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月虹奇景
1987年6月7日子夜,中國新疆烏蘇市出現了一條呈乳黃色的夜虹。有幸看到這一奇觀的人描述說:“那條夜虹部分地方色彩濃郁,在月光和閃電的映襯下,婀娜多姿,十分動人。”
通常情況下,彩虹一般出現在白天,那么夜間為什么也能產生虹呢?虹是由空中雨滴像三棱鏡那樣折射分解陽光而形成的,按照常理分析,虹似乎只有在白天有太陽的時候才會出現。所以,夜間出現的又被稱為“月虹”的彩虹,肯定不是直接借助太陽直射的光線形成的。但是,月亮分明是不會發光的星球,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月亮雖然不能發光,卻可以反射太陽光,這也正是月光的由來。太陽光是七色光,所以月球反射的光線也是由赤、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可見的單色光組成的。如果晚上月光足夠明亮,而大氣中又有適當的云雨滴,同樣可以形成彩色的月虹。
不過,由于月光畢竟比太陽光弱很多,所以大多數月虹都被誤認為呈白色,因為微弱的光線使月虹顯得特別暗,顏色也就自然難以分辨出來了。如果能夠將看上去是白色的月虹拍攝下來,結果照片肯定會顯示出和日虹一樣的彩色。
其實,中國對月虹現象早有記載。在《魏書》中就有一段詳細的記載:“世宗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十一月丙子,月暈……東有白虹長二丈許,西有白虹長一匹,北有虹長一丈余,外赤內青黃,虹北有背……”這里所說“虹北有背”,很有可能就是指在虹外側還有色彩較淡的副虹。中國的古人不僅將月虹的現象記錄在了史書里,還用美麗的詩歌描繪著這種奇妙的景象:“誰把青紅線兩條,和云和雨系天腰?玉皇昨夜鑾輿出,萬里長空架彩橋。”
現在,人們對月虹的成因了解得越來越清楚,卻依然保持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因為月光畢竟比太陽光弱得多,所以形成的月虹往往沒有日虹那么明亮,有時候人們甚至很難發現。所以,月虹的出現還是格外新奇的,以至于1987年出現在美國克邦斯普敦城的月虹引發了極為壯觀的觀賞盛況。
多“日”同輝
后羿射日是流傳于中國民間的一個古老神話傳說,相傳天空中曾經出現過10個太陽的景象。這種多“日”同輝的景象是否只存在于傳說中呢?
2008年2月,在中國陜西省黃陵縣上空出現了“多日同輝”的奇觀。上午,當太陽漸漸升起時,太陽兩側和上方出現了兩三團明亮的光暈,由一道彩虹相連,包圍著太陽,宛如天空中有三四個“太陽”。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上午10點左右,隨著太陽的升高才逐步消失。
而在此兩年之前,中國的大慶地區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景象。那天清晨,在冉冉升起的太陽兩側同時出現了兩個“小太陽”,大太陽光環正上方有一道淡淡的彩虹。而在頭頂上空,還有一道色彩鮮亮的彩虹,它的旁邊也有一個“小太陽”。這樣看上去天上好像同時出現了四個太陽一樣。由于觀測角度的差異,有的人看到的是“兩日同輝”“三日同輝”,只有部分居民看到了“四日同輝”的奇觀。這個奇特的景觀過程持續了大約1小時50分鐘,直到上午9點左右才漸漸消失,大慶市區正南方晴朗的天空才逐漸恢復了正常。
這種壯觀景象的成因是什么呢?它的出現是否遵循著某種規律呢?
這種景觀只有在特定的氣候環境或氣象條件下才會形成。氣象專家解釋說,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被稱為“假日現象”。當氣溫比較低的時候,空氣中水汽充足,水汽在云層中凝結成冰晶,陽光透過冰晶產生折射,會分解成紅、黃、綠、紫等多種顏色,從而會出現人們所看到的彩虹。同時,從冰晶中射出來的多條光線會射到人的眼睛中,中間那條太陽光線,是由中間位置的太陽直接射來的,是真正的太陽;而其他光線,則是太陽光經過六角形晶柱折射而來的。這樣,人們就看到了多個太陽,其實一般情況下,只有中間那個才是真正的太陽,而兩旁的則是太陽的虛像。
“假日”的種類很多,有的呈環形,稱為圓暈;有的則呈光斑。這種天文現象看上去雖然比較奇特,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雖不常見,卻很正常的氣象現象。
天上掉下來的星星凍
1979年8月10日夜,一道亮光劃破天空,墜落到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附近。有人循著光團的墜落方向找過去,發現了三堆紫色的物體,其中一堆已經溶解了,另外兩堆則被冷凍起來并被送去研究。這就是發生在20世紀的最著名的星星凍事件。
“星星凍”是指相當奇怪的亮光或流星似的物體從天空飛過之后,落在地面上的膠凍狀物質。關于這種現象的最早描述發生在1541年,之后類似的目擊事件時常發生。
比如在1819年的某個深夜,一個火球慢慢出現在深邃的夜空中,緩慢移動并最終降落在美國馬薩諸塞州阿默斯特市一戶人家的院子里。當天晚上,這家人并沒有察覺到什么不同,第二天早上,主人在家門口附近發現了一些棕色的奇特物質。
這堆物質是圓形的,直徑大約為20厘米,有一層相對堅硬的外殼,掀開之后,露出柔軟的中心,并釋放著令人惡心的臭味。那家主人本來想把這堆東西處理掉,但發現它的顏色從棕色變成了血紅色,并不斷地從空氣中吸取水分。他覺得有幾分奇怪,于是把其中一部分收集到玻璃瓶子里。三天之后,他驚奇地發現玻璃瓶里只剩下一層深色的薄膜,用手輕輕一捏,那些薄膜就變了纖細無味的灰燼。
在威爾士方言里,“星星凍”的意思是“來自星星的腐爛物”,所以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星星凍和流星、隕星一樣,與宇宙中的星球有著某種關系,但是美國的科學家曾經對“星星凍”進行仔細的化驗,沒有任何跡象證明它們是來自星星的腐爛物。
所以,科學家開始尋找更加現實的解釋。有些人認為星星凍可能是鳥類的嘔吐物;植物學家卻相信那是一種藍綠色的念珠藻;加拿大的一位教授認為那可能是在腐爛木頭上生長出來的一種凝膠狀菌類……但上述的任何一種解釋,都無法和星星凍被發現之前,天空中出現的亮光聯系起來。所以,星星凍的成因至今仍是個謎。
不可思議的晴空墜冰
試想一下,在一個風和日麗,萬里無云的日子悠閑地行走在郊外,將是多么舒服和愜意,但是假如這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些大冰塊。不管是誰,都一定會驚慌失措!
某年1月份的一天,在西班牙南部塞維利亞省的托西那市,一輛轎車停在了路邊,車主搖下車窗,看到了一位朋友。朋友朝他招了招手,車主便打開車門走出來朝朋友走去。正在這時,只聽見身后傳來“啪”的一聲巨響,他回頭看去,不由得目瞪口呆——他的轎車車頂已經被什么東西砸得稀爛!
這位車主本以為自己遭遇了壞人的襲擊,大驚失色。但是,之后的調查結果更讓他后怕不已。他的車居然是被一塊重4千克左右的大冰塊砸壞的,而且很明顯這場事故并非人為,也就是說,砸壞他愛車的罪魁禍首很可能是從天而降的。假如當時不是他的朋友把他叫了出來,那么,他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墜冰的“犧牲品”。
21世紀初的西班牙曾經連續發生過多次“空中降冰”事件,其中的兩次出現時間間隔只有七八天!西班牙國家氣象局的專家已經否定了“冰雹”的可能性,這些冰塊是否來自太空還有待證實,但從很多跡象來看,“墜冰”的可能性相當大。
中國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現象。1955年,一塊較大的墜冰碎成三塊并落在了浙江省余杭東塘鎮的水田中,這些碎冰原重估計約為900克。當時,發現者對它進行了妥善的保護,并及時送到了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的無錫地區也曾受過這種空中墜冰的“青睞”,在1982年至1993年短短11年間,無錫竟然連續發生了5次墜冰事件,這不能不令人感到蹊蹺。
經過多年的研究探索,科學家們已經初步認定這些晴空墜冰,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來自太空,就像為人熟知的隕石一樣,所以,這些墜冰也可以被稱作“隕冰”。隕冰的成因和隕石類似,它最初的母體可能是太空中碩大無比的巨大冰山,原本在太空中繞著太陽而轉動,但是某一天卻脫離了正常的軌道,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被迫改變軌道落向地面。但是在經過地球周圍稠密的大氣層時它們會與大氣層產生摩擦,同時,幾千度的高溫焚燒下使絕大多數的隕落物都消失在了大氣中。只有少數原先非常巨大的母體,才可能留下殘骸并降落到地面上,成為隕冰(其實,隕石、隕鐵的成因也是如此)。
或許,降臨到地球上的隕石、隕鐵是幸運的,因為只要經受住了地球大氣層的高溫考驗,它們就能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棲息之所”,即使是原始時代墜落下來的隕石,也往往能夠被科學家們所發現,但隕冰就沒有這么好的運氣了。它們一旦落下,很快就會融化,如果不能被及時發現和保存,很快就會化成污水而無從辨別。因此,到20世紀末為止,被正式確鑿證明的隕冰數量還不到兩位數。最早確認的隕冰是1955年落于美國的“卡什頓隕冰”;第二塊隕冰于1963年降于莫斯科地區某集體農莊,重達5千克。
還有人認為,這些隕冰可能來自彗星的彗核,并且包含有彗星以及太陽系形成之前的有關信息。不論這種推測是否正確,都說明這些常常令人驚訝不已的隕冰的確是不可怠慢的貴賓。
穿堂入室的球形閃電
閃電是云與云之間、云與地之間或者云體內各部位之間發生的強烈放電現象。一般來說,人們看到的閃電都是明亮奪目的閃光,球形閃電相對少見得多。
顧名思義,球形閃電形如圓球,有時很小,有時卻比足球還大。它的顏色也很多變,有時是鮮紅色或淡玫瑰色,有時是藍色或青色,有時是刺眼的銀白色,還有的時候竟然是黑色。球形閃電行進的方向與風向基本一致,常常隨風飄游,所以一旦房屋門窗敞開,形成了過堂風,它很可能就會通過開著的門窗或各種縫隙鉆進室內。有時它還停止不動,懸掛在人們的頭頂上。而一旦碰到障礙物時,它常會爆炸并發出巨響。
1978年8月17日,一團橙色的球形閃電曾經造訪了蘇聯西高加索山區的特拉佩齊亞山。當天夜里,5名登山運動員在這座山上過夜。半夜里,其中一個叫卡烏年科的人突然覺得帳篷內似乎有一團亮光,于是他驚醒過來,然后就看見一團橙色的火球在帳篷中游走,他驚叫出聲,那團火焰仿佛也受到了驚嚇一般,突然就鉆進了一個登山隊員的睡袋,并立即發生了爆炸。結果非常慘烈,這名隊員當場被炸死,帳篷里的其他人也受了傷。
一般來說,球形閃電的運行速度比較緩慢,有時甚至與人們跑步的速度差不多。人們很容易跟蹤、觀察它,因為球形閃電出現時往往伴隨著輕微的呼哨聲、嘁嘁聲或咝咝聲。
這種球形閃電雖然相對罕見,但相關的歷史記載卻很早就有。中國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1031—1095年)就曾遇見過一次球形閃電。當時,球形閃電從天空進入“堂之西室”后,又從窗間檐下鉆出來,雷鳴電閃過后,房屋安然無恙,只是墻壁窗紙被熏黑了。屋內易燃的木架以及架內的器皿都未被電火燒毀,但是一個漆器上鑲嵌的銀飾卻被電火熔化了。更令人費解的是,鋼質的寶刀也被熔化成了汁水,但是用竹木、皮革制作的刀鞘卻完好無損。沈括將這段經歷記錄在了《夢溪筆談》中,成了歷史上的一個懸案。
一個半世紀以來,人類記錄了4000多次有關球形閃電的現象。這些發著耀眼的黃色、白色或橙色亮光的球體可以穿過玻璃窗和金屬隔板,也可以從電話聽筒和電插銷座里“鉆出來”。它們可能只是在天空中游走一番便會突然消失,也可能會引發爆炸帶來災難。
雷電帶來的福音與奇聞
當兩根被施加了高電壓的電極慢慢靠近時,一旦近到一定距離,它們之間就會出現“弧光放電”現象,也就是人們通常會看到的電火花。雷雨天產生的閃電,與這種現象的成因相似,不過電極之間的火花可以長時間存在,而閃電是轉瞬即逝的。
在地球上,雷電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有人曾經這樣描述過:“當你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地大約正有1800個雷電交作在進行中。它們每秒鐘約發出600次閃電,其中有100次襲擊地球。”這些頻頻光臨地球的閃電,給人們帶來的大多是災難,但有時候也會給人們帶來福音。一天,一位主婦回到家后,發現電冰箱里的生鴨子竟然“變”成了烤鴨。她本以為是自己的丈夫將鴨子烤過了,可是丈夫卻說自己一直在公司。這件奇特的事情引發了科學家的關注,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科學家告訴這家人這是球狀閃電跟他們開的玩笑。當時,閃電可能通過某個縫隙進入到了冰箱里,瞬時間,冰箱就變成了電爐,里面的鴨子就這樣被烤熟了。這是發生在美國龍尼昂威爾小城里的怪事。最令人奇怪的是,冰箱竟然絲毫沒有損壞!
雷擊會使人喪命并不奇怪,有趣的是,有些身患不治之癥的人竟會因為受到雷擊而得到治愈。1980年夏天,一位患白內障雙目失明的印度老人在家中遭到了雷擊。當時,他感覺到腦子震動了幾秒鐘。第二天一覺醒來,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重見光明。和他有同樣遭遇的還有一位70多歲的西班牙老人,他在遭雷擊后也復明了,而且視力不斷增強,到最后不戴眼睛竟能閱讀書報。此外,還有一位法國人,手腳因患風濕病而不能動,但在被雷擊昏蘇醒后卻發現自己已經康復如初。
與雷電帶來的福音相比,其帶來的其他怪事更讓人不可思議。
1.在蘇聯某個集體農莊,兩個在牛柵屋檐下躲雨的孩子突然發現一個橙黃色的火球,它緩慢地朝他們移動過來,一個孩子好奇地踢了它一下,火球轟隆一聲便爆炸了,其實,這個火球本是球狀閃電,孩子們被它擊倒在地,幸好沒有受傷。
2.法國的一座小城下了一場雷雨。雨后,路人看到有3名士兵一直站在樹下一動不動,便上前同他們搭訕。哪知這三個人竟然毫不理睬,路人好奇地推了其中一個人一下,哪知這個人頓時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燼。原來,這3名士兵已經被與雷雨相伴隨的閃電擊斃了,他們只是“若無其事”地保持著死前的站姿而已。
3.1973年夏季,在中國河南省的一個小村莊里,突然下起了暴雨,狂風夾雜著豆大的雨點。陰郁的天空突然出現了一個球狀閃電,它先是游走到了村東頭,把一棵粗壯的鉆天楊攔腰擊斷,然后,它又破墻而入,在一戶農民家里發生了爆炸,牲口房里的驢子被當場擊死。
4.1962年9月,美國艾奧瓦州遭受一場雷雨襲擊。雨后,一位市民在家中的餐廳里發現了一幕奇怪的景象:餐桌上放著的一疊盤子,共12個,表面看上去它們依舊完整地疊放著,但實際上每隔一個被雷擊碎了一個,同時,餐桌也是完好無損的。至今也沒用人能對這種怪現象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5.“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空中爆炸之后,美國航天史上又出現了一次罕見的事故,這場事故也與雷電有關。當時,位于美國弗吉尼亞州瓦羅普斯島發射場的5枚小型試驗火箭即將升空,卻遭遇了雷電的突然襲擊。被雷電擊中的3枚火箭自行點火升空。其中兩枚升空后飛行了大約4千米,之后在預定軌道上呈75度角并最終墜毀;而另一枚射出100米左右后便墜入了大西洋。
6.1982年9月的一天傍晚,中國河北省保定西郊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當時烏云密布,大雨滂沱。突然,一戶農民家里遭到了雷電的襲擊,巨大的火光在東屋房頂升起。這個屋頂被擊出了一個直徑約40厘米的窟窿;同時,一名33歲的婦女在相隔兩個房間的西屋倒地身亡。
7.1987年夏季的某一天,在加拿大的紅鹿公園,雷電襲擊了一名7個月大的男嬰。當時,數百萬伏特的高壓加到了男孩占美的身上。他的母親嘉麗被嚇得幾乎暈了過去,在路人的幫助下,她把兒子送到了附近醫院搶救。出人意料的是占美只是受到一點兒驚嚇,皮膚略有燒傷。兩天之后,嘉麗把占美接回到家中,晚上熄燈后,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占美的身體一直閃閃發光,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3個月。醫生解釋說,這種情況可能是由雷擊到造成的。當時雷擊帶來的電力可能被儲存在了占美的體內,而后來恢復正常可能是因為電力完全外泄了出去。
這些由雷電帶來的奇怪事件,有的得到了破解,有的仍然是未解之謎,它們吸引著人們不斷地對其進行研究,而人類自身也希望有一天能夠將雷電的秘密徹底研究清楚。
可怕的“火雨”
大約100年前,一場火雨襲擊了亞速爾群島地區,在這場災難中,整整一支艦隊被火雨完全摧毀。“火雨”又稱干雨,很早的時候,火雨就被人發現過,當時這種現象還相對罕見,近些年來這種現象出現得越來越頻繁。火雨曾經在非洲的薩凡納引發了火災,還曾經使德克薩斯的草原陷入了火海。這令很多人深感不安。于是,全世界天體物理學家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與火雨有關的研究中。
一般來說,火雨產生的火災很難被撲滅。因為火雨引發燃燒時會產生瀑布式傾熱,所以滅火時不僅要撲滅燃燒著的物質,還要對付高達2000℃的雨熱。這個時候,水并不是最有效的滅火手段,因為對這種雨熱來說,水只是一種“清涼淋浴”。所以,滅火時除了用水,還要使用特殊的硅質粉,以使熱源無法接觸到氧氣。
而關于火雨現象的成因主要有這兩種解釋。一種觀點認為,火雨現象產生于散落的彗星,是由落到地球的某些散落的特質引起的。一般來說,火雨會在彗星散落到地球之后的2~6年內出現。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么在最近6~15年內將會出現一些火雨。這是因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彗星散落到了地球,所以,6~15年后,火雨引發的火災數量將達到每年8起,而50年后甚至會升至每年30起左右。
另一種觀點認為,火雨現象是人們尚未認識的一種對文明的破壞活動。雖然很多人認為火雨同宇宙中的彗星有關,但是化學家對火雨的光譜分析結果顯示,這種現象似乎與彗星的化學成分沒有什么關系。堅持火雨與彗星有關的人認為可能是因為很多物質在大火之中被焚毀了,但反對者又說火不可能消滅掉所有的物質成分。
兩種說法都各有道理,但都需要進一步研究證實。
日本東京下起“蝌蚪雨”
日本東京的雨季剛剛開始,位于日本中部石川縣能登半島上的濱海小城七尾市卻下起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蝌蚪雨”。
當天,一位公司職員在停車場停車時,突然下起“雨”來。不同尋常的“噼里啪啦”的聲音讓他感到詫異,緊接著他便在車的擋風玻璃和地上看到了很多黑色的物體,仔細辨認后竟發現,都是蝌蚪的尸體,大概有100多只。
這場詭異的“蝌蚪雨”影響范圍很大,不斷有市民向氣象部門反映自己也看到了這一奇特現象。這種“天降異物”的現象曾經出現在世界各地。1876年,美國肯塔基州曾經下過一場肉雨,如同雪片一樣大小的肉塊“唰唰”地落了下來;1977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天空,曾經落下幾百只半死不活的鴿子;還有一些小動物,如水母、青蛙和蛇偶爾會出人意料地從空中落下,有時甚至在離水域數千米遠的地方。
對這種現象,科學家們一直解釋說動物雨很可能是龍卷風造成的。因為當龍卷風急速地經過湖泊或海洋上方時,可能會把水以及水里的一些東西帶進云層中。它們會隨著暴風云中的強風翻山越嶺,漂洋過海,進行長途穿行,最后,隨著風力的減弱,它們便會從云端墜落下來,有時可能伴隨著雨水,而有時落到地面的可能只有這些動物的尸體。
七尾市的“蝌蚪雨”出現后,一時間議論紛紛,很多人也認為蝌蚪可能是由龍卷風帶到空中,而后又甩向了地面,但一名氣象局官員卻稱這種可能性非常小,他說:“人們猜測是海上龍卷風將這些蝌蚪帶到空中去的,但從氣象學角度來講,我認為這不可能。我們已經調查了上周的氣候報告,的確有旋風經過了這里,但并不強烈,沒有造成任何破壞。”按照這種說法,這種連人都沒有感知的旋風級別很小,不大可能把蝌蚪帶到空中去。
還有另外一種更加奇特的說法,日本鳥類保護聯盟的專家認為,很可能是蒼鷺等鳥類進食后,在飛行中受到了驚嚇,所以將剛剛吃進腹中的蝌蚪吐了出來。顯然,這種觀點更加經不住推敲,因為雖然大型的蒼鷺一次進食可能達到100多只蝌蚪的數量,但是其經過消化后的嘔吐物,只可能是模糊的團狀物,而不可能是整只蝌蚪。
這場“蝌蚪雨”究竟是怎樣開始的,還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人們所感興趣的或許并非一個合理的解釋,而是這樣奇特的現象所帶來的格外有趣的故事。
駭人聽聞的“五彩雨”
1891年11月2日,在比利時的布蘭肯伯格地區下起了一場特別的大雨。這場雨的不同之處在于雨水都是紅色的。
經驗告訴人們,雨水應該是無色無味的,但是這場紅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或許是因為龍卷風帶起的紅沙混雜進了雨水中吧!人們抱著這樣的想法對雨水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與他們的設想并不吻合。他們對144盎司紅雨水進行了試驗,當雨水減少至4盎司時,仍然沒有發現任何紅沙。但是,在進一步的分析中,人們發現了一種叫抓化鉆的物質。然而,這個發現也并不能解釋紅雨的成因。
無獨有偶,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也曾經下過各種色彩的雨。1955年7月的某一天清晨,在美國俄亥俄州,愛德華·姆茨先生像往常一樣來到花園中,但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只見花園中的桃樹和樹下的草皮都死掉了,樹枝上掛滿的桃子也已經干癟了。
到底發生了什么?突然,他的目光被草皮上的一個塑料袋吸引住了,因為那個塑料袋上有一些紅色的水滴。于是,他想起了前一天下午那場奇怪的紅色雨水。
當時,他正在花園里工作。突然,他感覺到一滴溫暖的水滴滴落在他的胳膊上。“下雨了!”愛德華·姆茨先生一邊想著一邊抬起頭看了看天,他發現天空的云層中居然有一塊奇特的云團,因為那團云呈現出暗綠、紅色和粉色,顏色非常詭異。他再低頭看自己的胳膊,才發現胳膊上的雨滴居然是紅色的。
雨越下越大,不斷地從那團云彩中落下來,正好落在花園里的桃樹上。愛德華·姆茨先生并沒有急于進屋,這場紅色的雨讓他感到非常奇怪,于是他又抬頭望望天,但這時他突然感覺到疼痛,之前被雨滴淋濕的雙手開始有燒灼的感覺。這讓愛德華非常害怕,他趕快跑回屋子,用清水和肥皂仔細地清洗了雙手。清洗的過程中,疼痛感一直沒有消失,就像是松節油涂在了割破的傷口上一樣。他隔著玻璃看向外面,紅雨已經下得很大了,那些“雨”水就像鮮血一樣紅。
第二天,愛德華先生就在自己的花園里看到了之前的一幕,他沒有預料到,這場雨的殺傷力竟然如此強大。后來,美國科研機構的人取走了桃樹果實和草坪的樣品。不過,最后他們并沒有公布研究的結果。或許他們也沒有搞清楚這種有顏色的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鄰居們開玩笑地對愛德華先生說,是不是當時恰好有一架飛機從天空中經過,并傾倒下了這些紅色的液體。愛德華·姆茨先生卻斬釘截鐵地表示他抬頭看了很久,除了那團詭異的云彩,他并沒有看到其他值得注意的現象發生。美國航空局也證實了當時那一帶沒有飛機經過。有的專家則表示那些紅色雨水和化工廠排出的廢氣造成的污染似乎也沒有什么關系。
那么,這些奇怪的“雨”究竟是從哪兒來的?這個問題至今也仍然沒有人能說清楚。由此看來,這種雨水的來歷還真是有些奇怪。
會跳舞的北極光
“極光”這個詞來源于拉丁文“伊歐斯”一詞,傳說伊歐斯是希臘神話中“黎明”的化身,是希臘神泰坦的女兒,是太陽神和月亮女神的妹妹。極光是一種大自然的天文奇觀,顏色以綠、黃、白、藍居多,偶爾也會呈現艷麗的紅紫色,形態可以分為帶狀極光、弧狀極光、放射狀極光和幕狀極光等多種。
一般來說,只有在嚴寒的秋冬夜晚,在高緯度地區,才會出現曼妙多姿又神秘難測的極光。尤其是北極地區的夜色里,那五彩斑斕、變幻莫測的動態極光,簡直像是在舞蹈一樣。多年來,動態極光的成因一直沒有定論。
極光產生于太陽向外發射的高速帶電粒子與地球大氣原子的沖撞。但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極光都極其微弱,人類很難用肉眼觀測到。那么,動態極光是怎么產生的呢?
2008年7月,借助美國宇航局5顆“西彌斯”衛星及北美地區的20個地面觀測站,美國科研人員解開了北極光會“跳舞”的謎團,他們認為動態北極光的成因是磁重聯,它發生在地球和月球間距地球大約1/3處。
由于太陽風把地磁場磁力線向遠離太陽的方向“拉扯”,從而改變了地磁場磁力線的分布,磁力線突然的重新排布也就是磁重聯現象。在距地面約13萬千米處,地磁場磁力線就像一條被拼命拉扯的橡皮筋,一旦發生斷裂,就會向著地面方向“彈”過去,而后再重新連接。在這個過程中,磁能就會轉化成動能和熱能,促使北極光閃爍起來,配合著深邃的夜色,看上去就像在跳舞一樣。
海火帶來的災難信號
1975年9月,中國江蘇省近海地區發生了一次地震。在地震發生之前,附近郎家沙一帶海面上曾經出現過神奇的“海火”。海火是一種會隨著波浪起伏跳躍的亮光,像燃燒的火焰一樣,它在海面上整整翻騰了一個晚上,直到天亮才逐漸消失。第二天、第三天……海火持續出現,直到第七天,海面上涌出了很多泡沫,水中甚至出現了珍珠般閃閃發光的顆粒。幾小時以后,地震就發生了。
大約一年之后,這種海水發光的現象出現在了中國河北的唐山市,也就是震驚世界的唐山大地震發生之前。7月27日晚上,也就是大地震發生的前一天,秦皇島、北戴河一帶的海面上出現了這種“海火”。
從上面的事件中不難看出,海火常常出現在地震或海嘯前后。那么,海火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驗,最后,觀點主要統一為兩種:巖石爆裂發光和生物發光。
持前種觀點的主要是美國學者,他們對圓柱形的花崗巖、大理巖、玄武巖等多種巖石試樣進行破裂試驗。結果發現,如果壓力足夠大,這些試樣便會爆炸性地碎裂,并在爆裂的瞬間釋放出一股電子流,從而激發周圍的氣體分子發出微弱的光亮。如果這些巖石發生碎裂的環境是水中,那一瞬間產生的電子流也會使水面發出亮光。也就是說,當地震發生時,大量的巖石爆裂可能造成海火現象。
然而,反對者提出,海嘯并不像地震一樣能夠造成大量巖石爆裂,如果按照上述觀點,海嘯時就不應有海火的出現。所以,他們更愿意相信這些光亮來自水中的生物。他們列舉出了自己的證據:拉丁美洲大巴哈馬島的“火湖”里有大量甲藻,當水面因船槳擺動而受到震蕩時,這些受到刺激的甲藻就會發光。所以,海火的出現可能就是因為水里會發光的生物受到地震或海嘯來臨之前的擾動而發光所致。一些甲殼類、多毛類的水生動物,以及許多細菌和放射性蟲、水螅、水母、鞭毛蟲,都會在受到刺激的時候發光。
當然,這種觀點也沒有得到最終的證實,因為還有一些研究者持有異議。他們提出,這些發光生物并不會因為狂風大浪擾動了海水而受刺激發光。所以,這種解釋也依然存在疑點。
還會有人將這兩種觀點統一起來,認為海火的出現可能存在不同的成因。以上兩種觀點都有可能成立,生物發光和巖石爆裂發光只是這種奇妙的自然景觀形成的兩種可能機制而已。
會“報時”的怪石
在澳大利亞中部阿利斯西南的茫茫沙漠中,有一塊怪異的石頭:早晨,太陽升起時,陽光照射在石頭表面,它呈棕色;中午,烈日當空,沙漠中的溫度急劇增高,這塊石頭呈灰藍色;傍晚,太陽漸漸落山,它又變成了紅色。
每天,這塊怪石都遵循著固定的規律,通過改變顏色的方式來告訴人們時間的流逝。從發現這塊石頭開始,當地居民就把它看成了“標準時鐘”,根據它一日三次的顏色變化來安排日常生活,甚至安排農事。
“報時”奇石表面上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高348米,周長約8000米,密度比較大,僅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幾億噸重。但它為何會具有“報時”的功能呢?這究竟是源于怪石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還是與怪石的結構成分有關?
對怪石的研究持續了多年。近期,古學家和地質學家才對這種奇怪的現象做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沙漠地區晝夜溫差很大,白天溫度極高,而天空終日無云,空氣稀薄。這塊怪石所處的地方十分平坦,怪石表面又非常光滑,簡直像是一面鏡子。在這種情況下,當陽光均勻地照射在怪石表面時,怪石就會反射太陽光,這樣一來,從清晨到傍晚天空中顏色的變化能相應地呈現在怪石上,而怪石也就擁有了神奇的“報時”功能。
其實,這塊石頭除了會隨太陽光強度不同而改變顏色之外,還會隨著太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變換形象:有時候它像鯊魚的背鰭,有時候像一艘半浮在海面上的潛艇;還有時像一位穿著青衣、斜臥在床上的巨人……
對這種現象,科學家們也給出了解釋: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太陽光活動產生反射、折射的數量及角度是不同的,當這些被巨石“處理”過的光線反映到人的眼睛中時,就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效果,看上去就好像巨石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一樣。
雖然科學家的解釋還不能令所有人信服,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正常的自然奇觀,是一個完全可以依靠科學破解的謎團。
千年石棺涌現“神奇藥水”
法國比利牛斯山脈附近有一座小村莊。村里的警官加貝斯·希沙的妻子患了感冒,一直未愈。一天中午,他們的兒子帶回來一瓶水,對媽媽說是從阿爾·修·提休石老教堂求來的神奇之水。加貝斯·希沙的妻子喝了這些水之后,身體竟奇跡般地痊愈了。
這件事情發生在1000多年前,神奇之水來自法國南部阿爾·修·提休石老教堂內停放的一具奇特的“清泉”石棺。石棺每年滴出的水量多達700升,但沒有人知道石棺里的水來自何處。
村民發現這座石棺滲水大約是在公元960年。一開始,人們發現從石棺中滴出來的水即使放進沒有蓋子的容器也不會蒸發,長期裝在密封的瓶子里也不會發臭變濁。后來,他們又發現這奇跡之水對治療濕疹、慢性胃病及肝病頗有神效,甚至連村里的內科醫生安德魯·歐利爾也承認,奇跡之水具有令人不可思議的藥效。
從這之后,村民們長年在這里汲取奇跡之水治病。但是石棺里的水究竟是從哪里來的,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傳說,石棺的主人是兩位修道士,分別叫阿普頓和歇諾。當年,兩人的遺骨被埋葬在這里的時候,教民們別出心裁地在棺蓋上安了一根銅管。誰也沒有想到,數年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有清水從棺內向外滴出,開始有人認為可能是由于濕氣所致,但時間久了,人們發現滴水一直不斷,年復一年,晝夜不息。
難道水是教堂里的神職人員放進石棺里的?研究者們派人日夜看護,但除了求水治病的居民和前來參觀的游客和研究人員外,很少有人接近這座神奇的“清泉”石棺。
莫非是雨水滴落到了石棺里?為了證明這個猜想,1971年,研究者曾連續兩周用塑料布包裹石棺,阻絕雨水及其他外來水源。但是,水仍然一滴一滴地掉落下來,并沒有因此而間斷。
還有人認為,奇跡之水是地下水流入石棺所致。于是,兩位法國工程師將石棺墊高,期望找到地下水的源頭,仍然沒有任何發現,泉水一如既往地長流不息。人們還將整個石棺懸吊在半空中,經過幾天仔細的調查,沒有發現任何暗藏的溝、管或是夾板之類設施。
會是由于濕氣滲入了石棺中嗎?這個猜想很快就被人們否決了,因為這座教堂所處的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最干燥的地區之一,更何況每年700余升的水量也實在太多了!
為了揭開這個謎團,教堂準備了1000枚金幣,作為對揭秘者的獎賞。但時至今日,依然沒有人將這1000枚金幣領走。1970年,英國《泰晤士報》也懸賞數萬英鎊,鼓勵人們探訪揭秘,慕名而來的學者和專家絡繹不絕,但基本都無功而返。
美麗可怕的殺人湖
喀麥隆素有“中部非洲糧倉”之稱,在這個國家的西部,有著蔥綠的重巒疊嶂和懸崖峭壁,還有幾十個高原湖泊,這里的風景美得驚世駭俗。但是,在這美麗的表象背后,卻潛伏著恐怖的致命“殺手”——尼爾斯湖,它有一個令人談虎色變的綽號——殺人湖。
1986年,尼爾斯湖附近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特大慘案。一夜之間,至少有1200多人離奇死亡,還有人統計說最后的死亡數字達到了1800人。事后,喀麥隆政府和世界各國的科研機構組織了大量科學家深入到尼爾斯湖地區。“這是科學家們調查過的最令人迷惑的災難之一,湖水沒有泛濫竟然就奪取了上千人的性命!”美國密歇根大學生態科學家喬治·柯靈這樣說道。
在這場災難中僥幸逃生的幸存者說,事發之前,天空布滿了陰霾,所有人都認為可能有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于是,尼爾斯湖附近的村民們都早早地進入了睡夢之中。就在半夜,一股強風吹過,有人聞到了陣陣惡臭,那味道就像腐爛的臭雞蛋一樣,還有人聞到了火藥的味道。一些人就這樣因窒息而死亡,還有一些人驚醒之后非常恐懼,他們想要逃離這里,出門之后卻只看見一團白色的迷霧,于是就在一片熱烘烘的感覺中迅速地失去了知覺。還有些距離尼爾斯湖很近的村民,看到一股巨大的氣柱從湖中升起,然后開始彌漫散開,轉眼間就吞沒了視野以內的所有民房。
在部分幸存者的身上,科學家們發現他們身體表面出現了燒傷和水皰的傷痕。他們帶著種種疑問進行實地調查,終于揭開了“殺人湖”的神秘面紗。
實際上,尼爾斯湖是一個火山湖,多年以來,湖底深部的熔巖中不斷向外釋放著二氧化碳,這些氣體漸漸溶入湖底深層的湖水中,密度不斷增大,但由于湖水的巨大壓力,這些氣體不會上升到湖面。平靜的尼爾斯湖湖面就像是一個神奇的蓋子,將這種可能致命的可怕氣體籠罩在下面。
災難發生之前,湖底地殼深處可能發生了地震;或者尼爾斯附近出現了滑坡,大量巖石涌入湖中破壞了湖水的平衡結構;颶風和暴雨的襲擊也可能是導致氣體噴涌而出的原因;還有一種可能,便是湖水各層間溫度發生了驟變。
不論是上述哪一種原因,總之,尼爾斯湖受到了強烈的“刺激”,于是,湖水中聚積多年的氣體像“囚禁在小瓶中的魔鬼”一樣被釋放了出來,其成分以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為主,這些有毒氣體快速向周圍擴散,包圍了附近的村莊,并釀成了慘劇。
在正常情況下,二氧化碳可能并沒有什么威力,但是過量的二氧化碳卻足以導致窒息,這便是很多人在睡眠中喪命的原因。那么,幸存者身上的燒傷和水皰又怎么解釋呢?
參與調查的英國醫生彼得·巴斯特經過仔細調查發現,這些燒傷與一般的燒傷有明顯區別,更像是潰瘍。在后來的研究中,他終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尼爾斯湖釋放出的氣體中還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這種氣體能讓人昏迷,昏迷的人們因不能翻身,皮膚中的體液循環減少,氧氣供應不足,最終就會出現水皰性潰瘍反應。另外,這些毒氣本來是無色無味的,而村民們聞到的臭雞蛋味和火藥味很可能是窒息之時產生的幻覺。
尼爾斯湖殺人之謎雖然真相大白,但這些發現也令喀麥隆政府非常不安,因為這些發現意味著,如果尼爾斯湖中的有毒氣體累積到一定程度,在某種外力刺激下,它隨時都可能會再次“發威”,即使將尼爾斯湖畔的居民全部遷移,也并不一定能夠完全杜絕慘劇。所以,如何從根本上制伏這美麗而殘忍的殺人湖,可能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