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Cote d’lvoire
地理位置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西與利比里亞和幾內亞交界,北與馬里和布基納法索為鄰,東與加納相連,南瀕幾內亞灣,海岸線長約550千米。
地形特征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北部有芒達山和丘陵山地;北部是遼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區;中部為茂密的熱帶雨林。但近百年來,由于各種人為和自然原因,中部的赤道雨林區已經大為減少,形成了以利比里亞邊界為底線,阿比讓北部為頂角的三角地區。南部沿海區狹長,最寬也不過64千米,海岸線也較為平直。
氣候
科特迪瓦全國以北緯7°左右為界可以分為2個不同的氣候區。北部氣候較干燥,年降雨量為1400毫米;南部較濕潤,年降雨量介于1500~2000毫米之間。總體來看,北區和南區在氣溫上相差不大,年平均氣溫基本在26℃~28℃之間。
自然資源
主要礦藏有鉆石、黃金、錳、鎳、鈾、鐵和石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2.2億桶,天然氣儲量1.1萬億立方米,鐵礦15億噸,鋁礬土12億噸,鎳4.4億噸,錳3500萬噸。森林面積250萬公頃。

經濟
獨立后,科特迪瓦實行以“自由資本主義”和“科特迪瓦化”為中心內容的自由經濟體制。20世紀60~70年代經濟發展迅速,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創造了“經濟奇跡”。進入80年代以來,由于西方經濟危機的影響,特別是出口農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出口收入銳減,經濟狀況惡化。為克服經濟困難,1990年后實施“穩定和振興經濟計劃”,削減行政開支、改革稅制、推行私有化。利用非洲法郎貶值有利于出口的機遇,大力增加出口,經濟開始呈現復蘇。1995年以后,經濟形勢繼續好轉。但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科特迪瓦未能達到結構調整計劃規定目標為由凍結對其援助,歐盟也因科特迪瓦官方侵吞援款案中止對其援助,加之科特迪瓦政變造成的影響,其經濟再現困境。2005年由于石油、天然氣等產量增加,經濟在歷經了3年衰退后,首次實現增長。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12.5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728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7.9%。
匯率:1美元=593非洲法郎。
習俗
村落以一個大家族或有血緣關系的幾個家族構成的國家行政系統的一個單位,多建在交通干線。北部的塞努福族則是以住宅為中心,形成一個圓形的村落。最古老的家族族長,就是這個村落的村長。
復活節 阿比杰人隆重的節日。每年的三四月月圓之時,阿比杰人宰雞備飯置于地頭,紀念傳說中為他們擁有玉米、稻谷和山藥而獻出頭顱的頭人的兒子皮迪奧。

大象王國科特迪瓦過去叫“象牙海岸”。這個國家在50年代曾有10萬多頭大象,現在雖說象的頭數逐漸減少,但在科特迪瓦,仍然會感到一切都與大象結下不解之緣。國徽上印有大象,郵票上有大象,商品廣告上有大象,洲際旅館稱“象牙旅館”,最好的報紙叫《象牙晚報》,國家足球隊稱“大象隊”,科特迪瓦也稱自己為“象牙人”。
婦女喜好科特迪瓦婦女喜歡艷麗的顏色,很講究發式。
交通運輸
非洲交通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鐵路總長630千米,主要是阿比讓—瓦加杜古鐵路科特迪瓦境內段。
公路公路網四通八達,總長8.3萬千米。
歷史年表
中世紀時期
科特迪瓦境內曾建立過一些小王國
11世紀
塞努福人在北部建立的空格城為當時非洲南北貿易中心之一
15世紀后半葉
葡、荷、法殖民者相繼入侵
1893年
科特迪瓦淪為法國自治殖民地
1895年
科特迪瓦被劃入法屬西非
1946年
科特迪瓦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
1957年
科特迪瓦成為法國海外的“半自治共和國”
1958年12月
科特迪瓦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
1960年8月17日
獨立,但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內。翌年4月脫離共同體
2002年9月
發生兵變,引發內戰,政府軍與叛軍形成南北割據局面
2007年3月4日
巴博總統和叛軍首領“新生力量”總書記索羅登簽署《瓦加杜古協議》。4月7日,宣布成立新政府
2010年10月和11月
先后舉行兩輪總統選舉,反對黨“共和人士聯盟”候選人瓦塔拉、人民陣線黨候選人、離任總統巴博進入第二輪。12月初,科獨立選舉委員會宣布瓦塔拉當選,而憲法委員會則宣布巴博蟬聯,二人隨后分別宣誓就職并組建各自政府,出現“一國兩主”的選后危機。雙方對立最終升級為全國范圍的武裝沖突。
2011年4月
巴博被捕,選后危機宣告結束
水運進出口貿易的98%以上通過水運。阿比讓港是西非最大的天然良港,也是布基納法索、馬里等西非內陸國家的主要出海口和進出口貨物集散地。港口設備完善,可同時停泊60多艘船。2012年港口吞吐量為2200萬噸。圣佩德羅港是第二大港口,年吞吐量120萬噸,主要承運木材、可可等。
空運全國有大小機場28個,其中阿比讓、布瓦凱、亞穆蘇克羅3個機場可供大型飛機起降。阿比讓機場是法語非洲國家最大的機場。科特迪瓦航空公司除經營國內航線外,還開辟了至馬里、加納、利比里亞、布基納法索、幾內亞和塞拉利昂的航線,由非洲航空公司經營(總部設在阿比讓)。
教育
政府重視教育事業。2012年小學入學率60.8%,成人文盲率43.8%。科特迪瓦國立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2個分校和12個學院。此外,在國外就讀的學生4萬人。
主要城市
阿比讓
阿比讓是科特迪瓦經濟首都,是非洲最大的深水港口,人口429萬。為農產品集散地和旅游中心。阿比讓市區主要坐落在一個島和一個半島上,兩部分用兩座橋架連接,市區分成具有歐洲風格的城區、土著地區和工業港灣區。阿比讓是農林產品的集散地,工業很發達。它也是科特迪瓦的旅游中心,市內還有許多教育和研究機構。

旅游
科特迪瓦重視發展旅游業和開發旅游資源。每年接待游客約27.4萬人次。阿比讓市內建有高達30余層的象牙旅館、象牙市場。另外,寧巴山自然保護區、科莫埃國家公園等地的景色也異常秀美壯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