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肺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氣體交換就是在肺中進行的。小支氣管一再分支,到了肺泡管的末端是一個囊狀構造,也就是肺泡。肺泡是由單層細胞構成,小到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所以肺是由多達30億個肺泡所組成的,如果把一個肺臟的所有肺泡面積加起來,可能比一間教室還大!肺泡在小支氣管旁排列成串,就像是一串葡萄圍繞在枝上一樣,這些成串的肺泡,叫作小葉,很多小葉集合起來就構成肺葉。左肺由兩片肺葉構成,右肺由3片肺葉構成。正常人在休息狀態(tài)時,每分鐘進出肺泡的氣體量大約是4升,每分鐘流經肺泡微血管的血量可達5升。在激烈運動時,氣體進出肺部的數量可增加30~40倍,而血流量可增加5~6倍。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經常不斷地從環(huán)境中攝取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而人與環(huán)境的這種交換離不開肺,肺組織里有一套結構巧妙的換氣站。在人們吸入空氣時,空氣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的清潔、濕潤和加溫作用,最后到達呼吸結構的末端即肺泡。肺泡與毛細血管的血液之間有一道薄薄的膜相隔,只允許氧氣和二氧化碳自由通過,其他一律擋駕。氧經肺泡,進入毛細血管,進而至動脈流遍全身。二氧化碳由靜脈經毛細血管,到肺泡,經肺排出體外。如此反復呼吸,人體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外界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1 常見健康問題
肺是呼吸系統的一部分,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良好的肺功能是維持生命的保障。肺是胸腔內最大的臟器,也是胸外科中病變種類和發(fā)病數量最多的器官。肺部常見的疾病有氣胸、肺氣腫、肺炎和肺癌等。
氣胸
自發(fā)性氣胸的發(fā)病率很高,部分病例可在首次發(fā)病后第1個月內復發(fā)。如果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5年內的復發(fā)率,原發(fā)性自發(fā)氣胸為28%,繼發(fā)性氣胸為43%。
氣胸的癥狀取決于氣胸形成的速度、肺受壓迫的程度和原有疾病的嚴重程度。多數患者發(fā)病前可有用力咳嗽、運動或負重等誘因。典型癥狀是在氣胸同側胸部突然發(fā)生胸痛,繼而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和刺激性咳嗽。
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氣胸的復發(fā)率,但并不能根治。氣胸手術后應該做好自我護理,減少復發(fā)機會。手術后應盡可能在舒適安靜的環(huán)境下臥床休息;避免用力和屏氣動作,保持大便通暢,2天以上未解大便應采取有效措施;氣胸出院后3~6個月不要做牽拉動作和擴胸運動,以防誘發(fā)氣胸;還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劇烈咳嗽。


有研究發(fā)現,人們聽音樂時將音量調得很大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耳朵和周圍的鄰居,還有個更可怕的后果,那就是會使自己患上氣胸。有氣胸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避免到劇院、電影院等有可能出現高分貝音量的公共場所。
肺氣腫
肺氣腫是由某些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引起的,其中絕大多數由慢性支氣管炎引起。
肺氣腫的主要表現為進行性氣急。初起時僅在勞動或上樓時氣急,后來在一般活動或平地行走,甚至說話、穿衣乃至休息時也有氣急。病情嚴重時,因低氧口唇及指端出現發(fā)紺。肺氣腫到了后期可發(fā)展為肺心病。

由于肺功能遭到損害,單純靠藥物治療不能解決肺氣腫。進行腹式呼吸鍛煉增強膈肌活動能力、提高肺通氣量,可以改善癥狀。鍛煉時采取坐姿,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用鼻吸入,盡量將腹部挺出;呼氣時用口呼出,做吹口哨樣,將腹部內收,反復進行。另外,還可以通過練太極拳、氣功等來改善肺功能。此外,戒煙和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以預防肺氣腫。
肺氣腫病人適宜溫和的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花椒、大蔥、大蒜、生姜等,不宜吃過熱或過涼的食品。肺氣腫的病人由于呼吸困難或哮喘,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胃黏膜常處于充血狀態(tài),所以不思飲食,應多吃一些易消化、富有營養(yǎng)的食品。
保持烹調環(huán)境的清潔非常重要。爆炒或煎炸時油溫過高產生的刺激性煙霧對人體有害,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和哮喘,加重肺氣腫。應采用煮、清燉、蒸、燜、熬等方法,這些烹調方法,不產生刺激性煙霧,同時有濕化空氣的作用,有利于呼吸道健康。
肺炎
肺炎是肺實質的炎癥,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其他如放射性因素、化學因素、過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
按炎癥的解剖部位可分為大葉性、小葉性和間質性肺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肺炎;按病因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支原體性、立克次體性、真菌性、寄生蟲性、過敏性、化學性、放射性肺炎。其中以細菌性肺炎最為常見,而肺炎雙球菌性肺炎占80%~95%。
肺炎是常見病,老年人或機體免疫力低下者并發(fā)肺炎時,死亡率尤高。臨床上有發(fā)熱、心悸、氣促、肺浸潤、炎癥體征等表現。肺炎治愈后肺部一般不留瘢痕,可以恢復原來的結構和功能。
進入春季,一定要避免感冒、勞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臟病、吸煙等,否則肺炎雙球菌會乘機侵入人體,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癥等。出現肺炎的癥狀要及時上醫(yī)院就診。

防治
飲食應由生鮮的蔬果構成。可以喝大量的果汁,液體有助于消除肺內的分泌物。用純果汁和蒸餾水都有幫助。飲食宜營養(yǎng)豐富,清淡,易消化;應避免乳制品(酸奶除外)、糖、白面粉產品、咖啡、各種茶(除了藥草茶以外)、香煙、酒。

冷敷。肺炎一般都伴有高熱,此時,可以用一個冰袋放在患者的頭上,以降低體溫、緩解不適,也可以用酒精擦浴或用溫水擦浴,同時要多飲水。

多通風換氣。在易發(fā)病的冬春季節(jié)應保持居室的空氣流通,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以避免細菌感染。
適當運動。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免疫力低下是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
增加空氣濕度。用加濕器產生冷的水汽對肺炎有幫助,也可以在胸口熱敷,可減輕疼痛。
2 保健和護理
中醫(yī)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與寒邪最易傷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氣較冷時復發(fā),所以秋季保健以養(yǎng)肺為先。
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洗浴有利于血液循環(huán),使肺臟與皮膚氣血流暢,發(fā)揮潤膚、潤肺之作用。
進入秋天后,一日三餐之食物宜以養(yǎng)陰生津之品為主,如芝麻、蜂蜜、梨、葡萄、蓮子、銀耳、蘿卜等,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必要時可服補品,但應清補,不可大補。平時虛衰之人,宜進食人參、黃芪、山藥、大棗、蓮子、百合、甘草等補脾益肺,增強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疾病之防治。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氣功等。
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適當進補,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風寒等外邪傷肺,避免感冒。
防止便秘,保持肺氣宣通。

◎中醫(yī)認為,秋季是養(yǎng)肺的季節(jié),而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鍛煉。
常笑宣肺。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加,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注意室內保持一定濕度,避免劇烈運動使人大汗淋漓,耗津傷液。此外,還應特別注意保持內心平靜,以保養(yǎng)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