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維脈總述

維脈起于外踝下方金門穴,從胻骨而上,經下肢外側、側腹部、側胸部、肩部、后頰部、止于頭頂。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有溢蓄氣血的作用。王叔和說:“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者,苦肩息,灑灑如寒”;“診得陰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滿,心痛”。《難經·二十九難》:“陽維為病苦寒熱”,生病時有惡寒發熱的癥狀。

維脈的“維”字,含有維系、維絡的意思。《難經·二十八難》:“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諸經者也。”說明陽維有維系、聯絡全身陽經的作用;“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說明陽維有維系、聯絡全身陽經的作用;陰維有維系、聯絡全身陰經的作用。陽維脈維絡諸陽經,交會于督脈的風府、啞門;陰維脈維絡諸陰經,交會于任脈的天突、廉泉。在正常的情況下,陰陽維脈互相維系,對氣血盛衰起調節溢蓄的作用,而不參與環流,如果功能失常則出現有關的病癥。

陰維起于諸陰之交,其脈發于足少陰筑賓穴,為陰維之郄,在內踝上五寸踹肉分中,上循股內廉,上行入少腹,會足太陰、厥陰、少陰、陽明于府舍,上會足太陰于大橫、腹哀,循脅肋會足厥陰于期門,上胸膈挾咽,與任脈會于天突、廉泉,上至頂前而終。凡十四穴。

陰維脈交會腧穴:筑賓(足少陰經)、府舍、大橫、腹哀(足太陰經)、期門(足厥陰經)、天突、廉泉(任脈)。

陽維起于諸陽之會,其脈發于足太陽金門穴,在足外踝下一寸五分,上外踝七寸,會足少陽于陽交,為陽維之郄,循膝外廉上髀厭抵少腹側,會足少陽于居髎,循脅肋斜上肘、上會手陽明、手足太陽于臂臑,過肩前,與手少陽會于臑會、天髎,卻會手足少陽、足陽明于肩井、入肩后,會手太陽、陽蹺于臑俞,上循耳后,會手足少陽于風池,上腦空、承靈、正營、目窗、臨泣,下額與手足少陽、陽明五脈會于陽白,循頭入耳,上至本神而止。凡二十二穴。

陽維脈交會腧穴:金門(足太陽經)、陽交(足少陽經)、臑俞(手太陽經)、天髎(手少陽經)、肩井(足少陽經)、頭維(足陽明經)、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風池(足少陽經)、風府、啞門(督脈)。

陽維脈發病,出現發冷、發熱、外感熱病等表證,所以《難經·二十九難》說:“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脈發病,則出現心痛、胃痛、胸腹痛等里證,所以又說:“陰維為病苦心痛”。張潔古解釋說:“衛為陽,主表,陽維受邪為病在表,故苦寒熱;營為陰,主里,陰維受邪為病在里,故苦心痛”。王叔和在《脈經》中說:“診得陽維脈浮者,暫起目眩,陽盛實者,苦肩息,灑灑如寒”;“診得陰維脈沉大而實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滿,心痛”。以上都說明,陽維脈主表證,陰維脈主里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南省| 南汇区| 高州市| 汝阳县| 长武县| 科技| 乐业县| 阿坝| 亳州市| 错那县| 建始县| 锡林浩特市| 宽城| 长春市| 舒兰市| 雷波县| 会理县| 赞皇县| 赫章县| 韶关市| 都安| 门头沟区| 吉安县| 凉城县| 五寨县| 常熟市| 莲花县| 泰兴市| 囊谦县| 绵阳市| 连江县| 山阴县| 巴东县| 富川| 鹤峰县| 天全县| 呼图壁县| 安仁县| 循化| 滦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