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真的嗎
- 張卉妍
- 2694字
- 2019-10-12 19:01:41
蚊子有偏愛的血型,是真的嗎?
夏日來臨,蚊蟲漸多,經常聽到身邊朋友抱怨:“我是O型血,最招蚊子了!”“和別人在一起,蚊子只叮我,A型血傷不起?。 彼麄兌颊J為自己的血型最招蚊子,但結論卻不統一,幾乎囊括了所有血型。生活中有的人更容易招蚊子的原因究竟是不是像大家說的那樣,蚊子有偏愛的血型呢?
剖析
20世紀的趣味實驗
科學家曾做過蚊子叮咬與血型相關與否的實驗。研究成果曾發表在著名的科學期刊《自然》上面。實驗過程是找來102個不同血型的人,讓他們把胳膊伸進裝有20只蚊子的密封箱里10分鐘,之后通過檢驗蚊子肚子里的血液的血型來判斷叮咬情況。
通過分析100多次實驗的結果發現,被叮咬次數最多的是O型血的人,因此實驗者得出結論——O型血可能最招蚊子。對于原因實驗者并不明確,但推測可能由于決定血型的抗原在皮膚表面和汗液中也有分布,因此造成血型間對蚊子吸引力的差異。
這是一個20世紀70年代的實驗,那時對于蚊子的研究還在探索中。這個有趣實驗結果可靠嗎?就讓我們先了解一下蚊子到底怎么鎖定叮咬目標的吧!
誰是蚊子的最愛?
指引蚊子找到我們的物質有很多。只要我們在呼吸、出汗或是散發熱量,我們的體溫,我們釋放出的水蒸氣、二氧化碳,還有我們汗液中的丙酮、辛烯醇、乳酸等化學物質都在誘惑著蚊子,讓它們循著這些細微的蹤跡找到我們。


蚊子找到我們的主要線索中,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但吸引蚊子的又不單純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的氣流。通過辨別氣流方向,蚊子才能鎖定目標。在野外實驗中,添加了二氧化碳的捕蚊器可以比沒有添加二氧化碳的同類捕蚊器多捕捉8~45倍的蚊子。而給人戴上一個裝有堿石灰(以中和呼出的二氧化碳)的面罩,則可以讓他被蚊子叮咬的概率大幅下降。當然,不同種類的蚊子之間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通過二氧化碳氣流它們就能找到你,如果再輔以其他主要身體氣味物質,如乳酸、丙酮和辛烯醇,尋找起目標來會更加容易。更有研究指出,眾多驅蚊產品中所含的避蚊胺(DEET)驅蚊的原理就是通過抑制蚊子感受這些線索讓蚊子迷失了尋找你的方向。
如此可見,剛運動完的大汗淋漓的人就是蚊子最愛的大餐,因為大口喘氣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汗水中的化學物質都對它們有強烈的吸引力。同理,一些二氧化碳排出量比較多的人,比如新陳代謝較普通人快的孕婦等,也可能會比其他人更易被叮咬。
那么,還有沒有其他吸引蚊子的線索呢?有人經常提到深色衣服易招蚊子,也是有道理的。當蚊子離目標較近時,視覺就開始起作用,甚至對蚊子最終會不會落在這個目標身上有很大影響。蚊子的視覺系統在陰暗的環境中最活躍,太充足的光線或者完全黑暗都非它所愛,所以反光效果較弱的黑色最吸引它們。也正是因為這種視覺偏好,在白天,蚊子更喜歡黑色的溫暖且潮濕的物體,比如你身上略帶汗水的黑色T恤。所以想躲避蚊子的話,出門時可要擇衣而穿了!
O型血更吸引蚊子?莫衷一是
讓我們繼續探討之前的趣味實驗吧。做這個實驗的科學家叫伍德,是一位研究瘧疾的專家。1972年她提出了蚊子叮咬與血型相關這個新穎的想法,設計了實驗并給出了血型抗原的解釋假說。實驗設計和數據的統計分析并沒有考慮和排除其他影響因素的干擾。之后,伍德改進了她的實驗,通過觀測蚊子的著陸和吸血進行了區分(因為蚊子著陸在皮膚上并不一定會吸血),并且進一步考察了膚色、濕度、皮膚溫度、相同血型中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分泌型,即血型抗原會出現在汗水、唾液等體液中的人;非分泌型,則是汗水、唾液等體液中不含血型抗原的人。如果汗液中的血型抗原對蚊子確實有吸引力上的差異,那么不同血型的分泌型之間、分泌型與非分泌型之間應當會表現出吸引蚊子程度的不同)等因素的影響。得出的結論是,膚色、濕度、皮膚溫度并不影響蚊子叮咬的次數,與假說吻合,O型血的分泌型比O型血非分泌型、A型血的分泌型都更受蚊子青睞。
當然,這些實驗也沒有排除諸如出汗、二氧化碳這樣重要的變量。這些不足在桑頓的實驗中得以補充。
桑頓和他的團隊為考察血型、出汗情況、膚色、體毛對蚊子叮咬的影響,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實驗。這些實驗消除了實驗對象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影響,在單獨考察某種影響因素時最大可能地排除其他變量的影響。桑頓系列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沒有發現蚊子叮咬與血型存在必然聯系,并且膚色和體毛也對蚊子叮咬沒有影響,而出汗的影響則很顯著。在分泌型和非分泌型的比較實驗中,也沒有顯著的不同。
這個結論和之前伍德的實驗結論完全不同,桑頓給出了解釋,他認為伍德得到的結果很可能受到志愿者呼出二氧化碳(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的影響而帶來誤差,并指出伍德的文章中存在兩處統計錯誤。
二十年后,日本科學家白井于2004年重新開始研究這個問題。出于人道主義,這次的實驗使用的都是被鋸了嘴的蚊子,但這樣也就混淆了著陸和吸血的情況。亮點則是針對血型抗原假說進行了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實驗。結果顯示,O型血對蚊子的吸引力除了較A型血而言有明顯優勢,較B型和AB型則不明顯,與伍德的結果(O型血較A型和B型都有顯著優勢)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同血型的分泌型和非分泌型之間并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手臂涂抹血型抗原的實驗則顯示,O型血的H抗原較A型血的A抗原更吸引蚊子,A抗原較B型血的B抗原更受到蚊子的喜愛,這點與伍德的結論類似。
對于實驗結論,白井認為,即使是血型抗原實驗也無法作為蚊子對血型存在偏愛的實證,因為實際情況中抗原在人體表面分布的濃度低到蚊子偵測不到的程度。綜合來看,白井認為自己的研究并不能證明血型與吸引蚊子的程度有關。白井推測,與伍德實驗結果之所以會有差異,可能是因為蚊子的品種不同。
目前比較明確的認識是,蚊子在尋找目標時,主要依賴的是二氧化碳、熱量以及一些揮發性的化學物質,這些線索在空氣中易于傳播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它們覓食的效率和成功率,是更好的選擇。相比之下,身為糖脂的抗原不具備這個優勢,目前也的確沒有發現血型抗原對蚊子有什么確切的作用。
綜合而言,蚊子叮咬和血型的這些研究都還停留在較為粗淺的階段,并且都存在諸如樣本量不夠大、各血型人數相差巨大、對各種變量的控制和比較存在不足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針對血型吸引蚊子的研究還是不多,并且這些研究之間存在諸多分歧,使得目前并不能得出不同血型的人對蚊子的吸引力不同的結論。
真相是這樣的
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有差異。而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熱量和揮發性化學物質等,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關于蚊子的一些基礎研究已經大致明了,可在教科書中卻沒有提及任何血型對吸引蚊子發揮作用的結論。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的研究尚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
蚊子偏愛某種血型的說法,并不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