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逆反心理

——任何強迫感都會傷害人的自尊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生活中常會發現個別人“不受教”“不聽話”,常與別人“頂牛”“對著干”。這種與常理背道而馳,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于“逆反心理”。為了避免激起別人的逆反心理,我們說話時要注意語氣、語調與用詞。盡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言辭,每個人都不喜歡被命令、被駕馭、被強迫或被規定做任何事。有些詞像“應該”“必須”“務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緒的禍源,命令會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應該以征求同意的方式,盡量使用“我們”,而不要使用“你”或“你們”。千萬不要硬碰硬,你最好說出你的道理、想法、觀念、意見、理想和問題。盡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摩擦的詞語,以免造成不愉快的結果。

適當地“貶低”自己

大家都坐過蹺蹺板,如果一邊貼地,蹺蹺板的另一邊必定是蕩在高空。而這個蹺蹺板的原則,也可以適用于人際關系。亦即適時地貶低自己,相對地抬高對方。使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他人的心理變得輕松。

進一步說,如果對他人采取輕視的態度,這對自己絕無半點好處。因為你刺傷他的自尊心,他則會對你產生敵意,從而影響你的人際關系。

例如,我們參加開幕式時,即使那是一家并不完美的店鋪,我們也要客氣地說:“這店鋪看起來真不錯,室內的裝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經營的那家,門沒做好,窗戶也是一大一小的。”這樣將對方和自己作具體的比較,并技巧性地批評自己略遜對方一籌,對方將因被人贊美而產生優越感,心里更是舒服。

相反地,如果以輕視的口吻對主人說:“店鋪的柜臺再寬一點會比較好。你們下次整修時可要記住啊!”對方聽到這樣毫不客氣的批評,一定會大感不悅,甚至對你產生敵意。

我們不妨利用“貶低自己”的訣竅,真誠贊美對方,達到順利交流的目的,如此,成功便離你不遠。

某一年年底,日本一家電視臺為了制作迎新晚會,邀請了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演藝人員參加,齊聚一堂。當時攝影棚里準備了一桌美味的佳肴,還有裝飾豪華的背景。雖是慶祝會,但演藝人員卻因緊張而個個面色沉重,氣氛嚴肅。

就在大伙兒面面相覷的時刻,橘家圓藏突然擺出一副天真的小孩模樣,竟然吃起擺在桌上的菜肴,還津津有味地說:“真好吃。各位,我先用啦!”大家看到這樣有趣的畫面,每個人都把心情放松,嚴肅的氣氛頓時消融。

脫口秀表演者橘家圓藏平易近人把自己當天真的小孩來改善所有人的心情,這需要相當的智慧。一家酒店正在為員工們舉辦賀歲宴會,并邀請員工眷屬共同參與,員工們的先生、太太、孩子齊聚一堂。然而,在這種大眾齊聚的場合里,平日談笑風生的男女服務生卻啞口無言,場面有點尷尬。這時一男性員工勇敢地站起來同大家打哈哈,企圖緩和僵硬的氣氛,他笑嘻嘻地對著群眾述說自己昔日的失戀經驗,炒股票賠了不少金錢,以及在家中挨老婆責罵等故事。當眾人聽到這位男性員工失敗的經歷后,整個會場的氣氛便開始熱鬧起來了。

或許有人沒有勇氣這樣做。沒關系,對于比較害羞的人,還有一個技巧。例如,與其他人第一次見面時,在雙方互相不了解的情況下,彼此心中可能都會提高警覺,談話也總是不夠起勁,因此對話尷尬又不自在。這時,不妨以自己的失敗經驗當話題。這樣一來即使是不擅贊揚他人的人,也能因此達到緩和氣氛的效果。

炫耀自己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而談及自己的失敗經驗,不但會增強對方的自尊心,更能打開對方的心扉,讓對方坦然地接受你。

“示弱”比“示強”更討人喜歡

在人際交往中,“示弱”是極高的智慧。要與人和諧相處,討人喜歡,必須學會示弱。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調查,一名彪形大漢在擁堵的馬路上橫穿而過,愿意給他讓路的車輛不到50%。而一個老弱病殘人士過馬路,大家爭著相讓,同時大家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對于人類來說,面對壓力不低頭的是有個性的人,而適當地選擇示弱、認輸、放棄的人則是聰明的人。

生活中向人示弱,可以小忍而不亂大謀;工作中向人示弱,可以蓄勢待發。強者示弱,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弱者示弱,可以積累時間漸漸變得強大。

美國第九任總統威廉·亨利·哈里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他小時候是個文靜怕羞的孩子,人們常喜歡捉弄他。他們經常把一枚5分硬幣和一枚1角的硬幣扔在他的面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威廉總是撿那個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問他:“難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錢值錢嗎?”

“當然知道,”威廉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1角的,恐怕他們就再沒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與陌生人相處,適當示弱是一種真誠的體現。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習慣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堅強美好的一面,總想掩飾自己脆弱的一面。社會心理學家指出,適當地在別人面前表現你比較脆弱的一面,更容易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向對手示弱,是一種策略。示弱只為迷惑對手,使其麻痹,然后選擇時機出奇制勝。

在上級或長輩面前示弱,是一種生存本領。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多不懂此理,一開始便以恃才傲物的姿態面對生活,阻斷了別人向自己傳授經驗的機會,給自己以后的發展留下了隱患。

當然,示弱并非奴顏婢膝地獻媚,這樣做只會自取其辱。恰當地示弱,是為了虛心求救,養精蓄銳,蓄勢待發。

表現得強勢,必然會讓人產生距離感,給人不好相處的印象。要與人拉近距離,打好關系,就要收起棱角,學會示弱。向人示威,人人都會,向人示弱卻并非人人能做到,因為示弱既需要勇氣也是一種智慧。

人心都是肉長的,情到深時灑些眼淚,可以有效地感動對方。

與劉璋涪城相會時,劉備“揮淚訴告衷腸”。這次哭,使得川中軍民皆感受到劉備的仁慈。這也是劉備日后進攻西川時,川中將士多有棄甲倒戈者,百姓夾道歡迎的主要原因。

用不經意的話暗示別人

在日常交際中,當需要批評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時,便可考慮使用側面暗示法,從而達到啟示、提醒、勸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會說話的人知道哪些話可以說,哪些話不可以說。他們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話語不經意地暗示別人,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同時又不會令對方太過難堪。

有一次,小王家里來了客人,聊了幾個小時后,這位客人還無意離去。

小王因還有其他事情要做,屢次暗示客人,但是那位客人卻“執迷不悟”。小王無奈之中心生一計,對他說:“我家的菊花開得正旺,我們到園子里去看看?”

客人欣然而起,于是小王陪他到花園里觀賞菊花。看完后,小王趁機說:“還去坐坐嗎?”

客人看看天色,恍然大悟地說:“不了,不了,我該回家了,要不就錯過末班車了。”

小王沒有直接說明自己有其他事情要做而是用不經意的話暗示對方,不僅沒有讓對方感到尷尬,而且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天,幾位青年人去拜訪某教授。不知不覺已談到深夜,教授接著其中一位青年人的話題說:“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參加一個學術會,準備就這個問題找幾位專家一塊兒聊聊。”聽完教授的話,幾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辭:“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還要出差,耽誤您休息了。”

如果遇上了一位不知情的客人,你讓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這可是件很讓人尷尬的事情。這時,你不妨采取一些巧妙的暗示。諸如看看鐘表,或者隨意地問他忙否,然后再告訴他你最近都很忙。一般地,稍微敏感點的客人肯定就會起身告辭,但若是“執迷不悟”的客人于此無動于衷,我們就可以巧妙地轉移一下地點,像小王那樣用一下“調虎離山”之計,這樣既維護了彼此的情感,又不至于耽誤自己的事情,可謂兩全其美。

在一家高級餐館里,有一位顧客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館經理對此很反感。于是,他叫來了一個女服務員說:“你要讓這位紳士懂得,在我們的餐館里,那樣做是不允許的,但話要說得盡量委婉些。”女服務員來到那位顧客的桌旁,很有禮貌地問:“先生,您是刮胡子,還是理發?”話音一落,顧客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禮,趕快取下了餐巾。

這位聰明的女服務員沒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體統之處,卻拐彎抹角地問兩件與餐館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發,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女服務員問錯了,而實際上她通過這種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來提醒這位顧客,不僅使顧客意識到自己失禮之處,又做到了禮貌待客,不傷害顧客的自尊。

有時說話要隱晦些

直言直語固然好,但有時說話還是要隱晦一些。什么話該攤開來說,什么話該隱晦地說,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數。

在表達一些意愿和請求時,如果能夠合理地把握說話時的分寸,暗藏在話語背后的真意一樣可以傳達給對方。

1.以退為進,讓人主動接受

暑假時,某高校決定組織青年志愿者到孤兒院獻愛心。

班主任向所有志愿者提出一項要求:“希望每位成員能帶一名孤兒到自己家中共同過暑假,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把好不容易盼來的假期全部花在照料孤兒上,這的確有些勉為其難,當時,就遭到了大家無聲的拒絕。

短暫的冷場后,班主任微微一笑,說:“我知道這樣可能使大家為難了。這樣吧,我尊重大家的選擇,把原計劃改為每周抽出一天時間陪孩子一起逛逛公園、做做游戲,這樣總可以了吧?”這一提議獲得了大家的一致通過。

其實,這只不過是班主任的一個策略而已。他的真實用意實際上就是希望志愿者每周能抽出一天時間陪陪孤兒,不過他明白,在暑假里即使這樣一個請求,實踐起來也是有一定難度的。于是在提出這樣一個請求前,他干脆提出了一個更大的請求——讓他們整個暑假照料孤兒,這一請求不出所料地遭到大家的拒絕。只不過,在已經拒絕一次的情況下,再提出一個請求,而且兩次請求相權衡,大家自然會選擇后者。

2.滿足需要,讓人自動回避

19世紀,在維也納上層社會的婦女中時興一種高筒、寬檐的帽子,帽檐上裝飾著五顏六色的羽翎。當這些女士進入劇場時,坐在她們后面的觀眾就只能看到她們的帽子而看不見舞臺,于是不少觀眾向劇場經理提出抗議。

劇場經理起初只是一味地請求女士們脫帽,但女士們誰也不理睬。后來,經理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女士們說:“本劇場照顧年老的女士,只有她們可以不脫帽。”此言一出,劇場中所有的女士都摘下了帽子。

上面這個故事中,劇場經理抓住女士們都希望自己年輕貌美的心理需求而說出的話,讓女士們乖乖地摘下帽子。因為劇場經理激起了她們維護自己年輕的心理需求。

以退為進,滿足需求都是為了使隱晦的語言能夠更好地發揮效用,因此,我們在說話時完全可以借助上面的表達方式,該明說的話要明說,不適宜明說的話要用隱晦的方式說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梅河口市| 通江县| 长寿区| 连云港市| 泰宁县| 包头市| 凤城市| 唐河县| 宁陵县| 开原市| 新晃| 莎车县| 佛教| 凯里市| 安泽县| 宝山区| 敦煌市| 汤阴县| 会同县| 北京市| 广宗县| 青岛市| 西畴县| 如皋市| 六枝特区| 唐河县| 黄梅县| 巴南区| 台前县| 富宁县| 汽车| 循化| 清远市| 广州市| 武强县| 壶关县| 荃湾区| 宁河县| 揭阳市| 上蔡县| 大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