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宮之奇諫假道

【題解】

公元前659年,晉國第二次借道虞國去攻打虢國。虞國大臣宮之奇向虞君痛陳利害關系,勸說虞君不要執迷于宗族觀念,寄希望于神靈保佑。虞侯不聽,晉軍在滅虢之后順便將虞滅亡。“假道滅虢”成為我國古代軍事謀略的一個重要內容,而“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樸素思想更具有恒久不變的深刻戰略意義。

【原文】

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1】。宮之奇諫曰【2】:“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3】,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4】。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勛在王室,藏于盟府【5】。將虢是滅,何愛于虞?且虞能親于桓、莊乎【6】,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7】。’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8】。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冬,晉滅虢。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注釋】

【1】假道:借路。虞: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2】宮之奇:虞國大夫。【3】輔:指面頰。車:指牙床骨。【4】昭:宗廟里神主的位次。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稱“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稱“穆”。【5】盟府:掌管盟誓典策的官府。【6】桓、莊:桓叔、莊伯,分別為晉獻公的曾祖和祖父。【7】繄(yī):是。【8】臘:冬至后第三個戌日祭祀眾神。

【譯文】

晉獻公又向虞國借路去攻打虢國,宮之奇勸諫道:“虢國,是虞國的外圍。虢國滅亡,虞國必定會跟著滅亡。晉國的野心不可助長,別國的軍隊不可輕忽。一次借路已經過分了,難道還可以再來一次嗎?俗話說‘頰骨與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沒有了,牙齒就要受寒’,這就像虞國和虢國互相依存的關系一樣。”

虞公說:“晉國,與我是同宗,難道會加害于我嗎?”宮之奇回答說:“太伯、虞仲,是周始祖大王的兒子。太伯不從父命,因此沒有繼承王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兒子,做過文王的大臣,有功于周王朝,他們獲得功勛的記錄還藏在盟府之中。現在晉國既然連虢國都想滅掉,對虞國又有什么可愛惜的?況且虞國與晉國,能比桓、莊兩族與晉國更親近嗎?晉君愛護桓、莊兩族嗎?桓、莊兩族有什么罪過,卻遭殺戮,不就是因為近親的勢力威脅到自己嗎?親族由于受寵而對自己產生了威脅,尚且殺了他們,何況國家呢?”

虞公說:“我祭祀鬼神的祭品豐盛而干凈,鬼神必然在我們這邊。”宮之奇回答說:“我聽說,鬼神不會隨便親近哪一個人,只有對有德行的人才去依附。所以《周書》上說:‘上天沒有私親,只輔助那些有德行的人。’又說:‘祭祀用的黍稷不算是芳香的,只有美好的德行才是芳香的。’又說:‘人們進獻的祭品相同,而鬼神只享用有德之人的祭品。’如此看來,非有道德,則百姓不能和睦,鬼神就不會享用祭品。鬼神所依托的,只在于德行罷了。如果晉國攻取了虞國,用發揚美德的方式來使祭品真正地發出芳香,鬼神難道還會吐出來嗎?”

虞公不聽,答應了晉國使臣的要求。官之奇帶領他的族人離開了虞國,臨行前說:“虞國等不到年終的祭祀了。虞國的滅亡,就在晉軍的這次行動中,晉國用不著再次發兵了。”冬天,晉國滅掉了虢國。回師途中,駐軍于虞國,于是乘機滅掉了虞國。捉住了虞公。

【寫作方法】

宮之奇一上來直接點出“虢亡,虞必從之”的道理,這樣就在開篇處布了一個險境,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當虞君說出與晉國同宗的理由以后,情勢稍緩,但宮之奇以一句“將虢是滅,何愛于虞”,將險絕的氣氛再次烘托出來。對于虞君“神必據我”的謬論,宮之奇引用《周書》的典故,指出人君要敬鬼神而遠之、重仁德而親民,這樣虞君的借口便顯得蒼白無力了。但是,虞君到底是沒有聽宮之奇的勸告,宮之奇說:“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也。”這是一句委婉的話,雖然沒直接說晉國就要滅虞國了,但字字都透著殺機,也照應了后面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可見宮之奇有先見之明。此文先論勢,次論情,再論理,層次井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永顺县| 盐边县| 星子县| 青田县| 昭苏县| 南阳市| 武安市| 仙游县| 象州县| 搜索| 霞浦县| 松原市| 建水县| 仙游县| 平罗县| 阳春市| 胶州市| SHOW| 电白县| 巴林左旗| 塘沽区| 视频| 贺州市| 宣汉县| 时尚| 江津市| 葫芦岛市| 饶平县| 建昌县| 佛坪县| 达州市| 噶尔县| 长汀县| 饶平县| 灌南县| 塔城市| 错那县| 旺苍县| 芮城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