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1554字
- 2020-07-07 16:21:16
一報還一報帶來雙方的合作
某天深夜,一教授正在熟睡之際,電話鈴突然響了起來。他睡眼惺忪拿起電話,聽筒里傳來女鄰居怒氣沖沖的聲音:“麻煩你管一下你的狗,不要再讓它叫了。”說完,電話就掛了。這位教授十分生氣。第二天他定好鬧鐘,半夜兩點鐘準時起床,拿起電話撥通了這位女鄰居家。過了半天,對方才拿起聽筒,帶著睡意惱怒地問:“哪一位?”這位教授彬彬有禮地告訴她:“夫人,昨天我忘記告訴你了,我們家沒有養狗。”
從上面這個小笑話當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沒有法規和道德的約束,也沒有其他力量從外部對雙方進行強制時,對自己最有利的一種策略是一報還一報。
一報還一報策略是美國密西西根大學的學者羅伯特·愛克斯羅德首先提出的。他通過研究發現,在與他人發生的重復博弈中要想他人與自己合作,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善良,是指在與他人第一次接觸時總是向對方表達善意。要堅持永遠不首先背叛對方,開始總是選擇合作,而不是一開始就選擇背叛或主動作弊。
第二,可激怒,是指對方出現背叛行動時,要能夠及時識別并一定要采取背叛的行動來報復,不讓背叛者逍遙法外。
第三,寬容,是指不要因為別人一次背叛,長時間懷恨在心或者沒完沒了地報復,而是在對方改過自新、重新回到合作軌道時,能既往不咎,恢復合作。
第四,簡單,是指做事風格要簡單,易于識別,能讓對方在較短時間內辨識其策略所在。
第五,不妒忌,是指不耍小聰明,不占對方的便宜,不在任何雙邊關系中爭強好勝。
這五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一報還一報”策略。其實,善良、有原則、寬容、簡單、不妒忌朋友的成功,這些信條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中應有的為人處世之道。只是很少人會用博弈論模型的科學結論作指導,將這些信條連接起來作為一種策略組合行事。
這一策略可以用來指導我們在重復博弈中做出最佳選擇,比如怎樣在與戀人的重復博弈中獲得幸福愛情。
世界上的每對戀人都要承受未來不確定性的折磨:如果雙方都不變心,那是最好的結局,在天成為比翼鳥,在地成為連理枝;如果都變了心,效果也不壞,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如果一方變了心,另外找到了更好的情侶,另一方卻還傻乎乎地忠貞不貳,那么,另覓新歡的一方是最幸福的,比兩人都不變心的結果還幸福,因為他找到了更好的情人;而被拋棄的一方是最不幸的,比兩人都變心的結果更為不幸,因為他承擔的壓力既來自于自己的不幸福,也來自于對方的太幸福。那么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消除這種不確定性的折磨,讓兩人都對彼此忠貞不貳從而換來一個好的結果呢?
人在戀愛的時候都愛發誓,他們希望通過“非你不嫁非你不娶”之類的誓言讓對方相信自己此情不渝。但事實上,一對戀人相互間的忠誠,靠的不是這種情深愛篤的誓言,而是需要一定的博弈策略。在戀愛這場不太好玩的“游戲”中,誰能熟練地駕馭博弈規則,誰就是愛情的贏家。
很明顯,勝利總是屬于那些采取善意、強硬、寬容和簡單明了的一報還一報策略的戀人們。反之,惡意的、軟弱的、尖刻的、復雜的戀人們往往會兩敗俱傷。
事實上,在一個重復博弈的環境里,“城府深沉”、“兵不厭詐”、“揣著明白裝糊涂”,往往并非上策。相反,明晰的個性、簡練的作風和坦誠的態度倒是制勝的要訣。要讓戀人明白自己說的是什么,切忌讓對方猜來猜去,造成誤會。
提防戀人背叛未必能在戀愛中獲勝,相反,對一報還一報策略的把握和利用,才有可能獲得地老天荒的愛情和白首偕老的婚姻。
可以看出,一報還一報策略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從而形成基于個體理性(利己動機)的集體理性結局(正的外部性或者利他行為),形成社會的道德共識。簡單說就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也對你不好。我對你好,是為了你能繼續對我好。我對你不好,不是睚眥必報的互相損害,而是要將你重新拉回合作的軌道。所以,一報還一報策略最終能夠帶來雙方的合作。
幸福愛情的博弈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