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唐宋八大家
- 鴻雁
- 3001字
- 2020-07-07 14:49:40
◎起廢答◎
被貶謫的人總希望能被當權者重新起用,但往往難以如愿。柳宗元受“王叔文事件”影響被貶官永州,心情郁悶,壯志難酬,又盼不來東山再起的機會,只好埋頭作文,其中模仿《離騷》所作數十篇,自怨自嘲,憤世嫉俗,本文就是這樣一篇諷喻之作。文中先以瘸和尚與病馬的遭遇來闡明“廢物可以利用”的道理,此處描寫栩栩如生,前因后果講得翔實周到,如“躄浮圖”時來運轉成為寺里住持后,其弟子爭相服侍的得意情景;又如“病顙駒”成為刺史坐騎后受人優待的榮耀場景,都寫得活靈活現、熱鬧非凡。文中雖然在講“變廢為寶”,但從其所舉事例來看,又隱射當時官場上濫竽充數者的丑態,諷刺了用人者有眼無珠,讓庸者身居顯職的不正常現象。作者接著借“黧老”之口自詡,稱自己“足軼疾風,鼻知膻香,腹溢儒書,口盈憲章,包今統古,進退齊良”。“然而一廢不復”,又為多舛的命運而悲嘆,原因呢,當然不是因為健康問題,而是“吾以德病伏焉”,一語道破官場上政見不同的秘密。所謂“耐朝廷洎四方,豪杰林立”等語,則更是對當時權貴高官的反諷。全文結構巧妙,語言清勁,耐人尋味。
【原文】
柳先生既會州刺史,即治事,還游于愚溪之上。溪上聚黧老壯齒,十有一人,謖足以進,列植以慶。卒事,相顧加進而言曰:“今茲是州,起廢者二焉,先生其聞而知之欲?”答曰:“誰也?”曰:“東祠躄浮圖,中廄病顙之駒。”
曰:“若是何哉?”曰:“凡為浮圖道者,都邑之會必有師,師善為律,以敕戒始學者與女釋者,甚尊嚴,且優游。躄浮圖有師道,少而病躄,日愈以劇,居東祠十年,扶服輿曳,未嘗及人,側匿愧恐殊甚。今年,他有師道者悉以故去,始學者與女釋者倀倀無所師,遂相與出躄浮圖以為師,盥濯之,扶持之,壯者執輿,幼者前驅,被以其衣,導以其旗,怵惕疾視,引且翼之。躄浮圖不得已,凡師數百生。日饋飲食,時獻巾帨,洋洋也,舉莫敢逾其制。中廄病顙之駒,顙之病亦且十年,色玄不龐,無異技,硿然大耳。然以其病,不得齒他馬。食斥棄異皂,恒少食,屏立擯辱,掣頓異甚,垂首披耳,懸涎屬地,凡廄之馬,無肯為伍。會今刺史以御史中丞來蒞吾邦,屏棄群駟,舟以溯江,將至,無以為乘。廄人咸曰:‘病顙駒大而不龐,可秣飾焉;他馬巴、僰庳狹,無可當吾刺史者。’于是眾牽駒上燥土大廡下,薦之席,縻之絲,浴剔蚤鬋。刮惡除洟;莝以雕胡,秣以香萁;錯貝鱗,鑿金文羈;絡以和鈴,纓以朱綏;或膏其鬣,或劘其脽。御夫盡飾,然后敢持。除道履石,立之水涯;幢前羅,杠蓋后隨;千夫翼衛,當道上馳;抗首出臆,震奮遨嬉。當是時,若有知也,豈不曰宜乎?”
先生曰:“是則然矣。叟將何以教我?”黧老進曰:“今先生來吾州亦十年,足軼疾風,鼻知膻香,腹溢儒書,口盈憲章,包今統古,進退齊良,然而一廢不復,曾不若躄足涎顙之猶有遭也。朽人不識,敢以其惑,愿質之先生。”先生笑且答曰:“叟過矣!彼之病,病乎足與顙也;吾之病,病乎德也。又彼之遭,遭其無耳。今朝廷洎四方,豪杰林立,謀猷川行,群談角智,列坐爭英,披華發輝,揮喝雷霆,老者育德,少者馳聲,角羈貫,排廁鱗征,一位暫缺,百事交并,駢倚懸足,曾不得逞,不若是州之乏釋師大馬也。而吾以德病伏焉,豈躄足涎顙之可望哉?叟之言過昭昭矣,無重吾罪!”于是黧老壯齒,相視以喜,且吁曰:“諭之矣!”拱揖而旋,為先生病焉。
【譯文】
柳先生參加了新任刺史到職儀式后,回來時,在愚溪邊上游玩。溪邊上聚集著臉色黑黃的老人、壯年人共十一名,他們一見柳先生便走過來,排隊肅立向他問候。隨后,相互看視,更走近幾步說:“如今我們州里有兩個遭貶謫后重新起用的,先生可曾聽說?”柳先生回答:“哪兩個?”他們說:“一個城東寺廟里的瘸和尚,另一個是官府馬棚里的腦袋有病的馬。”
先生說:“事情是怎樣的呢?”他們答:“凡是信佛教的人,城鎮里必定有他們的大師。這些大師都精通佛家律令,用法規教導和告誡新弟子和尼姑,他們很受敬重,生活也悠閑自得。瘸和尚有大師的道行,他小時候因病腿瘸,后來日益嚴重。在東寺住了十年,行動有時爬著走,有時車拉著走,從不與人接觸,見人時常躲避,非常羞愧、惶恐。今年,其他有修養的大師因各種緣故都離開了東寺,新出家的和尚和尼姑由于沒有了師父都不知所措,于是大家一起請跛足和尚做寺里住持。他們給他洗干凈手腳,走路時攙扶著他。外出時,健壯的弟子給他趕車,年少的在前面引路;弟子們為他披了袈裟,在前面舉著大師的旗幟。他們謹慎地觀察著四周,一路上簇擁著往前行。瘸和尚沒有辦法,只好聽從弟子的意思,他收徒好幾百人。弟子們每日給他端茶端飯,時時刻刻恭敬地侍奉巾帕、穿戴,瘸和尚真是春風得意啊!弟子們言行都不敢違背他的條規。官府里腦門子有毛病的那匹馬,生病也有十年了。它一身黑毛無雜色,沒有特別出眾之處,只是長得高大。然而因為它有病,一直沒有得到其他馬的同等待遇。喂料時,這匹馬被呵斥到另一個馬槽,總是喂得很少,它對這種排斥孤立、備受欺侮的處境感到非常傷心。它經常低著頭,耷拉著耳朵,流的口水一直拖到地上。馬柵里所有馬,沒有愿意同它在一起的。剛好現任刺史以御史中丞的身份到永州來任職,他扔下馬車,坐船逆江流來的,到達的時候沒有馬可乘坐。這時,養馬人都說:‘腦門子有病的那匹馬高大又無雜亂毛色,可以將它喂飽,打扮打扮。其他的馬都是巴僰地方的,又矮又小,不配給我們的刺史拉車。’之后大家把腦門子有毛病的這匹馬牽到堂屋旁邊干燥的大屋里,為馬墊上草席,系上絲編的韁繩;又給馬洗澡、梳毛,修整四蹄,剪鬃毛,刮去污垢,清除鼻涕;鍘碎雕胡做飼料,再加上香豆莖喂它;還把珠貝像魚鱗般地鑲嵌佩戴在馬肚帶上,并用雕刻了花紋的金器來裝飾馬籠頭;還在馬籠頭上系上一對鈴鐺,在馬鞅上扎上紅繩;有的人還給它的鬃毛涂上油,甚至把馬屁股也擦得干干凈凈。趕車的人把馬全部打扮好后,才敢牽出去駕車。人們把路也打掃得干干凈凈,讓馬踏著石板走到河邊,把旌旗羅列在前面,舉著杠蓋的跟在車后,在兩側有武士護衛,它拉著車在路上飛奔;昂首挺胸、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得意揚揚。在這個時候,如果它有智識,難道不會說這一切是它應該得到的嗎?”

先生說:“這確實是實際情況啊!老人家將怎樣教導我呢?”老人走近他說:“如今先生來我們州也已經十年了。您走路迅過疾風,鼻子能分辨香臭,滿腹經綸,滿口法律規章,通曉古今之事,以賢人標準要求自己。然而一經貶謫就再不起用,還不如瘸和尚和病馬有時來運轉的時候。我們這些沒用的人不明白,冒失地把我們的疑問說出來,請先生賜教。”先生笑著回答說:“老人家錯了!他們的病,病在腳和額上;我的病,病在主張觀點不同上。再者,他們的情況是遇上了缺乏良材的時機。而如今從朝廷到地方,英雄豪杰像林木那么多,他們的智慧像奔流的河水,他們聚集在一起高談闊論來較量誰最聰明,一排排地坐在一起爭著展現自己的才華。他們衣著華麗耀眼,頤指氣使,大聲吆喝,聲如雷鳴,年老的修養‘德行’,年輕的名聲遠播。連那些年幼的,也一排排接踵而至,如果有一個位置暫時缺人,許多善用機巧鉆營的事就會一齊出現,他們極力計謀爭取,大部分仍然不能如愿以償。這就不像這個州缺少佛師和馬匹的情況了。而我是因為主張不同才被貶的,怎么會希望有瘸和尚和病馬那樣的機會呢?老人家的話是夸獎我了,請別這樣加重我的罪過了!”于是,老人、壯年人互相望著,勉強笑了笑,嘆息一聲:“明白了。”說罷拱手作揖轉身而去,他們好像在為我的境遇惋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