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暴動與共和新政
暴虐失江山
西周第十個國王是周厲王,他是個貪圖享樂、十分暴虐的君主。
周厲王一上臺就大造宮殿樓宇,供自己享受。那時,國家并不富裕,可是他卻揮金如土,把國庫里的錢全部用光了,然后到處敲詐勒索,搜刮民財,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怨聲載道,對朝廷日益不滿。周厲王得知國內亂得一團糟,流言蜚語四起,就命令一個叫榮夷的寵臣化裝成平民百姓,混到百姓當中,專門監視老百姓的言行,一旦發現有人散布對朝廷不滿的言論,就馬上抓起來,有的甚至殺頭。一時間,人心惶惶,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當時,有位叫召伯虎的大臣,常常聽到城里百姓(又稱國人)的怨言,他憂國憂民,便大膽地勸說周厲王:“大王,洶涌的河水雖然一時可以堵住,但堤壩一破,水一瀉千里,那損失更大。如果堵住百姓的嘴,百姓忍受不了的時候就要反抗,出了亂子可不好收拾啊!”可是,周厲王卻執迷不悟,根本就聽不進召伯虎的忠言勸諫。
果然到了公元前841年,國人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殘暴的統治,終于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暴動。接著,不少奴隸和士兵也紛紛響應,參加了暴動。暴動的國人首先包圍了王宮,周厲王見勢不妙,連忙帶上一批人馬,從小門逃走,一直逃到彘地(今山西霍州一帶)。接著,起義軍沖進王宮,點起火來,燒掉了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隨后,起義軍又趕去東宮,捉拿太子靜。哪知太子靜早已逃到了召伯虎的家中。起義軍緊接著包圍住召伯虎的家,要他交出太子靜。召伯虎左右為難,最后,只好將自己的兒子假冒太子靜交給了起義軍,太子靜這才保住了性命。周厲王逃走了,假太子靜被處死了,起義軍一片歡呼,無不拍手稱快。
這時,周朝一個小諸侯國的國君共伯和率領大軍開進都城鎬京。周厲王出走后,朝中無主,怎么辦呢?大臣們經過商量,暫時讓共伯和主持貴族會議,行使天子職權。歷史上稱為“共和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