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毫無成果的工作
管理精粹
“這件事如果不做,會有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完全沒有影響,那我們就不該再做這件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
精彩闡釋
德魯克認為,“沒有比保持尸體不腐爛更困難、更昂貴而又徒勞無功的事情了”。這句話意味著管理者要根據成本理念,拋棄那些不創造價值的活動,拋棄那些“行將就木”的過去,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未來更有價值的活動中去。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松下幸之助接手了一家面臨倒閉的縫紉機公司。當時,他有信心讓公司起死回生,但由于他不擅長于此方面的業務,加之競爭對手強勁,自感無力抗爭,很快便撤了回來。當然,費了一番工夫以后退出來,財力、物力、人力都會有些損失,但總比繼續毫無希望地撐下去劃算。
1964年10月,松下幸之助分析了方方面面的情況后,決定停止大型電子計算機的開發生產。在這之前,松下電器公司的通信部已經為此項工作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已經試制成功了該項產品。但是,大型計算機的市場前景卻不容樂觀,需求量極少。鑒于這種情況,松下幸之助決定放棄這個項目。
該決議一經發布,頓時輿論嘩然,來自內部、外部的不同意見此起彼伏,不絕于耳。大家一致認為,花費5年時間、耗資巨大的項目就此放棄,得不償失。要放棄,日本國內7家生產廠家中的另外6家也可以放棄,又何必是松下電器公司首先放棄呢?
而來自外部的輿論更有許多猜測,有人認為松下電器公司要么是因為技術跟不上,要么是因為財政赤字才放棄這個項目的。就連一些久經沙場的高級職員,對松下幸之助的決議也持懷疑態度。
◇學會為成功做減法◇
無論是個人的成功還是企業的發展,智者的選擇始終是停止無意義的事情,集中優勢資源發展自己的核心事業。



當時,松下幸之助面臨眾多的困擾和煩惱,但他頂住各方面的壓力,毅然停止了這個沒有前途的項目,把人力、物力、財力用到其他方面。后來的事實證明,松下幸之助的這個決策是正確的。
為什么松下電器公司對已花費5年時間、投入了巨額資金進行開發、眼看就要有收獲的項目,偏偏放棄了呢?
原來,松下幸之助發現,電腦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僅在日本就有富士通、日立等公司在做最后的沖刺,如果此時松下電器再加入,也許會生存下來,但也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這就等于拿整個公司做賭注。
所以,面對這樣的市場形勢,他毅然做出退出大型計算機市場的決策,這是在清醒冷靜思考后的勇敢大撤退。正是因為這次大撤退,松下公司在其他領域獲得了更快更好的發展。
實用指南
瑞士軍事理論家菲米尼有一句名言:“一次良好的撤退,應與一次偉大的勝利一樣受到獎賞。”不成功絕不罷休固然是真理,但敢于放棄才是最偉大的。在管理中經常會遇到要決定一種產品是否該經營的問題,是進是退,是放棄還是堅持,關鍵在于分析當時的形勢,很多時候,退出能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管理者要常問:這件事還有做下去的價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