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生活中的博弈論
- 歐俊
- 1333字
- 2020-07-07 16:21:05
第一章 撥開信息迷局:博弈中的諜影與交鋒
第一節(jié) 信息博弈:信息是博弈成敗的砝碼
所羅門巧斷爭子案,華盛頓智捉偷馬賊
兩位母親爭奪一個孩子,雙方都聲稱自己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僵持不下。在那個沒有親子鑒定DNA檢測的時代,不可能用科技手段辨別出事實的真相。主持調(diào)解的所羅門王命令手下拿把刀來,告訴她們,將孩子一斬兩半,兩人各得一半。這時一位母親的反應是“我得不到孩子,她也別想得到,斬就斬”,另一位母親則哀求道“王啊,求你不要斬孩子,我把孩子讓給她好了”,所羅門王知道心疼孩子的是真正的母親,就把這個孩子判給了她。
所羅門王判案是一個典型的信息甄別案例。在市場經(jīng)濟為主導的生活中,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紛繁的信息,甄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信息甄別是市場交易中沒有私人信息的一方為了減弱非對稱信息對自己的不利影響,能夠區(qū)別不同類型的交易對象,而提出的一種交易方法。
在所羅門判案的例子中,其實所羅門王并沒有將孩子劈為兩半,而是發(fā)出“將孩子劈為兩半”的信號來甄別誰才是孩子的母親。在我們博弈時,信息發(fā)送與信息甄別是比較常見的。
一天,鄰居盜走了華盛頓的馬,華盛頓也知道馬是被他偷走的,于是,華盛頓就帶著警察來到那個偷他馬的鄰居的農(nóng)場,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馬。可是,鄰居死也不肯承認這匹馬華盛頓的。華盛頓靈機一動,就用雙手將馬的眼睛捂住說:“如果這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鄰居回答。華盛頓把手從右眼移開,馬的右眼一點問題沒有。“啊,我弄錯了,是左眼。”鄰居糾正道。華盛頓又把左手也移開,馬的左眼也沒什么毛病。鄰居還想申辯,警察卻說:“什么也不要說了,這還不能證明這馬不是你的嗎?”
華盛頓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提示,致使鄰居認定“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給鄰居設(shè)置了這個陷阱,使其露出了破綻,鄰居的辯解也就不攻自破。
市場博弈中的賣方,如果手中的商品不為顧客所熟悉,但是商品質(zhì)量確實比較高,他就會主動將商品信息向買方傳遞,讓買方了解商品。我們在市場中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賣西瓜的小販,會問你要不要給你挑好的西瓜切個三角形口子,如果不是鮮紅的瓜瓤就不要你的錢,這就是信號發(fā)送。
甄別信息的方法
信息是博弈的要素,它決定了博弈策略的選擇。正確的信息造成正確的選擇,錯誤的信息造成錯誤的選擇。因此,信息的甄別非常重要,一般來說,甄別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jù)信息來源途徑判別。第一手信息資料是相對可靠的,如果是道聽途說,可靠程度就會降低。

3.多渠道獲取信息。擴大信息獲取的途徑,廣泛的信息量有助于自己作出理性的決策。

2.不盲目相信自己已獲取的信息。根據(jù)自己的理性判斷以及原有的經(jīng)驗來判斷,不對獲取的信息輕易下結(jié)論。

4.向權(quán)威機構(gòu)核實。比如自己不能對市場上的高仿真鈔票進行鑒別,應該向銀行或其他部門核實。
市場博弈中的買方,因為怕自己得不到商品的真實信息而吃虧,面對紛繁的信息來源,買方必須運用自己的信息甄別能力來做決策。比如你要買一件羽絨服,就要想方設(shè)法知道里面究竟是雞毛還是鴨絨。
為了降低信息甄別的成本,買方往往會要求賣方提供有關(guān)私人信息的可靠證據(jù)。當你買一件較貴重的物品時,對實際價值與價格不能鑒別,正在猶豫要不要買,老板有可能將他進貨的發(fā)票在你面前晃一下,以表示這樣的價格他只賺點毛利。當你真的看到發(fā)票上的價格時,你便堅定了買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