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中國通史
- 夢華
- 1425字
- 2020-07-03 09:22:22
重耳流亡
公元前672年,晉獻公討伐驪戎,驪戎首領獻上兩個女兒驪姬和少姬,以此求和。晉獻公欣然笑納,率領大軍載美人而歸。晉獻公自回國后,寵愛二女,尤其喜愛驪姬,立驪姬為夫人,少姬為次妃。驪姬奸猾詭詐、獻媚取憐,得到晉獻公的專寵。后來,驪姬生子名奚齊,子以母貴,奚齊也得到晉獻公的喜愛。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設計陷害原來的太子申生,晉獻公便狠了狠心,將原來的太子申生殺了。申生一死,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性命難保,便都逃到別的諸侯國避難去了。
晉獻公死后,夷吾回國奪取了君位。夷吾感到重耳是個禍患,便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處逃難。重耳在晉國時很有聲望,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輔佐他。
重耳在狄國一住就是12年,后來有人行刺他,只好逃往衛國。衛國國君看他時運不濟,也不肯接待他。重耳沒有得到衛國的一絲援助,又再度啟程。然而,錢財、食物都沒有得到補給,重耳終于忍不住了,放下架子向一個農夫乞討。一個普通農民又有多少糧食去施舍給重耳這一幫人呢?農夫從地上拾起土塊,調侃重耳:“拿去,吃吧!”重耳氣憤地舉起鞭子要抽打農夫。狐偃趕忙阻止了重耳,他說:“這是上天要賜給我們土地啊!說明我們復國有望。”他向農夫磕了個頭,接過土塊,裝在車上走了。重耳一班人一路流亡到齊國。那時齊桓公在位,待他也不錯,送給重耳不少車馬和房子,還把本族一個姑娘嫁給他。重耳覺得留在齊國挺舒適,便不再想回國的事,可是跟隨的人都思念晉國。于是,眾人商量了個辦法,把重耳帶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又到了宋國。正趕上宋襄公生病,他手下的臣子對重耳的隨從狐偃說:“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幫助你們回晉國去。”
狐偃明白宋國的意思,便與重耳等人離開宋國,又到了楚國。楚成王把重耳當作貴賓,還用招待諸侯的禮節招待他。由此,重耳十分尊敬楚成王。兩個人漸漸成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邀請重耳到王宮去,在宴會上開玩笑說:“公子要是將來回到晉國當上國君,那么會怎樣報答我呢?”
重耳說:“我愿意和貴國永遠友好。如果兩國交兵打仗,在兩軍相遇時,我一定退避三舍。”等宴會結束,楚國大將成得臣對楚王說:“重耳言談沒有分寸,我看他是個忘恩負義的人。不如趁早殺掉他,免得以后吃他的虧。”
楚成王對成得臣的意見不置可否,正好秦穆公派人來接重耳,成王就讓重耳到秦國(都城雍,在今陜西鳳翔東南)去了。
當初秦穆公幫助重耳的異母兄弟夷吾回晉國當了國君。沒想到夷吾做了晉國國君以后,不僅不感恩戴德,還和秦國發生了戰爭。夷吾死后,他兒子又同秦國發生事端。于是,秦穆公決定幫助重耳回國。
秦穆公派人向重耳提親,意將女兒懷嬴嫁給重耳。重耳大驚,自己六十有一,與秦穆公年齡相仿,若做了他的女婿,以后晉秦相交,豈不凡事都吃虧三分?再說當年秦穆公為籠絡夷吾,已將懷嬴嫁與入秦為質的夷吾之子子圉,秦晉翻臉后,子圉逃回晉國,懷嬴實為重耳侄媳。如今穆公提此要求,如何回答是好?重耳的謀士趙衰長思半晌,對重耳說:“聽說懷嬴美貌而有才華,穆公及夫人視為掌上明珠,如今提出此議,正是看重公子。公子如拒絕,就無法結好于秦國,自然無法得到秦國傾力相助。古人說,‘欲人愛己,必先愛人;欲人從己,必先從人。’臣意公子不可拒絕穆公的美意。”狐偃說:“公子今日赴秦,意在圖晉,君位尚且可奪,何在乎區區一女子?”重耳想想有理,便依言允婚。
公元前636年,秦國的大軍護送重耳渡過黃河,從此流亡了19年的重耳在晉國當上了國君。這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復國圖卷 南宋 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