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自我保健按摩全書
- 張威
- 2542字
- 2019-09-21 03:21:31
中醫自然療法治病原理
當提到中醫治病的時候,可能有人會感到非常神秘,一些西醫看不了的疑難雜癥,到了中醫手里的時候,似乎只是通過捏捏按按,再加上幾服湯藥,便很容易地被解決掉了。于是有人便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中醫自然療法能夠治???中醫自然療法又是怎樣治病的呢?”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疾病到底是怎樣產生的。
1 我們的病是如何產生的
當我們剛出生時,絕大多數人是健康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慢慢長成,疾病也隨之而來?!饵S帝內經》說:“經脈者,所以能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钡?,要做到處百病、調虛實,就要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在醫學知識還不發達的古代,有人把疾病的原因歸結為鬼神作祟,當然這是不科學的。《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之一,書中系統地歸納了人得病的原因。書中說道:“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陰,或生于陽,其生于陽者得之風雨寒暑;其生于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币馑季褪钦f人得病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得之于陰,一種是得之于陽。
得于陰者,就是指飲食居處和陰陽喜怒,屬于陰病。得于陰的疾病則主要與飲食、起居、喜怒等的過度和不正常有關。陽指的是風雨寒暑,也就是指自然氣候給人造成的疾病?!饵S帝內經》認為人要順其自然,所謂的自然就是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果違背了這些規律,人就容易生病。
《黃帝內經》說:“飲食要法地道(陰),居處要法天道(陽)。”法地道就是按節氣去走,也就是說人吃東西要按節氣規律去吃,吃應季食品,這樣才是最合理的養生之道。例如現在冬天我們也可以吃到美味的西瓜,但是西瓜性寒,按節氣規律應該在夏季食用來中和暑熱,平衡陰陽,而在冬季食用就會寒上加寒,對人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不是傳統文化提倡的養生之道。

法天道就是說人的起居要遵循天地的規律。天亮了就起床,讓人體自身的陽氣和天地的陽氣一起生發,天黑了就睡覺,使陽氣藏起來,用陰氣來養陽氣。如果總是生活沒有規律,人體自身的陰陽和諧狀態就會被打亂,時間長了,身體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此外,人的情緒會造成人的一些疾病,情緒變化太大也會造成疾病,例如喜怒哀樂。人體陰陽之間的交互作用叫作“氣”,情緒的波動最容易影響到“氣”的變化。中醫講:怒則氣上,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過喜則傷心,過恐則傷腎,過怒則傷肝。因此,大的情緒波動會造成人體氣機的紊亂,最后造成五臟六腑的損傷,以至于產生嚴重的疾病。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了解了人體產生疾病的原因,也理解和掌握了“氣”這個調節陰陽的關鍵。那么接下來,便可以開始研究一下中醫到底是怎樣治病的了。
2 中醫是怎樣治病的
中醫學是以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天人同媾”的思想為核心的,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是精、氣、神的合體,或者可以說,人是由陰陽以及陰陽之間的交互作用而成的。中醫在其整個理念中是要求一個人在他的生、長、壯、老、死的全過程中,健康愉快地活著。
既然提到了陰陽,便不能不說一說它們的特性。陰的特性是幽暗、沉靜、向下且又收斂的,是有形質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如“地”;陽的特性是光明、活潑、向上且又生發的,是無形質的,看不見也摸不著,如“天”。從人體的角度來看,在人身上,陰指的是一切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如皮、肉、筋、骨、五臟六腑等;而陽指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部分,如精神活動、思維等。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边@句話從人體的角度解釋就是說:道生人,人身中有陰陽,陰陽之間若不進行交互作用則無法生生不息,故陰陽互動,就是在交換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現象。由于這個現象一直在變動,變幻莫測,所以勉強給這個現象起一個名字叫“氣”。所以二生三,陰和陽就借著交互作用而變化萬千,化生萬物;所以“三生萬物”,意思是人體是有形質的,屬于陰,而人體要想發揮作用“動”起來,就必須靠陽的推動。
從上面的解釋來看,陰陽以及陰陽之間的交互作用就構成了“人”這個生命體,并且在這二者的協調作用下和諧存在,所以“沖氣以為和”就指的是人這個整體。
既然人是由陰陽,以及陰陽之間的交互作用“氣”組成的,在這三者的關系里,氣是介于陰和陽之間,作為相互轉換的現象。由于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可以把它換作“神”;而陰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可以代換成“精”,那么,人就是由精、氣、神三者組成的。
所謂“精—氣—神”,也就是“陰—陰陽相互作用—陽”。為了把握人體的整體狀況,最好最方便的辦法就是由“氣”入手,因為調整“氣”—陰陽交互作用的變化,不但可以影響陰,也可以影響陽,掌握“氣”就可以調整人體中的陰陽偏差,進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調身的效果。

從現代中醫的治療方式來看,主流方式主要有三種,即按摩、針灸、用藥,而選擇的順序是一按二針三用藥,這主要是依照病情的輕重以及病情的發展來施治:在疾病初起階段,如果病情很輕,還在淺表,那么用按摩是最合適的;如果病情比較重一點兒,在半表半里,那么就要選擇針灸治療;如果病情已經深入人體內了,僅憑手和針已經沒有辦法治療了,或者說治療效果比較慢,那就只能靠吃藥。而這一種治療方式大部分是物理作用,單純被物理作用引起的改變是最快的,而且是最沒有副作用的。
那么,中醫所采用的按摩或者針灸這樣的物理方式是怎樣作用于人體的呢?
在我們的身體內都有各種不同的振動,其來源是各種臟器的活動,如心臟的搏動、腸胃的蠕動等。由于人體的構造很特別,如果單純從物理的流體力學角度來說,我們心臟最好的位置應該是在頭頂,但是心臟并沒有長在頭頂,而是在胸口,并且還偏居一邊,在血液被心臟擠出來后,還要因為主動脈而轉彎。這主要是為了形成振動,我們可以稱之為“主動振動”。
既然有了“主動振動”,那么就應該有“被動振動”。我們身體的被動振動是由主動脈擴散出來,影響身體其他部分而形成其他振動的,被動振動加上主動振動就是中醫所謂的脈象。振動就可以調整臟腑,是物理作用,按在不同的位置上就會有不同的效果,人體的這些特殊位置就是我們一般稱為經絡、穴道的地方,穴就是一個點,道則是連接穴與穴之間的通道,也就是俗稱的經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