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的知識幫助組織成長
管理精粹
管理者會設法讓自己的知識成為組織成長的機會。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
精彩闡釋
德魯克認為,優秀的管理者可以使企業的目標與個人的需求很好地結合起來。想充分發揮自己及他人的長處的管理者,一定要使企業的績效與個人的成就協調起來。設法讓自己的知識成為可以幫助企業抓住機遇的促進因素,通過強調貢獻,他可以使自身的價值轉化為機構的效益。
比爾·蓋茨說:“技術的背后是人。過去幾十年社會的種種進步,乃是源于天才身上的一種無法預測的創造力。對于微軟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錢。只要最優秀的人在,錢就會失而復得,而失去了人,微軟才是真的完蛋了。”他始終相信,一個優秀的人能夠改變大局面。羅蘭德·漢森就是這樣的人。
1981年底,微軟已經控制了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市場,并決定進軍應用軟件領域。蓋茨決定把微軟公司變成不僅開發軟件,而且具備零售營銷能力的公司。他打算一邊從事產品生產,一邊從事產品銷售,全面投入市場競爭。但是,市場營銷卻令蓋茨頭疼,因為在軟件程序設計方面,微軟的人才都是高手,而在市場營銷方面,則找不出一個很懂得行情的人。
蓋茨明白了問題的癥結,于是就四處打聽,八方網羅市場營銷方面的人才。最后,終于從“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來了羅蘭德·漢森。他剛一上任,蓋茨就任命他為公司的營銷副總裁。雖然漢森在軟件設計方面可以說是完全的“門外漢”,但是他在市場營銷方面卻有著極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蓋茨要漢森負責微軟公司的廣告、公關和產品服務,以及產品的宣傳與推銷。
漢森做事雷厲風行,上任第一天就給微軟的員工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營銷課。“品牌會產生光環效應。只有讓人們對品牌產生聯想,產品才會更容易被接受”,“當你用這個品牌推出新產品時,依靠品牌的光芒,它會更容易站住腳,更容易受歡迎”。漢森給這群只懂軟件、不懂市場的“營銷盲”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啟蒙教育。在漢森的帶動之下,微軟公司做出決定:從今以后,所有的微軟產品都要以“微軟”為商標。
從那以后,微軟公司的所有不同類型的產品都打出“微軟”品牌。不久以后,這一品牌在美國、歐洲乃至全球都家喻戶曉。微軟公司的市場銷路問題算是得以圓滿解決。
羅蘭德·漢森以自己的長處和知識扭轉了微軟營銷不利的局面,使微軟成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
實用指南
德魯克說,管理者應協調好以下兩種需求:企業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個人需要把企業當成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的舞臺。管理者不僅要善于發揮自己的長處,還要善于使自己的優勢為企業創造成果。只有這樣,管理者的工作才能變得卓有成效,并且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