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德魯克
- 龔俊恒
- 2157字
- 2020-07-09 10:46:21
別把時間浪費在會議上
管理精粹
一個組織如果經常要以會議方式來共同工作,那么行為科學家們出于善意而為合作所研創的各種機會,將是多余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
精彩闡釋
德魯克說,一位管理者的時間,絕不能讓開會占用太多。會議太多,表示職位結構不當,也表示單位設置不當。如果你的公司動不動就用開大會小會來解決問題,說明你的公司在職位設置上有問題,而且職責混亂,不能將信息及時傳達給需要的人。
所以,作為管理者,在召開任何會議之前,要先把以下這些問題考慮清楚。
(1)真有召開這個會議的必要嗎?除非你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否則就可以免了。很多會議都只是前人遺留下來的陋規,你當然沒有必要蕭規曹隨、照單全收。
(2)召開會議的目的是什么?確定討論的主題與題目:野心不要太大,討論三項就夠了,否則會議會拖很久。
(3)要請哪些人來參加?該來的來,不該來的不要來。
(4)要在何時舉行?選擇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時間,至少提前一天發出通知。(5)要在何地舉行?要確保場地不但夠大,而且不會受到外界干擾。
那么,究竟什么情況下才開會呢?專家提出的建議是:
當某件事情要眾人討論、決定,而非單憑一特定人士即可決定時;
當某件事情涉及層面極廣,需要多種專業知識才能判定時;
當某件事情關系到部門內全體成員,必須所有人都參與決策時;
當某件事情需要經過眾人討論,才能避免可能產生的失誤時;
當某件事情所披露的信息,將使所有與會者同感受惠之時。
接到開會通知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衡量究竟有無參加的必要。倘若有,再去索取議程表,并妥善規劃應付的對策。為了節省時間,假使會議相當長,而當中只有少數一些議程與你有關,則可考慮選擇性地參與。在會場上,你應注意的事項有:
如果沒什么話要說,就保持沉默;
發言時務必簡潔明了,切勿拖泥帶水,或是語焉不詳;
注意聆聽他人的發言,仔細觀察會場的動靜與氣氛;
在與他人爭辯時,態度要堅定。但若是大勢已去,則無需再做困獸之斗;
倘若對某項問題不甚確定,則質問主席“你認為……”,而不是說“我認為……”。
“會無好會”,既折磨人又浪費時間,但要是事先妥善地規劃并進行有效的安排,否則不但能看到腦力激蕩的熱烈場面,更不難有豐碩的成果。
為了達到會議目的,在會議召開前你必須做好相關準備。如會場所需的設備,事先須布置妥當;要有一個稱職的主持人來主持會議;必須讓所有與會者都暢所欲言,而不是在臺下當觀眾。假如這一切你都能妥善處理,那么會議一定會成為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有力武器。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會議,首先應該健全制度,明確分工。制度確定,可照章辦事;職責明確,可各負其責。如此可免去許多不必要的會議。另外,一定要精簡機構。因為管理機構多,人員數量多,開會次數就多。如果上下級關系緊張,缺少溝通,產生心理障礙,一些事情就不得不拿到會議上解決。而協調也是減少會議的有效方式。協調當然是口頭協調,切不可召開會議進行協調,以免“此地無銀三百兩”。
為了使會議有效而具體,會議前要對會議討論的問題、會議的程序、到會人員有詳盡的了解。如果事先心中沒數,盡管會議準時召開,到會成員認真積極發言,但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會前掌握好你的對手或與會者的個性,對會議的成功十分有益。
有些人是“直腸子”,這種人心直口快,不玩心計,他們的意見值得參考與采納;有些人是“殉難者”,這類人急于表明自己的謙虛和友善;有些人是沉默無語者,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悶在心里,也有可能在大家離開后單獨與老板談;有些人是善言者,這類人屬“啦啦隊長”,對這種人要么認真對待,要么就干脆不去搭理;另外一些人則是“反派人物”,任何建議對他們來說都是值得懷疑和不可信的。這種人往往占去會議的大量時間。了解以上對手或與會者的個性,采取相應對策,將更有效地推動會議順利進行。
另外,會議的組織也影響著會議的效率。在現實情況下,我們應減少會議人數。心理學家認為7~9人的會議能最好地交流經驗。所有會議應盡量不超過2小時,在會前做好情況通報和信息輸送,使有關單位和人員有相應準備。每次會議議題不可太大,但也不可將小事情納入會議議程。在必要時限定發言時間。會議期間不允許會客,不接電話,盡可能避免干擾。另外,要扮演好會議主持人的角色,主持人應是會議的引導者,而不是主講人,主持人提出問題后,應盡可能不再干擾發言人的講話。
在會議討論階段,應明確向成員提出,嚴禁私下交談,如果確實需要個別交流,可采用遞條子的辦法來進行,切不可因此而影響會議。每個與會人員都應注意聆聽他人的意見,吸收他人觀點中的閃光點。
經過充分討論,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這時,應盡量通過共識來做出決策,而盡力避免投票表決的方式,因為這樣會無形中形成兩派,其中肯定有一派是贏家,一派是輸家,使組織面臨分裂的危險,至少減少團隊的凝聚力。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決策方式,應該注意的是,最后決策必須反映全體團隊成員的看法或至少是大多數人的看法,一旦決策通過,整個團隊都應盡力給予支持。
在會議結束時,會議主持人須進行一次總結,將整個會議的成果再次向全體與會人員進行通報,并根據會議精神安排工作,規定期限,明確責任。
實用指南
開會原本是件好事,目的在于集思廣益,開拓新局面,然而這種例行公事卻變成許多主管沉重的負擔。所以,德魯克認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會議,首先應該健全制度,明確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