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卓越是訓練出來的——成果管理至上
卓越是訓練出來的
管理精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些訓練,這些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
精彩闡釋
德魯克認為,成功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些訓練,這些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卓有成效。
不管他們是在政府機構、企業、醫院,還是學校,不管他們是干什么的,這些訓練的內容都是一樣的。
1988年,24歲的楊元慶進入聯想工作,公司給他安排的第一個工作是做銷售業務員。
多年以后,楊元慶還記得,他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推銷聯想產品時的情景。
雖然剛開始楊元慶并不喜歡做銷售工作,但他仍然干得非常認真,并且卓有成效。
正是銷售工作的歷練,使楊元慶后來能夠面對諸多困難。也正是楊元慶敏銳的市場眼光和出色的客戶服務,引起了柳傳志的注意。
1992年4月,聯想集團任命楊元慶為計算機輔助設備(CAD)部總經理。楊元慶在這個位置上不僅創造出了很好的業績,而且還帶出一支十分優秀的營銷隊伍。
1994年,柳傳志任命楊元慶為聯想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把從研發到物流的所有權力都交給了他。2001年4月,37歲的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磨難成就卓越◇
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一個人只有經歷種種磨練才能夠卓爾不群。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

為了磨一磨楊元慶倔強的脾氣,1996年的一個晚上,柳傳志在會議室里當著大家的面狠狠地批評了他:“不要以為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你的舞臺是我們頂著巨大的壓力給你搭起來的……你不能一股勁只顧往前沖,什么事都來找我柳傳志講公不公平,你不妥協,要我如何做?”柳傳志在罵哭楊元慶后的第二天給楊元慶寫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鍛煉成火雞那么大,小雞才肯承認你比它大。當你真像鴕鳥那么大時,小雞才會心服。
楊元慶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說:“如果當初只有我那種年輕氣盛的做法,沒有柳總的妥協,聯想就可能沒有今天了。”經過不斷的“折騰”,楊元慶最終成了一名經得起任何壓力的“鐵人”。
由此可見,卓越有時只需要我們在過程中多一點堅持,少一點放棄;多一點磨煉,少一點退縮。
這就好像一只蝴蝶幼蟲,一個善良的人覺得它在繭中拼命掙扎太過辛苦,出于好心,就用剪刀輕輕地將繭殼剪掉,讓幼蟲輕易地從里面爬了出來。然而不久以后,那只幼蝶就死了。
幼蝶在繭中的掙扎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為了讓身體更強壯、翅膀更有力。
如果不經過必要的破繭過程,它就無法適應繭外的環境。
一個人如果不經歷必要的磨難,他就很脆弱,沒有能力抵抗以后的風風雨雨;一個公司如果不靠自己的力量沖破困境,這個公司就不會有長遠的發展。
實用指南
對真正的人才來講,溺愛即是摧毀,而折騰恰恰是培養和檢驗。一個人如果不經歷必要的磨難,就會很脆弱,沒有能力抵抗以后的風風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