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地理全知道
- 任嘯科主編
- 1896字
- 2019-12-12 18:04:24
利比里亞/Liberia
地理位置
利比里亞位于非洲西部。北接幾內亞,西北界塞拉利昂,東鄰科特迪瓦,西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537千米,是西非沿海各國最接近赤道的地區,有“非洲大門”之稱。
地形特征
地勢北高南低,從沿海至內陸逐漸升高。沿海為30~60千米寬的狹窄平原;中部為與海岸平行綿延起伏的低丘陵,平均海拔300~500米,大部分地區為茂密的熱帶雨林所覆蓋;內地高原平均海拔700米。寧巴山位于利比里亞與幾內亞兩國交界處。利比里亞境內主要河流均向西南流動,最后注入大西洋,該國與科特迪瓦之間的界河卡瓦拉河有部分河段可通航。
氣候
利比里亞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5℃,內陸最高氣溫34℃。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內陸1500毫米,沿海高達5100毫米。蒙羅維亞和西南部地區年均降水量可達5000毫米。

自然資源
鐵礦砂儲量估計為40億噸,另有鉆石、黃金、鋁礬土、銅、鉛、錳、鋅、鈳、鉭、重晶石、藍晶石等礦藏。森林覆蓋率約59%,是非洲一大林區,盛產紅木、非洲紫檀和桃花心木等名貴木材。林姆巴山區因其獨特的動植物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野生動物有猴子、黑猩猩、羚羊、鱷魚等,亦有一些象、野牛和豹,但數量已逐漸減少。
經濟
利比里亞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為農業國,全國3/4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3%。主要農產品是稻米和木薯,主要經濟作物有橡膠、咖啡和可可。天然橡膠、木材和鉆石的生產為其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均供出口。工業不發達,僅有少數企業生產日用消費品。制造業和礦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以鐵礦砂生產為主,占總出口值的一半。制造業以生產進口替代品的小型企業為主。7年內戰期間,經濟陷于癱瘓。1997年政府制訂重建計劃,但經濟復蘇緩慢。2000年上半年,利比里亞開始執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督計劃,主要包括改善金融狀況、實行貿易自由化、公務員制度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等。但由于經濟薄弱,經濟重建任務十分艱巨。2014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20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54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0.5%。
匯率:1美元=84利元。
交通運輸
歷史年表
9~10世紀
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區的部分居民移居谷物海岸(即今利比里亞)
15世紀下半葉
葡萄牙人來此販賣奴隸,隨后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繼侵入
1824年
移居至此的美國黑人將其命名為利比里亞
1838年
成立利比里亞聯邦,由“美國殖民協會”派任總督
1847年7月26日
宣告獨立,建立利比里亞共和國
1860年
美國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獨立黨,并自1869年起執政百余年
1980年4月12日
土著克蘭族人塞繆爾·多伊軍士長發動政變,結束美國黑人移民后裔的統治,建立軍政府
1997年7月19日
舉行大選,泰勒當選總統
2005年10月
瑟利亞在總統和議會選舉中當選總統
鐵路內戰前全國只有3條鐵路,總長500公里,主要用于運輸鐵礦砂。內戰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從寧巴州的鐵礦區至布坎南港鐵路目前已由阿賽洛—米塔爾鋼鐵公司修復并使用;從邦礦至蒙羅維亞自由港的鐵路正由中利聯投資有限公司進行修復和延長,已可以初步使用。

公路總長11000千米,其中全天候公路2036千米,柏油路739千米。
水運水運業在世界上占有特殊地位。有蒙羅維亞、格林維爾、哈珀、布坎南和羅伯茨港等5個港口,布坎南港是運輸鐵礦砂的專用港口。
空運 羅伯茨國際機場曾是非洲最大機場之一,1990年毀于內戰。目前,國內有47個機場,首都和各州府間均有直達班機。
教育
2003年利比里亞文盲約占全國人口的59.1%,實行小學、中學12年免費教育制度。大學學制一般為4年,學生享受50%補助金。
主要城市
蒙羅維亞
蒙羅維亞是利比里亞的首都,人口115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大西洋海岸梅蘇拉多角半島上。市區北部的布什羅得島,是新興的工業區,工業企業占全國的70%。這里煉油廠、木材家具廠、紡織廠、啤酒廠、魚類加工廠、碾米廠、汽車修配廠等鱗次櫛比,一片生機。市區東部的首都山,也稱國會山,是政府機關所在地。山上宏偉的行政大廈與銅質穹頂的國會大廈遙遙相對。市內有上百年歷史的利比里亞大學、醫療機構、國立博物館、圖書館。這里也是國內外旅游的中心,有美國式的公共設施、學校,具有同非洲其他國家不同的獨特風格。沿曼丁哥貿易大道駕車行駛,可到洛法州首府、繁華的古鎮——沃恩賈馬一游。這里是咖啡、柯拉果等商品的采購中心和轉運站,尤其是手工皮革制品更是遠近聞名。
旅游
除蒙羅維亞外,東南海角重鎮哈珀、內地最繁榮的城市沃恩賈馬、重要的傳教點佐爾佐爾、腹地交通樞紐城市邦加、運輸港布坎南、海角上的美麗城市羅伯茨波特等都是著名的旅游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