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怎么一回事
情緒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我們就應該時刻關注情緒,并深入地了解它。下面我們就從以下4個方面來認識情緒:
1.情緒如何產生
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中樞的一些特殊的原始部位明顯地決定著人的情緒。但是,人類語言的使用和更高級的大腦中樞又影響和支配著比較原始的大腦中樞。影響著人的情緒和行為的主要來源是人自己的思維。另外,有些專家也指出,遺傳結構只是在很小程度上決定著你是傾向于安靜還是傾向于激動。而孩提時的經驗和當時周圍人的情緒則誘發著你的情緒萌芽。各種生理因素(如疾病、睡眠缺乏、營養不良等)可能使你變得容易激動。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些因素并不能決定我們能否免受焦慮、憤怒和抑郁之苦。
我們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我們的信念、思考問題的方式。如果是因為身體的原因而使自己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則可借助藥物來改變身體狀況。但我們非理性的思維方式就像我們的壞習慣一樣,都具有自我損害的特性,而又難以改變。這正是情緒不易控制的真正原因。
2.情緒的種類
情緒的種類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原始的基本的情緒。
這類情緒具有高度的緊張性,包括快樂、憤怒、恐懼和悲哀。
(2)感覺情緒。
這類情緒包括疼痛、厭惡、輕快。
(3)自我評價情緒。
這類情緒主要取決于一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與各種行為標準的關系的知覺,包括成功感與失敗感、驕傲與羞恥、內疚與悔恨。
(4)戀他情緒。
這類情緒常常凝聚成為持久的情緒傾向或態度,主要包括愛與恨。
(5)欣賞情緒。
這類情緒包括驚奇、敬畏、美感和幽默。
3.情緒的反應模式
情緒的反應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依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的時間以及緊張的程度,可以把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反應三種模式。
(1)心境。
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持續時間很長的情緒狀態。心境受個人的思維方式、方法、理想以及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影響。同樣的外部環境會造成每個人不同的情緒反應。有很多在惡劣環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例證,像那些身殘志堅的人、臨危不懼的人都是情緒掌控的高手。
(2)激情。
激情是迅速而短暫的情緒活動,通常是強有力的。我們經常說的勃然大怒、大驚失色、欣喜若狂都是激情所致。很多情況下,激情的發生是由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引起的。而這些事情往往是突發的,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失去控制。激情是常被矛盾激化的結果,也是在原發性的基礎上發展和夸張表現的結果。
(3)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是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又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突發事件,它要求我們及時而迅速地做出反應和決定,應對這種緊急情況所產生的情緒體驗就是應激反應。在平靜的狀況下,人們的情緒變化差異還不是很明顯,而當應激反應出現時,人們的情緒差異立刻就顯現出來。加拿大生理學家塞里的研究表明,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會使人體內部的生化防御系統發生紊亂和瓦解,隨之身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甚至會失去免疫能力,由此就更容易患病。所以我們不能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應激反應中。
4.影響情緒變化的因素
影響情緒變化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對情緒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人的高級神經活動方面。我們可根據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三個基本特征,即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平衡性,將受遺傳影響的情緒分為四種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遺傳因素對情緒的影響一經產生,就很難改變。
(2)個人認知因素。
環境對情緒的影響
人的生活和環境是離不開的,不同的環境對人的情緒也有不同的影響,比如:

情緒是由刺激引起的一種主觀體驗,但刺激并不能直接導致情緒反應,而是要經過人的認知活動進行評價,而后才決定人體驗到什么樣的情緒。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需要不同、觀念不同、理解不同,情緒體驗相差甚遠。同樣,由于認知不同,表現在不同人身上的同樣的情緒,其產生的原因也可能是千差萬別的。同一種刺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比如:迎面來了一個熟人,他并未向你打招呼,匆匆而過。如果你認為他故意裝作沒看到你,你的心情會很壞;如果你認為他很忙,根本沒注意到你,你就不會懊惱。因此,你對事件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情緒狀態是好是壞。如果改變認知觀念,轉變理解角度,你就會有一個良好的情緒體驗。
(3)特定的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對人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定的環境可以增強或者減弱情緒變化的速度和強度。
了解了這些情緒的基本知識,有助于我們下面深入探討情緒。情緒說淺顯真的很淺顯,說高深也就真的很高深,需要我們每個人認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