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方與圓
  • 鏡心
  • 1467字
  • 2019-11-22 19:18:01

出世心境入世行

老子說:“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愚”,并非真正笨,而是故意顯示出的。“沌沌”,不是糊涂,而是如水匯流,隨世而轉,自己內心卻清楚明了。所以一個修道有悟的人,可以不出差錯地做到:“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兮若無止。”即眾人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臺眺望美景,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于衷;眾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卻像什么也不足,只有一顆愚人的心;眾人光輝自炫,唯獨我迷迷糊糊;眾人都嚴厲苛刻,唯獨我淳厚寬宏;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唯獨我愚昧而笨拙。

外表“和光同塵”,混混沌沌,而內心清明灑脫,遺世獨立。不以聰明才智高人一等,以平凡庸陋、毫無出奇的姿態示人,行為雖是入世,但心境是出世的,對于個人利益不斤斤計較。

胸襟如海,容納百川,境界高遠,仿佛清風徐吹,回蕩于山谷中的天籟之音。

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調。以道家來講,人生是沒有目的的,即佛家所說“隨緣而遇”以及儒家所說“隨遇而安”。但是老子更進一步地說,隨緣而遇還要“頑且鄙”,堅持個性,又不受任何限制。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是這樣說的。一個和尚因為耐不住佛家的寂寞就下山還俗去了。不到一個月,因為耐不得塵世的口舌,又上山了。不到一個月,又耐不住青燈古佛的孤寂再度離去。如此三番,寺中禪師對他說:“你干脆不必信佛,脫去袈裟;也不必認真去做俗人,就在廟宇和塵世之間的涼亭那里設一個去處,賣茶如何?”于是這個還俗的和尚就討了一個媳婦,支起一個茶亭。

許多人都如同這個心緒矛盾之人,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徘徊不決,干脆就在二者的中間做個半路之人吧。

身做入世事,心在塵緣外。唐朝李泌便為世人演繹了一段出世心境入世行的處世佳話,他睿智的處世態度充分顯現了一位政治家、宗教家的高超智慧。該仕則仕,該隱則隱,無為之為,無可無不可。

李泌一生中多次因各種原因離開朝廷這個權力中心。玄宗天寶年間,當時隱居南岳嵩山的李泌上書玄宗,議論時政,頗受重視,遭到楊國忠的嫉恨,毀謗李泌以《感遇詩》諷喻朝政,李泌被送往蘄春郡安置,他索性“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自從肅宗靈武即位時起,李泌就一直在肅宗身邊,為平叛出謀劃策,雖未身擔要職,卻“權逾宰相”,招來了權臣崔圓、李輔國的猜忌。收復京師后,為了躲避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災禍,也由于叛亂消弭、大局已定,李泌便功成身退,進衡山修道。代宗剛一即位,又強行將李泌召至京師,任命他為翰林學士,使其破戒入俗,李泌順其自然,當時的權相元載將其視作朝中潛在的威脅,尋找名目再次將李泌逐出。后來,元載被誅,李泌又被召回,卻再一次受到重臣常袞的排斥,再次離京。建中年間,涇原兵變,身處危難的德宗又把李泌招至身邊。

李泌屢蹶屢起、屹立不倒的原因,在于其恰當的處世方法和豁達的心態,其行入世,其心出世,所以社稷有難時,義不容辭,視為理所當然;國難平定后,全身而退,沒有絲毫留戀。李泌已達到了順應外物、無我無己的境界,又如儒家中所說,“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行”則建功立業,“藏”則修身養性,出世入世都充實而平靜。李泌所處的時代,戰亂頻仍,朝廷內外傾軋混亂,若要明哲保身,必須避免卷入爭權奪利的斗爭之中。心系社稷,遠離權力,無視名利,謙退處世,順其自然,乃李泌的處世要訣。

最后,以李泌一闋《長歌行》與君分享:“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平安县| 奉新县| 安义县| 衡东县| 顺义区| 塔河县| 湄潭县| 长阳| 清水河县| 鄂州市| 紫云| 吕梁市| 巢湖市| 淮阳县| 定结县| 桦甸市| 长岛县| 留坝县| 汾西县| 白山市| 上栗县| 台湾省| 鄢陵县| 庆元县| 垣曲县| 通海县| 祁门县| 吕梁市| 淄博市| 苗栗县| 安阳县| 和政县| 拉孜县| 太湖县| 墨竹工卡县| 大竹县| 正定县| 汝南县| 都江堰市|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