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道德發展研究報告 2011—2012
- 葛晨虹等
- 569字
- 2019-09-29 12:58:27
中國當前社會心態透視與倫理分析
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至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時代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生活和大眾心態呈現出什么樣的特征?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時代?應該說,中國一直在走“兩手抓”、“四個文明”、“五位一體”協調發展思路,從目前道德熱點引發的社會討論看,公眾對社會問題的基本判斷和價值訴求主流是健康的。但社會中確也存在許多問題。《人民日報》曾發文指出:“市場經濟的沖擊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疊加。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系進入‘敏感期’”(注:陳琨:《激發中國前行的最大力量》,見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03/c351073-19483801.html,2012-11-03。)。事實上,引發各種關系進入“敏感期”的,以及我們看到的許多道德失范問題,群體沖突問題,還有黨群、政民之間的不信、怨氣和矛盾問題,背后都有復雜交織的社會心態在起作用。如何看待道德現狀,如何解讀當下復雜的社會心態,道德“社會病”癥結何在,如何治理,社會心態如何疏導和培育,都是我們必須跟進思考和回答的問題。十八大報告在“五位一體”國家發展總布局中,特別提出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應該說,中國社會心態現狀是一個亟待調研和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