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圖解:哲學
  • 星漢
  • 1578字
  • 2020-07-07 15:53:07

最后,也是第一

——貝克萊(1685~1753年)

貝克萊,1685年3月12日出生于愛爾蘭基爾肯尼的一個鄉村紳士家庭。他天資聰穎,少年早熟,15歲就考進都柏林三一學院,19歲獲得學士學位,22歲獲得碩士學位,后留校擔任講師和初級研究員。

一天,有位學生在課堂上問貝克萊:“先生,您認為誰是當代最杰出的哲學家?”貝克萊遲疑了片刻,面帶難色地回答道:“我是一位很謙虛的人,所以我很難說出這位哲學家的名字,但作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說真話。這回你應當知道他是誰了吧?”原本不是這個意思的學生聽了這話,沒有立即反應過來,過了一會兒,他們都會心地笑了。

如此自信的貝克萊的確有他引以為傲的資本:24歲刊行《視覺新論》,25歲發表《人類知識原理》,28歲出版《海拉斯和斐洛諾斯的對話三篇》,這些均成為當時英國各大學熱烈討論的問題。

figure_0098_0066
▲貝克萊像
貝克萊的重要影響是他的主觀唯心主義,他有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貝克萊認為,根本沒有第一性的質,因為一切知識都是正在經驗著或知覺著的人的一種機能。在他看來,物理對象只不過是經驗到的諸感覺的累積,習慣力量使之在心靈以內聯合起來,否則就不能存在。譬如一張寫字臺,除非看見它,摸到它,嗅到它,有它的顏色、形狀、氣味,它才是存在的;離開了感覺,或者諸多感覺的復合、組合,那便什么也沒有了。這就是他的著名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基本原理。

figure_0099_0067
▲用貝克萊的話說,圖中染布匠感知到的是布匹“存在”的性質不同,即布匹的顏色,而非其他。

有一次,貝克萊與一位朋友在花園里散步,朋友不小心踢到了一塊石頭,便馬上對這個觀點提出了疑問:“我剛才沒有注意到這塊石頭,那么這塊被我踢了一腳的石頭是否存在呢?”貝克萊略加思索后說道:“當你的腳感覺到痛了,石頭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腳沒有感覺到痛,石頭當然就不存在。”也許,今天的我們能夠找到不少的例證來推翻貝克萊的觀念,可在當時,朋友只能啞口無言。

貝克萊除了教學和搞研究以外,還到各地進行傳教活動。1734年,他從北美洲回國后即被任命為基爾肯尼地區主教。也就在這一年,貝克萊以“渺小的哲學家”為名出版了一本標題很長的書——《分析學家;或一篇致一位不信神數學家的論文,其中審查一下近代分析學的對象、原則及論斷是不是比宗教的神秘、信仰的要點有更清晰的表達,或更明顯的推理》。簡單地結合一下歷史背景,我們就能立刻猜到這本書是對誰而作了。17世紀,數學工具微積分一問世,就顯示出它銳利無比的非凡威力,許多疑難問題都變得易如反掌。但是,微積分理論的創立是不嚴格的,對作為基本概念的無窮小量的理解與運用也是混亂的。因而,微積分從誕生時起就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而貝克萊就是利用這本標題很長的書對它展開了最猛烈的攻擊。

假如要計算x2的導數,用微積分的方法必須先取x一個不為0的增量Δx,由(x+Δx)2-x2得到2xΔx+(Δx2),然后再被Δx除,得到2x+Δx,最后突然令Δx=0,于是求得導數為2x。貝克萊說,這是依靠雙重錯誤得到了不科學但卻正確的結果。因為無窮小量在最初的微積分理論中一會兒說是0,一會兒又說不是0。因此,貝克萊嘲笑那無窮小量是“已死量的幽靈”。這種攻擊真正抓住了原始微積分理論中的缺陷,是切中要害的。數學史上稱之為“貝克萊悖論”。

籠統地說,貝克萊悖論可以表述為“無窮小量究竟是否為0”的問題:就無窮小量在當時的實際應用而言,它必須既是0,又不是0。但從形式邏輯來看,這無疑是一個矛盾,由此引發了當時數學界的混亂危機。

針對貝克萊的攻擊,發現微積分的數學家曾試圖通過完善自己的理論來解決,但都沒有獲得完全成功。這使他們陷入了異常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微積分在實際應用中大獲全勝;另一方面其自身卻存在著邏輯矛盾,即貝克萊悖論。

貝克萊顯然是不知道他所引發的變革的。他任職主教18年,一直致力于哲學的思辨。1752年,離職后的貝克萊移居牛津附近的新學院,并于1753年1月14日逝世,死時未滿68歲。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萨嘎县| 土默特右旗| 龙州县| 英吉沙县| 娄底市| 洪洞县| 偃师市| 仁布县| 桐梓县| 灵寿县| 冀州市| 淮北市| 江源县| 文安县| 育儿| 余江县| 江安县| 榆中县| 定兴县| 迁安市| 镇坪县| 兰州市| 沅江市| 郓城县| 东辽县| 车致| 衡阳县| 塔城市| 化隆| 梓潼县| 宣城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宝坻区| 信阳市| 深泽县| 靖安县| 榕江县| 台中县| 安阳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