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凌晨四點半:哈佛大學教給青少年的成功秘訣
- 邢群麟
- 2486字
- 2019-09-16 11:40:52
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獲取
懶惰走得如此之慢,以致貧窮很快就趕上它。
——富蘭克林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漢克的年輕人,一心想成為一個富翁。他覺得成為富翁的捷徑便是學會煉金之術。
因此,他把自己所有時間、金錢和精力都花在尋找煉金術這件事情上。很快他就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積蓄,家中也因此變得一貧如洗,連飯都沒得吃了。妻子無奈,跑到父親那里訴苦。她父親決定幫女婿改掉惡習。
于是他叫來漢克并對他說:“我已經掌握了煉金之術,只是現在還缺少一樣煉金的東西……”
“快告訴我還缺少什么?”漢克急切地問道。
“那好吧,我可以讓你知道這個秘密。我需要3千克香蕉葉面上的白色絨毛。這些絨毛必須是你自己種的香蕉樹上的。等到收齊絨毛后,我便告訴你煉金的方法。”漢克回家后立刻將已荒廢多年的田地種上了香蕉。為了盡快湊齊絨毛,他除了種以前就有的自家的田地外,還開墾了大量的荒地。當香蕉長熟后,他便小心地從每張香蕉葉下刮收白絨毛。而他的妻子和兒女則抬著一串串香蕉到市場上去賣。就這樣,10年過去了。漢克終于收集夠了3千克絨毛。這天,他一臉興奮地拿著絨毛來到岳父的家里,向岳父討要煉金之術。
岳父指著院中的一間房子說:“現在你把那邊的房門打開看看。”
漢克打開了那扇門,立即看到滿屋金光,竟全是黃金,她的妻子兒女都站在屋中。妻子告訴他這些金子都是他這10年里所種的香蕉換來的。面對著滿屋實實在在的黃金,漢克恍然大悟。
美好的生活要靠勤勞獲取。只有腳踏實地,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才能夠過上好的生活。
彼得大帝作為俄國王位的繼任者,也是通過艱辛的努力才真正得到自己的王位的。和其他王室成員不一樣,他經常換下宮廷服裝,穿上工作服去從事勞動。他看到西歐文明的成果在俄國幾乎不為人知,感到痛心疾首,便下定決心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己國民的素質。26歲正是其他的王子們耽于玩樂的年齡,他開始周游各國,他的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向這些國家中的優秀人們學習。在荷蘭,他自愿為一位造船師當學徒。在英國,他在造紙廠、磨坊、制表廠和其他工廠里干活。他不僅細心地觀察,而且像普通工人一樣干活并拿工資。
在伊斯提亞鑄鐵廠,他用1個月的時間來學習怎樣冶煉金屬,最后一天他鑄造了約300千克的鐵,把自己的名字鑄在了上面。其他一些陪同他出訪的俄國貴族子弟可能根本沒有想到他們會干這樣的苦活,當然最后他們也不得不背運煤塊和拉風箱。他問工頭穆勒,普通的鐵匠每鑄16千克的鐵可以得到多少報酬。“3個戈比。”穆勒回答說。但是工頭付給彼得大帝18個金幣。“你的金幣自己留著吧,”彼得說,“我并沒有比普通的工匠干更多的活,你給別人多少就給我多少吧!我想買一雙鞋,我的鞋實在不能穿了。”他腳上穿的鞋已經補過一次了,現在又滿是破洞。他對新買的鞋很滿意,說:“這是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彼得大帝鑄造的一根鐵棒現在還在穆勒的伊斯提亞鑄鐵廠展示,上面有他的名字。還有一根保存在匹茲堡的國家珍奇博物館,作為對親自參加工作的這位偉大國王的紀念。這對每個俄國人都是很有啟發的:國家要想永遠地繁榮下去,不管是農民還是沙皇,都需要像彼得大帝這樣辛勤工作。
彼得大帝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靠自己的汗水和辛勤勞動換來的生活才是最真實、最美好的生活。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收獲美好的果實,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
許多年前,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國王召集了他的大臣,要求他們:“我要你們編一本《古今智慧錄》留傳給子孫。”接受任務的大臣離開后,工作了很長時間,最后終于完成了一套12卷的巨作。國王看了說:“各位先生,我相信這些都可以稱得上是古今智慧的結晶,但是太多了,我想沒人愿意把它讀完。精簡點!”

這些大臣又努力工作了一段時間,幾經刪減,寫成了一卷書。可國王還是認為太長,又命令他們再濃縮。從一冊到一章,從一章到一段,最后一段變成了一句:“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國王看后終于滿意了,也很得意。“各位先生,”他說,“這的確是古今智慧的結晶,我們全國各地的人只要知道這個真理,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日本有一句著名的諺語:“除了陽光、空氣是大自然的賦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靠勞動才能獲得。”
小克萊門斯的老師瑪麗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每次上課之前,她都要領著孩子們進行祈禱。有一天,瑪麗老師給孩子們講解《圣經》,講到“祈禱,就會獲得一切”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忍不住站了起來,他問道:“如果我祈禱上帝,他會給我想要的東西嗎?”“是的,孩子,只要你愿意虔誠地祈禱,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小克萊門斯當時的夢想是得到一塊很大很大的面包,因為他從來沒有吃過那樣誘人的面包。而他的同桌,一個金頭發的小姑娘每天都會帶著一塊這么誘人的面包來到學校。她常常問小克萊門斯要不要嘗一口,小克萊門斯每次都堅定地搖頭,但他的心是痛苦的。
放學的時候,小克萊門斯對小姑娘說:“明天我也會有一塊大面包。”回到家后,小克萊門斯關起門,無比虔誠地進行祈禱,他相信上帝已經看見了自己的表情,上帝一定會被自己的誠心感動!然而,第二天起床后,當他把手伸進書包的時候,除了一本破舊的課本,什么也沒有發現。他決定每天晚上堅持祈禱,一定要等到面包降臨。
后來,金頭發的小姑娘笑著問小克萊門斯:“你的面包呢?”
小克萊門斯已經無法繼續自己的祈禱了。他告訴小姑娘,上帝也許根本就沒有看見自己在進行多么虔誠的祈禱,因為,每天肯定有無數的孩子都進行著這樣的祈禱,而上帝只有一個,他怎么會忙得過來?小姑娘笑著說:“原來祈禱的人都是為了一塊面包,但一塊面包用幾個硬幣就可以買到,人們為什么要花費這么多的時間去祈禱,而不是去賺錢買面包呢?”
小克萊門斯決定不再祈禱。他相信小姑娘所說的正是自己想的——只有通過實際的工作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祈禱,永遠只能讓你停留在等待中。小克萊門斯對自己說:“我不要再為一件卑微的小東西祈禱了。”他帶著對生活的堅定信心走向了新的道路。
多年以后,小克萊門斯長大成人,當他用筆名馬克·吐溫發表作品的時候,他已經是勤奮而且多產的作家了。他再也沒有祈禱,因為在無數個艱難的日子中,他都記著:不要為卑微的東西祈禱!只有自己通過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換來的收獲才是最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