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名人檔案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即唐太宗,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隋末隨父親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被封為秦王。后鎮壓農民起義軍,消滅各割據勢力,羽翼漸豐。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得到太子之位,后繼承帝位。在位時吸取隋亡教訓,善于用人,虛心納諫,并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使當時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史稱“貞觀之治”。
名家名言
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2.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名人故事
善于納諫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有一位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名叫魏征,他常把自己的意見毫無顧忌地向唐太宗陳述,當然有些時候他也不可避免地戳到了唐太宗的痛處。但是,唐太宗最終都會認真聽取,接受了大量的建議。
有一次,魏征又一次進諫,唐太宗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到了后宮,他的氣還沒消,就對長孫皇后說:“哪天我非殺了那個不知好歹的老匹夫!”長孫皇后不用想就已明白肯定是因為魏征,她卻故意問道:“是誰這么大膽惹皇上生氣了?”
唐太宗氣鼓鼓地說:“還能是誰?除了魏征敢不把我放在眼里,說我的不是,誰還有這個膽子,這么大逆不道?”
長孫皇后是個飽讀詩書的智慧型女性,她沒有多說什么,悄悄回到了里屋,換上了莊重的朝服,再次出來跪倒在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有些疑惑地問道:“你這是干什么?”
只見長孫皇后鄭重地說道:“帝王身邊如果只剩下了阿諛奉承的臣子,那么這個帝王一定不是賢明圣主。如今皇上身邊能有魏征這樣敢于直言不諱的大臣,這是一件多么可喜的事情啊!我是來向皇上祝賀的?!?
這一番話,讓唐太宗猛然警醒,是啊,自己留下魏征并且重用他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他敢于直言嗎?現在怎么忘了初衷,把他的優點看成了缺點呢?看來自己還真是幸運呢,身邊有這么多真心實意輔佐自己的人,要不然,自己錯了都不知道呢!
此后,唐太宗更加鼓勵身邊的人大膽進諫,那些有顧慮的人看到唐太宗這么明辨是非,也都拿魏征做榜樣了。唐太宗變得更加耳聰目明,因為他多了很多耳朵和眼睛一起幫他采集信息,分析政務了。
因為唐太宗善于納諫,心胸寬廣,而且明辨是非,只要是對的就勇于采納改進,所以才獲得了魏征的信任,才獲得了更多謀士大臣的鼎力相助。后來魏征去世了,唐太宗感慨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現在魏征走了,我失去了一面可貴的鏡子。”
成長小課堂
在生活當中我們都喜歡聽到別人的贊美,因為贊美讓我們做事更有信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有價值。而當我們聽到批評的話時,往往心里很不舒服,甚至會反感對方,更別說去仔細分析對方的話是對是錯了?,F實生活中,人不能總想著聽到好聽的話、贊美的話,不完美的我們要想進步就必須得學會正確面對別人的批評。唐太宗李世民就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吳道子
名人檔案
吳道子,唐代畫家,后改名道玄,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任瑕丘縣尉,后被唐玄宗召入宮中作畫,任內教博士。擅畫人物、山水、鳥獸、草木、臺閣等。畫人像衣褶有飄舉之勢,號“吳帶當風”;又好用焦墨勾線,略施淡彩,世稱“吳裝”新格,為“疏體”代表畫家,被尊為“畫圣”。
名人故事
細畫水花的吳道子
唐朝的時候,有位少年,他沒了父母,一個人四處流浪。這天他來到了河北定州城外一處很大的寺廟,就走了進去,這里就是“柏林寺”,這位少年就是吳道子。
吳道子好奇地走進院內,他歪著腦袋往大殿那半掩的門縫里望,結果他看見在昏暗的油燈下有一位年邁的老和尚正在聚精會神地畫畫。吳道子看了半天不見動靜,就大著膽子推門走了進去,他站在老和尚的背后靜靜地看他畫畫。
老和尚感覺背后有人,回頭一看,呦,這是哪兒來的孩子?而吳道子正用心看畫畫,并沒注意到這些。咦,怎么不畫了呢?他這才注意到老和尚正在注視著自己,立刻害羞地低下了頭。老和尚看出這個孩子真喜歡畫畫,他很高興,就問道:“你喜歡看我畫畫?”吳道子趕緊點頭。老和尚于是轉過身來仔細地打量起了這個孩子。他細細地盤問了孩子的身世,知道了來龍去脈后,他撫摸著孩子的頭說:“你如果真的這么喜歡畫畫,就做我的徒弟吧。”
吳道子一聽,趕緊跪下去磕頭。從此,吳道子就在這座寺廟留下了,他每天都跟著師父認真地學畫。
這一天,老和尚把吳道子領到了后殿,只見眼前是一面雪白的墻壁。老和尚說:“我想在這面墻上畫《江海奔騰圖》,可是畫了很多次都畫得不像,這是因為我對江海了解不夠。所以我們明天就要離開這里,我帶你到大江大??纯础N覀儠x開寺廟很長時間,你去準備一下吧?!?
第二天,他們就出發了,吳道子跟著師父走到哪兒畫到哪兒,可是每天畫的內容都離不開河水。開始他還認真畫,時間長了,吳道子就有些不耐煩了,畫起畫來也不認真了。
老和尚把他叫到自己的身邊,說:“我們要想把江河湖海那奔騰萬里的氣勢畫出來,就必須下苦功夫。我們要了解每一個水珠的精華,每一朵浪花的神韻。”然后,老和尚讓吳道子打開自己隨身帶的木箱。吳道子驚呆了,只見師父這滿滿一箱的畫稿,竟然沒有一張是完整的,那上面全是一個個小水珠,一朵朵浪花,原來師父畫的內容和對自己的要求是一致的。
看到師父這樣認真地練習著,他很慚愧,知道自己錯了。從這一天開始,吳道子收神斂性,認真地拜眼前的大江大海為師,即使是風雨中,他也要打著傘細細觀察,他對于每一朵浪花都力求把握準確。
三年的時光轉瞬即逝,吳道子和師父也返回了寺院。師父在準備開始畫壁畫的時候,竟然病倒了,吳道子看著師父落寞的神情,他跪下來,真誠地懇求道:“師父,我來畫這幅《江海奔騰圖》吧。”此時的吳道子還只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卻這么勇敢地挑戰這么巨大的作畫任務,老和尚從內心里感到欣慰,回想這三年來吳道子的努力,就答應了。吳道子從走進后殿開始畫《江海奔騰圖》,整整9個月都沒有走出殿堂,他投入了全部精力進行創作。
終于,在一個深秋的午后,吳道子走出了后殿,他跪倒在師父面前說:“師父,《江海奔騰圖》已經畫好了,我來請您去看看?!崩虾蜕幸宦?,病好像全好了似的,他沐浴更衣,領著全寺院的人來到后殿觀賞。吳道子輕輕地推開后殿大門,剎那間,只見波濤洶涌,大水撲面而來!這時有個和尚大喊了起來:“天河決口啦!天河決口啦??炫?!”話音沒落,他就已經跑出了好遠。老和尚站在大殿門口,仰天大笑,他大聲說:“《江海奔騰圖》成功啦!”
柏林寺的這幅《江海奔騰圖》引起了全國轟動,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吳道子也因此名揚天下,但是成名后的吳道子絲毫不敢懈怠,更加用心畫畫,終成一代大家。
成長小課堂
吳道子開始時不愿畫水花,認為這種工作無聊。在師父的開導下,他才認識到水花是大江大浪的基礎,于是開始認真畫水花,最終成為著名的畫家。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建好萬丈高樓,學習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
孫思邈
名人檔案
孫思邈,唐代醫學家,京兆華原(今陜西銅川耀州區)人。他幼年患病,后來專心學習醫術,總結前人的醫療理論和臨床經驗,編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書。孫思邈醫德高尚,對病人不論貴賤貧富,都一視同仁,被后人尊為“藥王”。
名人故事
用一根絲線診病的孫思邈
唐代貞觀年間,長孫皇后懷孕足足十一個月了,不僅沒生出孩子來,還茶飯不思,神情恍惚,一病不起了。太醫們雖聯合診治,小心用藥,這孩子總是不出來,皇后也越來越虛弱,眼看連說話都快沒力氣了。于是徐懋功向唐太宗推薦了孫思邈。
不久,孫思邈就被帶到了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一見到孫思邈,立刻誠懇地說道:“聽說先生醫術高明,如今皇后患病,群醫無策,只能煩勞先生治療,如果能夠醫好,朕必定重賞?!?
中醫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可是古代講究“男女授受不親”,而且病人又是尊貴的皇后,望和切做起來很難。
但孫思邈是個醫術高湛又聰明的人,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讓太醫們把以前開過的方子一一拿來過目,然后又認真地詢問了皇后身邊的貼身宮女,仔細了解了皇后的近況,最后才讓宮女拿來一根絲線,一端系在簾子后面病榻上皇后的手腕上,一端牽出由自己捏著,然后搭指開始診斷。
唐太宗和諸位太醫都半信半疑,這個大夫雖說口碑不錯,可是畢竟是江湖郎中,會不久,他就令人收起了絲線,轉身回稟皇上說:“我已經了解了皇后的病情了,此病可大可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療,后果不堪設想,如果診治及時,大人孩子均會安然無恙?!碧铺谝宦犛邢Ms緊問:“先生,這是什么???胎兒已過十月,為何還不出生呢?”孫思邈答道:“這種現象是胎位不正引起的。只要我給皇后扎上一針即可,無須用藥。”
不會是在吹牛呢?但是他們又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一試。
孫思邈讓宮女把皇后的手放到簾子的附近,然后拿出隨身帶的銀針,在火上烤了一會兒后,以極快的速度扎在了皇后的中指上,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已經輕輕地把針拔了出來,然后說了一聲:“好了。”
沒過多久,皇后就有了生產的跡象。唐太宗有多高興,自然不必說了,他下令賞賜給孫思邈黃金千兩、綢緞百匹,并且希望他在太醫院任職。但是孫思邈更希望能夠回到民間去,他說自己有本醫書《千金要方》還沒有完成,需要考察的東西太多了,不適合在京城久待。就這樣,孫思邈沒有帶走皇帝賞賜的黃金,也沒有帶走那些華麗的綢緞,一身輕松地繼續四海行醫去了。
成長小課堂
熟能生巧,若不是對醫學醫理的熟練掌握,孫思邈如何能憑借一根小小的絲線診斷病情?要想做好一件事,把技巧運用自如,唯一的途徑就是像孫思邈一樣勤練習、多鉆研。
李白
名人檔案
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唐玄宗統治的盛唐時期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900多首詩中,大部分鮮明地表現了他對封建權貴的蔑視,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贊美。李白的詩歌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突出。
名家名言
1.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3.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名人故事
慎寫“黃鶴樓”的李白
眾所周知,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詩人,然而就是這位最有名的詩人卻拒絕在黃鶴樓上題詩,理由是他認為自己沒有好詩。這可真是奇怪了!誰不知道,李白是一個狂妄孤傲的大詩人,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天李白來到了名冠天下的黃鶴樓。只見他撩起自己的長衫,登上了頂樓,眺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不禁心潮澎湃,詩興大發。
可就在他轉身想為黃鶴樓題詩的時候,他一抬頭,看見了正廳當中的大匾上鐫刻著崔顥寫的《黃鶴樓》。李白頓時來了興趣,舉目細讀:“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寫得太好了,它由傳說入筆到最后抒發感情,既包含人世蒼茫的感慨,又有著濃濃的鄉愁。感嘆之余,他寫詩的沖動就收斂了起來。
但是黃鶴樓的主人卻備好了筆墨紙硯,靜靜地恭候在李白身旁。誰不知道李白是難得的大詩仙,看來黃鶴樓上又要有一首好詩了。主人盛情相邀道:“先生乃當世詩壇奇才,還請為此樓留下一些詩文吧?!?
李白笑著說:“我雖是詩人,卻非圣人。黃鶴樓上有了如此精絕的崔詩,我若再寫,也不會高明多少,還是不獻丑了?!闭f罷,轉身下樓離開了。
然而,李白雖然離開了,但是崔顥寫的《黃鶴樓》還是盤踞在他的腦海里。后來李白反復琢磨寫了《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沉吟道:“這一首明顯就好多了?!?
跟隨李白的小書童迷惑地說道:“先生,黃鶴樓的主人那么求著讓你寫你不寫,這鞍馬勞頓中你怎么又想起寫詩了呢?”
李白看著眼前的江水,緩緩說道:“崔詩無懈可擊,我在倉促之間去寫很難超越?,F在好好品味崔詩的精妙,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我這是在學作詩?!?
后來,李白又學習崔顥的詩寫了很多首詩,最后終于有一篇讓他感到非常滿意,那就是《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笨磥?,李白不在黃鶴樓上題詩,也是對自己的一種鞭策呢!
柳公權
名人檔案
柳公權,唐代書法家,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元和進士,官至太子少師。工楷書,與顏真卿并稱“顏柳”。書法骨力勁健,結構緊湊。有碑刻《玄秘塔碑》等存世。
名人故事
知恥而后勇的柳公權
陽春三月,溫暖的陽光照在剛剛穿上新裝的樹枝間,幾個七八歲的孩子正在樹下比賽寫字。
“請看,這是我寫的‘飛’字,漂亮吧!”一個小男孩得意揚揚地說。
“你那個算得了什么,看我寫的‘鳳’字,這才叫龍飛鳳舞呢!”另一個小男孩不甘示弱地說。
這時,只見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手里拿著一只特大號的狼毫筆神氣十足地說道:“大家瞧好了,我要寫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字,看誰能超過我。”說著,他就在自己面前雪白的宣紙上大書特書了一個“大”字。
恰好這時,有位賣豆腐的老人挑著擔子走了過來,看到了這一幕,他拿起這張看看,又拿起那張看看。孩子們見有大人關注他們的作品,更來勁了,嘰嘰喳喳吵鬧著說自己寫的字好。誰知,老伯伯看完后哈哈大笑了起來,笑得這些孩子們莫名其妙,他們齊聲問道:“老伯伯,難道您寫的字比我們的好?”
老伯伯收起了笑容,正色道:“我只是個賣豆腐的,并不會寫字,可是我走南闖北的,這字可看得不比你們少,所以字好字壞我還是能夠分得清楚的,你們寫的字啊,就像我賣的豆腐一樣,沒有筋骨,軟塌塌的,看著沒精神。”
其中那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叫柳公權,不服氣了,問道:“你說你見多識廣,那你說說誰比我們的字寫得好,也讓我們見識見識。”
老伯伯笑著捋了捋胡須說道:“比你們幾個字寫得好的人還真不少,如果你們真想開眼界,就到華原城去看看吧,那兒的大街上有個人用腳都比你們用手寫的字好?!崩喜畢s不再多解釋,挑起他的擔子,伴著清脆的梆子聲走了。
小男孩們一下子失去了比賽的興致,大家紛紛收起了筆墨,玩別的游戲去了,只有柳公權念念不忘:“真有人能用腳寫字,還比我寫得好?我一定要去看看?!?
在華原城的南大街邊有棵高大的槐樹,槐樹下圍著一群人,不時有人發出驚嘆聲。小公權踮著腳,伸著脖子還是看不到里面的人,他費了好大的勁才擠到了里面,只見一個沒有雙臂的人,坐在樹下,他左腳壓著紙的一邊,右腳夾著筆,正在全神貫注地寫著一副對聯,他筆下的字遒勁有力,字字傳神,仿佛萬馬奔騰般撲面而來。
小公權這才如夢方醒,他想起昨天自己和小伙伴們的比賽,覺得臉有些發燒。這時,他竟然忘記了自己是在大街上,俯身便拜:“老人家,柳公權愿拜先生為師?!?
這位寫字的殘疾人看著眼前的這個少年淡淡地一笑,放下筆,抬了抬下巴,示意柳公權起來,然后他搖了搖頭,說:“我哪敢稱先生,我不過是個賣字為生的人罷了,不敢稱先生的。我比你年長,就送你幾句話吧。”他熟練地用腳重新鋪好了紙張,寫道:“寫完八缸水,墨染池水黑;博取百家書,筆盡千家意?!薄昂⒆?,這就是我寫字的方法,我用了50年的時間還沒完成自己的目標,學習的路還很長呢!”
柳公權聽了寫字老人的話,想到自己昨天還與人爭第一,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他認真地向這位老人道了謝,默默地回家了。
到家后,他再也不敢輕易夸口自己的字天下第一了,而是認真地練字,不論寒冬還是酷暑,從不間斷,終于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成長小課堂
在沒有接觸到更多的人,見過更多事情之前,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很了不起的,柳公權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可貴的是當他意識到自己坐井觀天后,他能知恥后勇、后來居上。
范仲淹
名人檔案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年少時家貧,學習刻苦。仁宗時任西溪鹽官,修建捍海堤堰,世稱“范公堤”。1040年任陜西經略副使,防御西夏進攻。1043年任參知政事,推行新政。后遭保守派反對,被罷去執政。他工于詩文,著有《范文正公集》。
名家名言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名人故事
足智多謀的范仲淹
北宋時期,西夏進擾延州,皇帝想收復失地,便開始重用范仲淹,讓他帶兵前去支援。
范仲淹帶領著宋軍火速來到了綏州,原來的延州禁軍指揮使狄青此時正退守在這里,他主動請戰:“末將愿為先鋒,阻斷夏軍與各城池之間的交通要道,然后將軍帶領大軍輪番攻城,不怕攻打不下來。”
范仲淹擺了擺手說:“狄將軍急于收復城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硬打硬拼卻不可取。我聽說吐蕃正在攻打西夏的南邊,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機會,我們不如再等等?!?
狄青聽后心內有些著急,卻因為自己丟了城池不敢多說。
晚上,范仲淹派人把大將韓琦和狄青悄悄找來,對他們說:“我想帶幾個人好好勘測一下附近的地形,為了不打草驚蛇,希望韓將軍代我主持軍務,對外就說我水土不服,身染重病,暫不攻城。另外讓軍醫住到我的住處來,不得外出,每天為我開藥方。這樣敵軍必然信以為真,麻痹大意,就會抽出兵力去支援正在吃緊的南邊,我們再趁機襲擊延州。狄將軍對地形比較熟悉,就和我一起去吧!白天人多嘴雜,恕我沒有和將軍細說,還請體諒?!?
宋軍一邊放出假消息,一邊休整軍隊。不出幾天,果然有探馬回報,敵軍已經分兵南去了。
這天晚上,范仲淹帶著狄青和幾個士兵扮成采藥的山民離開了駐地,開始詳細地察看四周地形。最后他們不僅繪制了附近最精準的地形圖,還察看到了敵營的布防情況。
回到軍營后,范仲淹立刻召集眾將商議軍情。他說道:“離營三十里的地方,有一處峽谷,谷內寬的地方可以容納上萬人,窄的地方卻只能通過一輛糧車,我計劃在那里偽造一個糧倉,設下崗哨,隔幾日就從谷中往軍營運糧,誘敵來燒我們糧草,我們暗設伏兵,等魚上鉤,怎么樣?”
狄青沒有想到范仲淹這么快就想出了這樣的妙計,他高興地說:“我們可以多備些弓箭手埋伏,多備些沙袋,到時把敵軍困在谷內?!?
范仲淹笑道:“狄將軍說得極是!谷內沒水又沒糧,不用幾天,敵軍必降,到時候我們再讓人假扮夏使,到延州求援,引敵軍來救,那時延州兵力空虛,我們奪城就如探囊取物了。”
不久,敵軍果然上鉤了。敵將帶兵前來焚燒糧草,被宋軍困在了谷底。敵軍主帥李元齊命人拿著他的兵符回去調兵,被早有準備的宋軍截獲。一切都如范仲淹所料,戰事進行得很順利,他們輕輕松松地就把失地一舉奪了回來。
蘇軾
名人檔案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蘇軾才情奔放,在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方面均有獨到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其詞于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風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名家名言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名人故事
助人為樂的蘇軾
蘇軾在杭州任通判時,有一天坐堂,一個穿戴華麗的商人呈上一張狀子。蘇軾接過一看,上面寫著:“原告人吳小一,狀告張二欠錢不還一事。”他便問吳小一道:“張二欠你什么錢?”
吳小一回答說:“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綾絹錢兩萬,欠條上寫明三個月內歸還,至今已滿一年,分文未還?!?
蘇軾命差役馬上把張二傳來審問。原來張二是一個面容瘦削、衣衫襤褸的老頭兒,不覺動了憐憫之心。他和顏悅色地問道:“吳小一狀告你欠他綾絹錢兩萬,可有此事?”
張二恭謹地回答說:“欠他兩萬是真的?!?
蘇軾又問道:“既然是真的,為何過期很久,仍未還錢?”
張二面現愁苦之色道:“并非小人有意賴賬,實在是無力償債。小人借他綾絹錢,原是為了做扇子生意。誰知今春偏接連下雨,天氣寒冷,一時無法賣出,故此拖欠至今?!?
蘇軾見他說話老實,人又可憐,隨即動了憐憫之心。他和藹地說:“既然有扇子可做抵押,你馬上回家取些扇子來,我自有辦法幫你還債?!?
張二聽說官長有辦法幫自己還債,又是高興又是疑惑。高興的是,可以將債還清;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子很難賣出。這樁公案又如何了結呢?一時顧不得細想,他急忙回家取了一筐好扇子回來。
蘇軾叫差役當堂打開,選了四十把白團夾絹扇子放在桌邊。然后他舉起判筆,一把一把地寫字作畫。有的寫草字,有的用行書;有的畫幾株枯樹,有的繪一片竹石。每把扇子都有“眉州蘇軾”的落款。不多時,四十把白團夾絹扇子全部畫完。他把判筆一擲,吩咐張二道:“快領去發賣,償還吳小一的綾絹錢。”
張二這時才明白過來蘇軾如何幫他還債。他喜不自禁,連忙跪下叩頭。他從桌上抱起四十把扇子,千恩萬謝而去。吳小一見有官長做主,就回家等張二還錢去了。
張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驅寒,正宜賣扇。他馬上開門營業。蘇軾本是當時天下皆知的大詩人。因此,張二的絹扇剛剛擺出,那些聞知蘇軾寫扇消息的人們,紛紛登門買扇。頃刻,他就賣了三十九把,只剩下最后一把,留在家中,作為傳家之寶,以感謝大人救助之德。
文天祥
名人檔案
文天祥,南宋大臣、抗元英雄。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二十歲中狀元。1275年,元軍沿江東下進逼臨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在家鄉贛州招募義軍奔赴臨安,任右丞相,曾因出使元營談判而被扣,后脫險,回南方重組軍隊,堅持抗元。1278年被俘。被囚四年,備受折磨,堅持不降,終殉難。獄中所作《正氣歌》,尤被后世傳誦。
名家名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名人故事
為民申冤的文天祥
南宋著名抗元英雄文天祥曾任江西提刑,主管各州的司法、刑獄和監察,兼管農桑。就在他到任的前幾天,臨江縣縣官下令殺了一個姓陳的銀匠,這件事遠近轟動,許多人都說這是一樁大冤案。
究竟是不是冤案?文天祥下令調閱案卷。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陳銀匠母子二人,生活貧困。一天,他在街上看見一個商人牽著牲口,牲口背上馱著很多鈔票,不由嘆道:“窮人受苦,只是沒有這馱鈔票啊!”誰知次日清晨,那個商人被人謀殺了,一馱鈔票也不翼而飛??h官趕到謀殺現場,有個賣小吃的向縣官報告說自己親耳聽見陳銀匠說過“窮人受苦,只是沒有這馱鈔票”。
縣官據此,不問青紅皂白,抓來陳銀匠就嚴刑拷打,逼他招認謀財害命的罪行。最終,陳銀匠糊里糊涂地就被處死了。
文天祥閱罷案卷,不禁怒火沖天:地方官怎能如此斷案!他決定重新審理“陳銀匠殺人案”。
隨后他親赴臨江,明察暗訪,很快發現了線索:有一個街頭混混李某,在殺陳銀匠的當天神色異樣,曾用鈔票買祭品祭“鬼”。另外,李某家的閣樓上近來在夜間常有響聲。
抓住這個線索,文天祥立刻派得力人員前往偵察,發現李某家的閣樓上有個大竹籠,里面裝著大捆大捆的鈔票……
于是,文天祥開堂重審案件,但縣官一口咬定陳銀匠殺了人。
文天祥話不多說,追問縣官贓物何在。縣官結結巴巴,無言以對。接著,文天祥帶領眾人直奔李某家,登上閣樓,打開竹籠,倒出了里邊的贓物。李某見狀,早已癱倒在地上??h官等原案承辦人、原捕頭也頓時傻了眼,跪在地上直磕頭,連說:“卑職該死!卑職該死!”李某面對鐵證,一一招認了罪行。
文天祥最后宣判:李某圖財害命,罪大惡極,斬立決;原案承辦人和原捕頭濫殺無辜,亦判斬決;陳銀匠之母無依無靠,由官府贍養終生。消息傳出后,人人稱快。
成長小課堂
作為一個官員,文天祥公平、正直,他不會因為對象是一個平頭百姓而放棄為他翻案,也不會包庇同僚的糊涂。這樣的品格值得我們學習。
成吉思汗
名人檔案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蒙古族軍事家、政治家。名鐵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顏部孛兒只斤氏族。12世紀末13世紀初率本族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被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蒙古語,意為擁有四海的強大者),建立蒙古汗國。接著進行大規模擴張戰爭。曾兩次攻金,占領中都(今北京)。1219年親率二十萬大軍進行第一次西征,滅花剌子模,擊敗斡羅思和欽察聯軍,占領中亞大片土地,分封給三個兒子。思汗,世稱“元太祖”。名鐵木真,出生于蒙古乞顏部孛兒只斤氏族。12世紀末13世紀初率本族統一蒙古諸部,1206年被推為大汗,稱“成吉思汗”(蒙古語,意為擁有四海的強大者),建立蒙古汗國,接著進行大規模擴張戰爭。曾兩次攻金,占領中都(今北京)。1219年親率二十萬大軍進行第一次西征,滅花剌子模,擊敗斡羅思和欽察聯軍。1227年,滅西夏時病死在軍營中。
名家名言
1.在明亮的白晝要像雄狼一樣深沉細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烏鴉一樣,有堅強的忍耐力!
2.你的心胸有多寬廣,你的戰馬就能馳騁多遠。
名人故事
善聽諫言的成吉思汗
在一次征戰中,金朝某城被蒙古軍攻下后,數百名百姓被趕出城。成吉思汗下令:“除了工匠等會手藝的人外,把其余的百姓全部殺掉?!?
他問幾個兒子和周圍的將領:“你們都說說,人生最大的樂趣是什么?”
商人鎮海說:“我從前是個商人,飽覽天下美景奇觀,流連忘返,是人生一大樂事?!?
成吉思汗的兒子術赤說:“兒臣以為,在春草萌發和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架著鷹,驅馬飛奔,滿載獵物而歸,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背杉己孤牶筮B連擺手搖頭。
石抹明安問:“大汗以為呢?”
成吉思汗站起來,豪邁地說:“人生至樂,莫過于戰勝曾經壓迫過、欺凌過你,卻又比你強大得多的敵人,然后擁有他的財產,看著他們用淚水洗面?!?
術赤和察合臺齊聲道:“父汗高見?!?
很快,士兵就將俘虜中的工匠與其他百姓分開。大將納牙阿問:“還有沒有會手藝的了?”廣場上死一般沉寂。納牙阿一擺手,四列騎兵面對百姓,取出箭準備射擊。
這時,石抹明安大聲喊道:“等一等!”
成吉思汗眉頭一皺,問:“明安將軍,你有話要說嗎?”
石抹明安說:“我想說說我對人生最大樂事的看法?!?
成吉思汗感到奇怪:“哦?你說吧?!?
石抹明安說:“漢人有一句名言:‘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認為,能夠效命于一個用上天給的氣力打敗敵人,卻又能夠寬容地放下武器者——這樣的賢明國君,是人生一大樂事?!?
成吉思汗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說,我不該殺這些人?”
石抹明安答道:“他們只是敵人壓迫下的百姓?!?
成吉思汗說:“可他們殺了我的人,很多人!”
石抹明安說:“可是你殺了他們,就會有更多的金國百姓拿起武器反抗你?!?
成吉思汗愣住了,不相信地說:“那你說怎么辦?”
“敵國有多少人您知道嗎?他們用二十個人的生命換一個蒙古人的生命,我們就會抵擋不住。”
“那我就再殺死他們,直到他們不敢再反抗為止?!?
石抹明安答道:“大汗,這些百姓只是不了解蒙古人,不了解大汗的到來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所以才鋌而走險。如果大汗寬恕了他們,這消息就會一傳十、十傳百,也許將來您會看到百姓自發起來響應大汗、反抗金軍的局面?!?
成吉思汗突然哈哈大笑起來,說:“很高興在我的兒子和將領之中,也能聽到這樣高明的見解?!?
他隨即下令,讓納牙阿放了那些百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吉思汗從此意識到了得民心的重要性,以后每攻下一座城,都不再濫殺無辜了。
成長小課堂
作為上位者,成吉思汗的心胸十分寬廣,他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以改變自己錯誤的做法。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東西,也有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我們要學會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想法,并發現其中的閃光點,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