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財富等身,但別壓身
- 世上千寒,心中永暖:你要會靜心修心暖心
- 吉家樂編著
- 3786字
- 2019-08-26 10:55:46
很多事情到了最高境界,并不是濃烈的、炙熱的,而是清涼的、熨帖的、舒適的。對待財富也是一樣的道理,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我們才不會在金山銀山里迷失自我。
我們在燈光里數錢,燈光數著我們的流年
有的人富可敵國卻愁眉緊鎖,有的人浪跡天涯卻快快樂樂?!肮γ撍牡缐Γ巳朔瓭L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
一位母親讓孩子拿著一個大碗去買醬油。孩子來到商店,付給賣醬油的人兩角錢,醬油裝滿了碗,可是提子里還剩了一些。賣醬油的人問這個孩子:“孩子,剩下的這一點兒醬油往哪兒倒?”“請您往碗底倒吧!”說著,他把裝滿醬油的碗倒過來,用碗底裝回剩下的醬油。碗里的醬油全灑在了地上,可他全然不顧,捧著碗底的那一點兒醬油回家了。
實際上,很多人都像那個孩子一樣,自作聰明地企圖把碗的全部空間都用上,期望可以把醬油全部拿回家,最后卻因小失大。如果一味貪多,我們會失去許多彌足珍貴的東西。
上面那個孩子的故事其實并沒有結束:
孩子端著一碗底的醬油回到家里,母親問道:“孩子,兩角錢就買這么點兒醬油嗎?”他很得意地說:“碗里裝不下,我把剩下的裝碗底了,這里面還有呢!”說著,孩子把碗翻過來,于是碗底的那一點兒醬油也灑光了。
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都會莞爾一笑,覺得這個孩子實在太傻了,不懂得舍棄碗底的那一點兒醬油,追來逐去,結果什么都沒有得到。實際上,有很多成年人因為對財富的孜孜渴求,從而喪失了自己生命中許多寶貴的東西。
詩人吳再有一首詩,叫《數數》,全詩只有兩行:
我們在燈光下數著錢
燈光在數著我們的皺紋與白發
初讀的時候,我們會覺得這首詩非常有意思,好像是我們和燈光做著一場游戲??墒?,再讀時,我們就會覺出一些悲涼。這不是燈光與我們的對壘,而是時光與我們的博弈。當我們只顧埋頭趕路的時候,當我們像小孩子一樣,只想把更多的醬油、更多的聲望、更多的財富放進我們碗里的時候,我們也在不經意間翻轉了自己手里的碗。
我們在疲于奔忙間放棄了健康、舍棄了情趣,甚至懶于和家人說話,懶于和朋友聚餐,我們的世界都被那一小撮“醬油”所吸引。同時,我們還振振有詞地辯論:“自己正是為了生活的改善才發生了改變?!笨墒牵斘覀冊跓艄庀聰靛X的時候,燈光卻數著我們的白發與皺紋。時間看著我們漸漸老去,燈光見證了我們被物質世界所奴役的過程。
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的質量,我們應該在燈光下反思時光的無常,善待寶貴的生命。生命的質量是一種厚度,它不在于生命的長短,不在于擁有多少的物質財富,而在于我們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生活,在于我們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創造出更多有價值、有意義、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事業。
普通人所追求的生活,無非是住更大的房子、換更好的車子、有更多的票子。因此,人們一方面拼命賺錢,一方面放肆享受。對于未來的透支,我們便有了一個新名詞:奴。從房奴、卡奴到電腦奴、手機奴,所有的分期付款、金錢預支的背后,都有了一種精神的虛空與透支。21世紀的今天,我們早已走出奴隸社會,可我們的精神卻正經受著新的一場奴役。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改變的同時,反而淪為物質的工具,這實在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人生在世,那些我們活著的時候舍不得易手的東西,等我們死去的時候也是帶不走的。如果我們無限地追求物質,就不會感到滿足,久而久之,還會產生一種無助的虛空感。
試著換一種心態生活,在燈光下,輔導孩子的功課,在幫助孩子獲得知識的同時,也重溫自己學生時代的快樂;在燈光下,打來一盆熱水,為父母洗腳,為他們洗去半生的勞累;又或者,在燈光下,與朋友共品一杯香茗,讀一段詩詞,讓那些感動人心的文字緩緩流入心田。借著一燈如豆的喜悅,好好回味我們的生活,五味雜陳的生活比一碗醬油更值得我們關懷。
慧心智語
我們應該在燈光下反思時光的無常,善待寶貴的生命。
不要做一只抓蘋果的猴子
人們常常用這個方法來抓猴子:他們在裝著蘋果的椰子殼上穿一個孔,里面系一個死結,用繩子把它拴在樹上就行了。這樣,猴子拿不到蘋果,又不肯松手,就等于被椰殼套牢了,人們很容易就把它們抓住了。從此以后,猴子就被鐵鏈鎖著,走街串巷、雜耍賣藝,在人們面前不斷地翻著跟頭乞食,永遠地喪失了自由。
很多人在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是的,當我們明白,有時候自己手里握著的并不是自己喜歡吃的蘋果,而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的鎖鏈時,我們必然會感到不寒而栗。其實不管是蘋果或是其他什么,只要我們的手中沒有東西了,我們的心里也就沒有執著了,便不會被外物所累,不會失去自己的快樂與自由。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富翁,他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他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始終找不到,于是沮喪地坐在山道旁。這個時候,一位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他雖然滿身大汗,但神色卻怡然自得。富翁覺得很奇怪,連忙攔住他問道:“你只是一個普通的農夫,而我卻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蔀槭裁茨闶侨绱丝鞓?,我卻沒有半點兒快樂呢?”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擦了擦汗水:“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
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著那么重的珠寶,怕別人搶,怕別人偷,怕別人暗算,整天憂心忡忡,快樂又從何而來呢?于是,富翁在心里把“財富”的重擔漸漸放下了,他將珠寶、錢財用來接濟窮人。慈悲與良善滋潤了他的心靈,當他看到自己可以幫助很多人的時候,當他看到別人因他的幫助而獲得幸福的時候,他也嘗到了快樂的味道。
放下就是快樂,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但在人們對外物的依賴不斷增強的時候,放下是何等艱難?!吧硗馕铮簧輵佟笔撬嘉蛑蟮那逍?,也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更是放眼未來的豁達襟懷。想得開、放得下的人,才活得輕松,過得自在。
我們在做事的時候不要祈求暴富,不要總是希望一夜成名。我們要廣種福田,讓更多的人受益,這樣才會有真正平和的社會環境、穩定的生活秩序。
有一個人中了4億歐元的彩票,隨后煩惱接踵而來:那些原來不常聯系的親戚朋友都開始登門拜訪,小鎮的鎮長也找他去做慈善,連黑社會也要向他征收保護費。后來,各方面的壓力和煩惱不斷地襲來,弄得他焦躁不安、心神不寧。
這是很正常的情況,據說有人中了獎以后,并沒有料到會有這么多煩惱,為了逃避現實竟然選擇跳樓自殺。
其實,解決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支出一些錢財,以獲得內心的安寧。就像那只抓了蘋果的猴子,舍棄的是一個蘋果,可得到的是一生的自由與快樂。相比之下,哪個更重要呢?
慧心智語
那只抓蘋果的猴子,如果愿意舍棄一個蘋果,它得到的將是一生的快樂與自由。
讓心贏利,用心贏利
作家余華曾經在小說中說,中國用4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400年的現代化歷程。這句話足以說明幾十年間中國社會的飛速發展。可是,經濟也許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而文化與道德的飛躍有時卻未必是一件好事。
在商業大潮滾滾而來之際,各種外來文化也一并涌入,很多人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思想與感情都發生了很大的裂變。有的人唯利是圖,將財富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一個誠實守信、守禮守法的人被許多人看作傻子、呆子、不懂變通的笨蛋,博弈論、詭計論也因此甚囂塵上,獲得頗多青睞。當人們的內心漸漸被這些所填滿的時候,生命的綠地卻變得荒蕪。
于是,大都市中,寫字間里,隨處可見一些衣著光鮮、忙忙碌碌的白領精英。透過雪亮的玻璃窗,我們可以看到他們職業性的、禮貌性的微笑,卻看不到他們開懷爽朗的笑容。
“贏利”這個字眼兒在我們看來并不陌生,可是,我們只知道柜臺可以贏利、財物可以贏利,卻從來沒有聽說過,心靈也可以贏利。那么,什么才是用心贏利呢?
簡言之,就是在獲得財富的同時,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喜悅。
有很多人,他們財富等身卻不快樂。如果是一個內向的人,長久地壓抑自己的真性情,很可能會形成抑郁癥;如果是一個外向的人,積郁太多的苦悶在心中,就可能養成焦躁、狂暴的性格。這兩種情況,無疑都是既不利于身體健康,也不利于心理健康的。有人認為信息時代就是一個競爭的時代,什么事情都應該去搶、去占有。但是,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即便是利,也是儒雅的、含蓄的、內斂的。
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問他:“你大老遠來給我帶來什么好處啊?”孟子就說:“大王何必言利呢?如果言利,天下最大的利莫過王土?!蔽覀兌贾?,封建社會最大的利益就是占有全天下,如果大家都想爭奪這個最大的利益,君王還能做得安穩嗎?所以,孟子提出了仁義。
“仁”者二人也。什么叫二人?不是兩個人,而是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也就是孔子所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商業社會中,很多真正有道德的人都會秉持一種原則,比如違法的事情不做,違反良心的事情不做,違背公德的事情不做。這是善與惡的一個分界點。而“義”講的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問題??鬃诱f:“不義富與貴,于我如浮云?!边@句話的意思是:“用不道義的手段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如浮云一般?!闭驗檫@種文化的支撐,所以古人講“安貧樂道”,窮的時候不困苦,富的時候也不會驕奢,這是原則,也是翹起生命重量的強大支點。
我們獲得財富時應該是快樂的,可如果我們為此而放棄自我的原則,背離生活的理想,那么這種犧牲就是不值得的、不對等的,并且有辱生命的尊貴。
如果我們能夠常懷一顆利他之心來處世,懷一顆淡定之心來看待世間財富,懷一顆超然之心來面對得失成敗,那么,無論我們經歷怎樣的風雨、怎樣的陰晴圓缺,財富都不會成為我們心靈的重擔。
那時,我們就能明白,心靈的輕松與快樂才是人間最大的財富。
慧心智語
心的贏利,才是我們在人間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