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利益的權衡之道:吃虧還是賺錢

第一節 拍賣的陷阱:博弈的支付問題

1美元的困局:1美元如何拍賣成205美分

1971年,美國博弈論專家蘇比克在一篇論文中討論了“美元拍賣”。在論文中,蘇比克稱這個游戲是“極為簡單,極有娛樂性和啟發性的”。

蘇比克把美元拍賣描寫成“一個極為簡單,非常有娛樂性和啟發性的客廳游戲”。游戲中一張1美元紙幣被當眾拍賣,規則有兩條:

(1)(同任何拍賣一樣)鈔票歸報價最高者。新的報價必須高于上一次報價,在規定時限內沒有新的報價則拍賣結束。

(2)(不同于索斯比拍賣行的規則)報出第二天最高價者也要付出他最后一次報價的款項,但什么也得不到。你當然不想成為這樣的人。

這兩條規則很快讓大家發瘋了。

所有人都希望以1美分的代價得到它,所以許多人都喊1美分。現在任何人可以以2美分的代價得到它,這仍然比曼哈頓銀行的利率高許多,所以有人喊2美分,不喊才蠢呢。第二次報價讓第一個報價的人處于不舒服的地位,因為他成了次高報價者。如果拍賣這時結束,他將要白白付出1美分,所以他特別有理由報出一個新的價——“3美分”,如此等等。在報價達到1美元這個關卡以后,出現了停頓,人們開始猶豫觀望。然后速度又突然加快,進入決斗狀態,直到緊張空氣彌漫,競拍又慢了下來,205美分,最后逐漸平息。蘇比克的報告說:“這個博弈的實驗證明,可以以遠遠多于1美元的價格‘賣出’一張1美元紙幣,總的支付在3~5美元之間是極普通的事。”

想拍賣錢的人幾乎屢試不爽地從這拍賣會里“賺到錢”。它是一個具體而微的人生陷阱,參與競價的人在這個陷阱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都付出了痛苦的代價。

自古以來,人類為捕殺動物所設的陷阱,通常有下列3個特征:

(1)有一個明顯的誘餌。

(2)通往誘餌之路是單向的,可進不可出的。

(3)越想掙脫,就越陷越深。

人生道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與此類似。社會心理學家泰格曾對參加“美元拍賣游戲”的人加以分析,結果發現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兩個動機,一是經濟上的,一是人際關系上的。

如何避免踏入陷阱

人生有很多目標,并不像公車那樣“必定會來臨”,而且投資的也不是我們個人的時間而已。如何避免踏入陷阱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心理學家魯賓的建議是:

figure_0079_0030

1.確立你投入的極限及預先的約定:譬如投資多少錢或多少時間。極限一經確立,就要堅持到底。

figure_0079_0031

2.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別人:事實證明,兩個陌生人在一起等公車,“脫身”的機會就大為減少,因為“別人也在等”。

figure_0079_0032

3.提醒自己繼續投入的代價。

figure_0079_0033

4.保持警覺。這些方法大家也許都知道,但“知易行難”,一旦掉進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經濟動機包括渴望贏得那1美元、想贏回他的損失、想避免更多的損失;人際動機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證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及處罰對手等。1美元就是一個明顯的誘餌。開始時,大家都想以廉價而容易的方式去贏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價碼是最后的價碼。大家都這么想,就不斷地互相競價。

當進行一段時間后,也就是出價相當高時,相持不下的兩人都發現自己掉進了一個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們都已投資了相當多,只有再增加投資以期掙脫困境。

當出價等于“獎金”時,競爭者開始感到焦慮、不安,發現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

當出價高過獎金時,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損失者”。不過,為了挽回面子或處罰對方,他不惜“犧牲”地再抬高價碼,好讓“對手損失得更慘重”。

人生到處有陷阱。在日常生活里,大至商場上的競爭,小至等候公車,都有陷阱在等待著我們。

譬如公車平常是15分鐘一班,當我們花在等待的時間超過10分鐘后,我們會開始煩躁不安,但通常我們會繼續等下去。等到超過15分鐘公車還不來時,我們除了咒罵外,也開始感到后悔——我們應該在15分鐘前就走路或坐計程車去的。

但通常我們還會繼續等下去,因為我們已“投資了那么多的時間”,不甘心現在改坐計程車,結果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直到公車姍姍來遲,我們心理的困境才獲得解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改则县| 和静县| 临洮县| 泊头市| 彩票| 晋城| 张家界市| 石狮市| 宁河县| 米易县| 阿图什市| 和平县| 宁海县| 屏山县| 廊坊市| 盐城市| 义马市| 新和县| 盘山县| 韶山市| 开远市| 邹城市| 西吉县| 桃源县| 丹凤县| 蒲城县| 乌恰县| 华宁县| 大渡口区| 团风县| 贵溪市| 谷城县| 固始县| 磐安县| 托克托县| 乌鲁木齐县| 文成县| 图木舒克市| 景洪市|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