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旁觀者的眼光審視管理
管理精粹
站在舞臺側面的旁觀者,總是能夠看到別人不注意的地方。
——《旁觀者》德魯克
精彩闡釋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站在舞臺側面的旁觀者,總是能夠看到別人不注意的地方。旁觀者的觀察模式并非像平面鏡般的反射,而是一種三棱鏡似的折射。”
德魯克在他的《旁觀者》中還這樣寫道:“旁觀者沒有自己的歷史。他們雖然也在舞臺上,卻毫無戲份,甚至連觀眾都算不上。戲劇和每個演員的命運取決于觀眾的評價,而旁觀者的反應除了自己以外不對其他任何事物起作用。但站在舞臺側面觀看的旁觀者,有如坐鎮在劇院中的消防人員,能注意到演員或觀眾看不到的地方。”
入戲太深,容易以假當真。從不同于演員和觀眾的視角去看問題,才能超越舞臺上的悲歡離合。旁觀者介于出戲和入戲之間,因為摒棄自己內心的偏見和執著,所以能更準確地把握自己和世界。
馮景禧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香港十大富翁之一。有一天,馮景禧到巷口轉角的面店去吃面。那家面店很干凈,看起來很舒服,于是馮景禧叫了一碗陽春面坐下來吃,這時鄰桌的客人吃完面去付賬,他吃的是排骨面,付款80元。他出門時,老板和店員站在兩邊,恭恭敬敬地說:“謝謝光臨,歡迎您再來。”
馮景禧想,這家店對顧客很熱情。可馮景禧吃完面后,付了7元錢的賬出門時,卻沒人理會他。馮景禧心里憤憤不平:“難道只有吃排骨面的人值得尊敬,吃陽春面的人就不值得尊敬嗎?”他決定以后再也不光顧這家面店了,同時也決心在他的店里一定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顧客。
有一天,一位乞丐專程來馮景禧的店買一塊豆餡饅頭,服務員都看不起那個乞丐,而且也感到很為難,豆餡饅頭在店里都是按包出售,從來沒有賣過一塊。面對這位特殊的客人,大家一時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恰好此時馮景禧正在店中,了解情況之后,他親自拿了一大塊,包好之后,鄭重地交給了乞丐,并在收錢之后恭恭敬敬地說:“謝謝您的惠顧。”
乞丐走后,店員們好奇地問馮景禧:“馮老板,以前不論是什么顧客光顧,都由我們招呼。從來沒見您這樣恭恭敬敬地對待顧客,而且這個顧客還是一個乞丐,這是什么原因呢?”
馮景禧回答說:“你們應該記住,這就是做生意的原則。店里的常客當然應該好好地接待,但對剛才的乞丐,更應該好好地接待。”
“為什么?”
“平常的那些顧客,都是有錢、有身份的人。他們光臨我們店,我們應該歡迎,這并不稀罕。而剛才這位乞丐,為了嘗一嘗我們做的豆餡饅頭,掏出了身上僅有的一點錢。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許他吃完了這塊豆餡饅頭之后,再也沒錢來光顧我們這個店了。這種傾其所有才能買下一塊豆餡饅頭的人,當然應當由我親自賣給他。我也希望大家今后遇到這種事,能夠好好地想一想再做。”
顧客購買你的產品,就是對你的信任,就應該得到重視。為顧客著想,才能贏得更長久。馮景禧從顧客這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揣摩顧客的心理。尊重任何一名顧客,獲得了顧客的信賴,同時也給了自己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實用指南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企業發展不能太自我,適當的時候,還是應該跳出本企業的觀察視角,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一下自己的企業、自己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