洋炮,“全用漢人,未雇洋匠”。這是清王朝試辦新式軍用工業的最初嘗試。1862年7月30日,曾國藩觀看了華蘅芳、徐壽造成的蒸汽機的表演后,發表感想說:“竊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國人亦能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1864年在華、徐等人主持下造成的一條木質小輪船在安慶下水,曾國藩親自登船參觀試演。1864年7月19日,湘軍攻占南京后,內軍械所遷往南京,改稱金陵軍械所,徐、華于1865年造成大型木殼輪船一艘,長55華尺,載重25噸,1866年在下關下水,試航于揚子江,不足14小時,逆水行程225華里,回程順行8小時,后被賜名“黃鵠號”。1867年,金陵軍械所造船部分并入江南制造局,徐壽、華蘅芳等亦隨調江南制造局任職。(113,249-250頁;369,136-137頁)

是年 清政府丈放阿勒楚喀(今黑龍江阿城市)所屬蜚克圖站以東圍場。1880、1885年繼續開放其他部分。至此,吉林全部開放。(110,776-777頁)

是年 英國在上海設立郵局(130,152頁)。英國前后在中國設立郵局15處,代辦所6處,信箱5處。郵局15處中,除在西藏的3處歸印度管理外,其余12處歸香港郵局管轄。(603,73頁)浙海關稅務司葛顯禮(H.C.J.Kopsch)承認“緣各國在中國設館(指郵局),本與萬國通例不符,亦非中外條約所準。”李鴻章也說:“中外條約亦無準設之款。”(130,55頁)外國設立郵局是沒有條約根據的。

是年 設在天津的英國寶順洋行運洋布5 900匹從天津海關出發,經直隸獲鹿進入山西平定縣境,在榆次進行銷售。是為最早來山西販賣洋貨的洋行。(412,123頁)

是年 法國在上海設立郵局。法國前后在中國共設郵局16處。設在廣東、廣西、云南、四川的8處,“照安南方面的政策辦事”;其余8處“歸巴黎方面直接領導”。1864年工部局設立郵局。1867年美國在上海設立郵局。1876年日本在上海設立郵局。1886年德國在上海設立郵局。(130,152、168頁)

× × ×

1月15日 農民拒不交租。“初五日……聞浦南田租大有起色,多者六成,少者五成,浦北則彼此觀望,未有粒米送倉。”(《小滄桑記》,載161,6冊,458頁)。此乃上海附近情形。

2月 太平軍無錫守將濟天義、黃和錦“出示招募錫、金老書吏,設偽錢糧局于東門亭子橋唐宅。分業田收租完糧,令民自行投柜,隨給偽票。城鄉業田者俱得收租糊口,或頑佃抗租,訴賊押追”。同年臘月,安鎮東市稍四圖莊顧某聚眾抗租,遭到了太平軍的彈壓,顧某受傷。“旋為鄉官調停,一律還租。”(《平賊記略》,下,見162,1冊,276頁)

3月1日 英國駐華海軍司令何伯(J.Hope)奉額爾金之命于2月11日由吳淞口起航西行。3月1日向天京太平軍當局提出“為順利履行(航行揚子江的)特權,將軍艦怪物號(Centaur)駐泊南京”,太平軍對此不反對。(335,227頁)

4月8日 太平軍到常熟“莘莊查各戶門牌,又至洞港涇議店家領帖,并報大小本錢,千金本,日捐十千。百金本,日捐一千。十千本,日捐一百”。(《自怡日記》,390頁)

4月 太平軍在常熟東鄉“按田起捐,每畝捐錢五十文”。(169,52頁)

4月2日 太平天國被迫同意在本年(即天歷辛酉十一年)內不進攻上海、吳淞一百里以內地區。(335,202-203頁;337,228頁)

5月10日 常熟“各處征收上忙銀,兼收下忙,追清尾欠。”(169,53頁)

5月22日 “鄒氏設(收租)局于神祠,又被拆毀,局董俞儒卿被戕投水,收過租米之局,眾佃兢欲索還,于十三日赴俞局哄鬧,幾欲焚劫,幸發勇禽拿,并遣長發(太平軍——引用者)駐局,土人乃不敢逞兇。”(162,4冊,397頁)這是太平軍鎮壓抗租農民的又一例證。

5月23日 美國海軍上將司百齡(C.K.Stribling)乘軍艦于5月4日到達南京。約在5月23日,太平天國當局在給他的去信的答復中同意美國商船在長江航行。“所有貴國通商獲利,經過長江,有何不可。經過商船……驗明有貴國領事執官照即便放行”。“至貴國人民犯法,自當送交貴國懲治”。把治外法權交給了美國入侵者。(168,315頁;335,211頁)

8月12日以后 太平軍一朱姓官員與一姓馬、經營綢業者在秀水(嘉興)濮院開“天意絲綢莊”,“系長毛發本,而馬姓者為之謀主,總管錢貨出入”。“既而賊廉知濮鎮衰敝已極,不聚市,遂易開錢莊。……而調局中每日所供長毛薪水若干千并給錢莊上;蓋錢莊所收者皆濫板花樣錢,價甚短,初不以生意出息為事也。”(沈梓:《避寇日記》,2卷,見162,4冊,75、80-81頁)

8月18日 太平軍桐鄉守將符天燕、鐘良相發布告示,設立規條十三則。其中關于經濟方面的有:“一、編戶口,給付門牌,以為安民識認,庶長毛客兵不敢來鎮擄掠。一避難遷徙,流離失所者,速即遷回,各安其所。一、商賈販賣,平價交易,不準低昂其價。一、被難之后,倘有房屋、貨物、田產準歸原主識認收管,□□侵占者立究。一、住租房、種租田者,雖其產主他徙,總有歸來之日,該租戶仍將該還錢米繳還原主,不得抗欠。一、弟兄放卡,應在三叉路口神廟及空屋借住,其無屋者,準搭蘆扉柵,不得謀占民房;其有占奪民屋及強買貨物者,經軍師稟明,立斬示眾。”(沈梓:《避寇日記》,2卷,載162,4冊,73頁)

8月30日 太平軍在濮院附近的陡門設卡收稅,“凡客商來往貨物,每一千文稅三十文。是時米價貴至七千五百文之數,故偽關稅每擔須二百二三十文……射利者皆至新塍販糴,而長毛又各處設卡收稅。……卡子密布,稅錢甚眾,米價騰貴,居民不安。……商賈裹足,南路居民絕糧,喊聲大震,賊為寒心。于是令各卡免米稅,通商賈,而陡門之關亦免。蓋東南方百數十里間,居民千萬口,皆仰給于新塍,故販米過此關者,每日必一千數百斛,計入米稅,日必三、四百千,而其他所入貨稅皆不及米稅之多,故偽司關者堅執不允。自鐘長毛來桐鄉,以食者民之天,故累出告示免米稅,而賊猶堅執如故。鐘乃訟諸鎮守嘉興之偽朗天義陳姓處,陳乃為之調停,飭令免稅一半。故自七月望后,每擔收稅一百十五文。”(《避寇日記》,2卷,見162,4冊,76頁)

9月28日 27日,“有嘉興長毛來濮東柵,占岳成茂河埠店面設卡收稅……蓋設卡初非長毛意,皆禾人(嘉興人——引用者)之從賊者勾合而來。……是日陡門長毛偽粹天侯者出告示云:‘前奉朗天義令,嘉興只設陡門一關,其余關口均已輟去,豈有七里設兩關之理,倘卡上無龍文印,并不奉朗天義裘天安僚天福令者,定系秘設,凡商賈可不必完納’等云。是日吾鎮師帥往桐鄉稟鐘長毛,鐘移文至偽朗天義處,言百姓凋敝已極,何堪此七里兩卡之稅,回文未轉。”(《避寇日記》,2卷,見162,4冊,81頁)設于東柵之卡是否真正撤去,不得而知。

10月24日 錫金在城賦租總局局董薛某奉太平天國鎮守無錫、金匱主將濟天義、黃和錦之命“總理在城銀漕租務”貼出布告,傳達上級的面諭:“錫金在城各業戶完賦無力,本閣節經示諭各佃趕早還租,本閣節經示諭佃農照常輸租,抵辦錢糧。茲屆……新谷現在登場,除已曉諭各佃趕早還租外……速即查明各業完糧花戶銀數,定限五日內彚造清冊開呈,準其陸續完納。”(164,187頁;168,134-135頁)據《自怡日記》載:“聞金匱界照舊收租,畝收□□,除(完)糧尚余四斗有零。”(162,4冊,468頁)

10月(九月) 在常熟東鄉,“賊目出示,著旅帥重造田冊,注明‘自’‘租’名目,招業主認田,開呈佃戶田畝細數,每畝先繳米一斗,即給田憑,準其收租,無一應者”(169,55頁)。《避難紀略》云:“又令業戶領偽憑,曰田憑,誘以領憑之后得以收租,卒無人應之者。蓋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慮賊之知為業戶而加害不休也。”(167,73頁)

10月 在常熟東鄉,太平軍“逼領行店憑,必先報明存本若干,如成本一千,每日抽錢十文;生意一千,抽錢五文。”(169,55頁)

11月7日 在常熟,“見武軍洪□□示十款,如佃農匿田抗租,兄弟藉公索詐等項,本人處斬,田畝充公。”(《自怡日記》,見162,4冊,415頁)

11月17—18日 在常熟西北鄉,常熟太平軍“同司馬、百長下鄉寫田畝冊,限期收租,要業戶領憑收租。現今各業戶俱不領憑”。太平軍發布告示,“不領憑收租者,其田充公。”19日又要求“各處田畝要每坵插旗細查,務要不能隱匿”。24—26日又記:“長毛查田插旗,一日不過十畝,而且不能各段同查,只在一圖,尚未完畢。余長毛俱吊在外,無多幾人,聊以應酬而已。”(《庚申避難日記》,載162,4冊,514頁)

11月 太平軍諸暨的守卡官員馬丙興布告:“至于業戶固貴按畝輸糧,佃戶尤當照額完租。茲值該業戶糧宜急征之候,正值該佃戶租難拖欠之時。倘有托詞延宕,一經控追,抗租與抗糧同辦。”(164,190頁。此告示原貼于“卅七都刀鞘塢”。據郭毅生同志考證,刀鞘塢為諸暨卅七都之村名。見336,139頁)

12月1日 在常熟,《自怡日記》記:“況翁、龐、楊、王諸宦注明原籍田盡入公,偽官目為妖產,設局收租。”(162,4冊,418頁)這四家是常熟的官僚地主,以翁家最大,后來擔任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的翁同龢就是常熟人。

12月 吳江周莊鄉官費玉存“設收租局于北觀,每畝收租息米照額二成折錢,局費每千折二成。至十二月初旬,各鄉佃戶頗有還者。”(《庚癸紀略》卷上,見163,103頁)

是年 在常熟,“賊于城外各鄉要路設立偽卡,每遇船只過,搜查有無貨物完納稅,稅過給以稅票,在本境或過他卡俱可照票另出錢百文加用偽印,不必再完。如于小路規避,一遇巡查謂之逃稅,必行重罰。”(陸筠:《海角續編》,125-126頁。載169,111-147頁)

是年 在常熟,“賊安民后,各鄉鎮多開張店鋪,無論大小,每日俱要捐錢。惟城中店鋪,皆賊所開張,不捐”。(《海角續編》,126頁)《自怡日記》亦記:“從城外轉至福山塘,見大小東門房屋盡焚,僅存花園浜、東倉街數處。長發開市頗盛,牌署天朝,掌柜者俱土人”。(162,4冊,397頁)這是太平軍開的鋪子,但并未稱為買賣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郴州市| 张掖市| 长宁县| SHOW| 宝兴县| 龙海市| 资阳市| 莫力| 井冈山市| 巴青县| 福建省| 夏邑县| 旬阳县| 赞皇县| 双江| 海伦市| 天台县| 台州市| 东光县| 图们市| 高阳县| 民和| 吉首市| 兴文县| 北票市| 林甸县| 铁岭县| 牟定县| 平舆县| 吉林市| 两当县| 平邑县| 门源| 平遥县| 淳化县| 沈丘县| 山阴县| 县级市| 新巴尔虎左旗| 巴林左旗|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