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全知道
- 任嘯科主編
- 2209字
- 2019-12-12 18:04:25
加納/Ghana
地理位置
加納位于非洲西部、幾內亞灣北岸,西鄰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納法索,東毗多哥,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62千米。
地形特征
加納領土呈長方形,全境地勢平坦,大部分地區為平原,由北向南傾斜,沿海和沃爾特河谷地區為平原,西南部和北部為高原,東南部和中部有兩列山地,海拔600~700米。加納境內的水系以沃爾特河為主,流域面積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60%以上,還有人工湖沃爾特水庫。

氣候
沿海平原和西南部阿散蒂高原屬熱帶雨林氣候,沃爾特河谷和北部高原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4~9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各地降雨量差別很大,西南部平均年降雨量2180毫米,北部地區為1000毫米。全境終年高溫,2~3月氣溫最高,可達43℃;8~9月較涼爽,最低15℃。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物儲量:黃金約6萬噸,是非洲第二大黃金生產國;鉆石約1億克拉,居世界第四位;鋁礬土約4億噸;錳490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此外還有石灰石、鐵礦、紅柱石、石英砂和高嶺土等。森林資源曾經很豐富,約占全國面積的1/3。但由于缺乏保護和管理,現只占國土面積的1/10左右。
經濟
農業是加納經濟的基礎,農業人口約占全國勞動人口的60%,糧食基本自給。2005年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約39.7%。可耕地1000萬公頃,利用率為30%。可可是傳統出口商品,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產量的31%左右。其他經濟作物有油棕、橡膠、棉花、花生、甘蔗、煙草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250萬公頃,主要作物為玉米、薯類、高粱、大米、小米等。
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行經濟結構調整計劃,經濟改革收效較顯著,但90年代末期,由于其主要出口產品黃金、可可價格大幅下跌,外國承諾的援助多未到位等原因,經濟嚴重困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2002年加入“重債窮國倡議”,爭取西方減免債務,緩解壓力,2004年達到重債窮國“完成點”。2005年經濟獲得較快增長,并成功控制通貨膨脹。2014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389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73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4.2%。
匯率:1美元=4塞地。
習俗

全國普遍保持酋長制。凳子是酋長權力的象征,每一酋長都有一個精心制作的“工”字形凳子,加納國內還珍藏著一個數百年前制作的金凳子,被視為國寶,每隔一二十年向公眾展示一次。平民百姓也都保存一個自己喜愛的凳子。凳子是嫁娶的必備物品。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以公路為主。加納近年來重視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占發展總支出的近50%。
鐵路總長1300千米。連接阿克拉、庫馬西和塔科臘迪。主要擔負大批量出口商品,如錳、鋁礬土、木材和可可的運輸。
公路總長6.3萬千米,其中近1/3是一級和二級公路,公路運輸擔負著貨運的98%、客運的97%。
水運主要海港有特馬港和塔科臘迪港。特馬港是非洲最大人造海港,2013年吞吐量1210萬噸,塔科臘迪港2013年吞吐量約545萬噸。加納還在沃爾特湖建造河港,開辟內河航運網,但港口和航運設施不完備。
空運加納航空公司近年來發展較快,與非洲大陸內外各航空公司結盟,希望成為非洲與外界交流的主要渠道。首都阿克拉有國際機場,共有近20條國際航線可以直飛歐洲、美國、南非和西非各國。塔科臘迪、庫馬西和塔馬利等地開設國內航班。
教育
1998年,政府提出“普及義務基礎教育計劃”,到2005年使得每個學齡兒童都享受義務基礎教育,1999年文盲率已降至52%,初等教育入學率為77%,中等教育39%。現行小學6年,初中3年(以上2個階段屬義務教育),高中3年(或中等技術學校3~4年),大學2~4年學制。全國現有小學12225所、初中6418所和高中474所。重要的大學有6所,總共約有學生40000人。另有38所師范學院、10所技校及7所其他學院。
歷史年表
公元3~4世紀
古加納王國建立,在今天的馬里和布基納法索一帶
10~11世紀
極盛時期
1471年
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加納海岸,掠奪黃金、販賣黑奴。這一帶被稱為“黃金海岸”
1897年
黃金海岸全境淪為英國殖民地
1957年3月6日
黃金海岸獨立,改名加納,原英國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加納
1960年7月1日
成立加納共和國,仍留在英聯邦內,首任總統為恩克魯瑪
1992年
開始實行多黨制,同年底羅林斯當選總統,順利實現由軍政府向民選政府的過渡
2004年12月
前任總統庫福爾競選連任,并于2005年1月7日就職
主要城市
阿克拉
阿克拉是加納的首都,人口229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臨大西洋幾內亞灣。阿克拉的房屋以鋁皮蓋頂,銀光閃閃,景色奇特。西部為老市區,建在瀉湖的周圍,傳統的非洲市場設在這里。東部為新市區,這里道路寬闊,高樓林立。市內有紡織、水泥、煉鋼、木材加工、金屬加工、可可加工、橡膠等企業。外貿都利用外港特馬。它位于阿克拉以東27千米處,特馬成為首都的新興工業區,擁有煉鋁、煉油、煉鋼、紡織、食品等現代化企業。阿克拉是一個十分美麗的濱海城市,近郊有游泳場,市中心的國立博物館陳列著古代及現代的美術作品及加納各族人民的傳統文物。海岸邊上有3座古堡,其中最大一座白色古堡叫克里斯琴博堡,是前殖民總督府,如今是總統官邸,其余2座過去是關押奴隸的城堡。內獨立廣場北側有50米高的“獨立門”。
庫馬西
庫馬西是加納第二大城市,人口38.5萬。整個城市干凈整潔,有“西非花園”之稱。庫馬西既是商業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市內有收藏黑人美術作品的博物館,有科技大學、理工大學、師范學院等。工業主要是食品和纖維工業。市郊是可可生產區,同時也是鋸木業和伐木業的中心。
旅游
加納為非洲十大旅游國之一。政府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使旅游業成為加納繼黃金、可可后的第三大創匯產業。加納旅游景點包括庫馬西國家文化中心、沃爾特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