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凌晨四點半:哈佛大學教給青少年的成功秘訣
- 邢群麟
- 1237字
- 2019-09-16 11:40:53
享受勞動的快樂
由工作產生的疲勞,能使人感到愉快;而由懶惰產生的疲勞,只能使人在休息時感到煩躁和悔恨。
——石川達三
勞動不僅是生存的必需,還是一種樂趣。勞動可以讓人體會生活的意義和樂趣。法國著名畫家格勒茲指出,勞動——從事各種有益的職業,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
無數著名人物的親身經歷早已證明了這一真理。
早期的基督教牧師都以親自參加各種辛苦的體力勞動為榮。圣保羅主張“不勞動者不得食”,他自己一輩子都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勞作來養活自己,他為自己這樣活著而感到榮幸,為自己沒有欠下別人一分錢而驕傲。
壘·波尼法斯到達英國之后,他一只手拿著福音書,另一只手拿著木匠用的尺子,這樣做了幾年牧師。后來,他又從英國輾轉到了德國,他還是靠自己的木工這門手藝吃飯。
路德更是這樣。路德一生干過許多活計,他干過園藝、建筑、車工工藝和鐘表制造,等等。無論干什么,他都極其勤勉,他總是憑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面包。
法國新教神學家、古典學者卡佐本有一次在他的一位朋友的一再勸說之下,被迫離開工作徹底地放松幾天。但他享受不了這份清閑,旋即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他說:“我寧可帶病堅持工作,也不愿意無所事事,什么事情都不干才是最令人痛苦的事情。”
勞動不僅可以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而且還是快樂之源。大發明家愛迪生在別人眼中是最辛苦的人,但他心中卻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23歲時愛迪生開辦了自己的工廠,招募了一批工程師、工匠,層出不窮地推出各種電氣發明,這些人都熱愛自己的工作,為自己充滿創造力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而自豪,他們都是工作狂,而愛迪生是“總工作狂”。他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4個小時。他的辦公桌就在車間一角,每當取得一項工作突破,他就站起來,跳起非洲大陸的原始舞,嘴里還念念叨叨:“這么簡單的解決辦法,怎么原來沒想到。”這已經成了一種標志、一種信號,工人們一看到老板跳舞,就圍過來,他們知道又有新鮮事可做了。訂單像雪片一樣飛來,在不斷增加人手的情況下還要日夜開工。工人們沒有抱怨,共同的興趣讓他們和愛迪生建立了友誼,整個工廠都充滿了勞動和快樂的氛圍。

勞動是一種賜福,沒有勞動的生活就好像是一潭死水,沒有一點活力和希望。事實上,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只在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懶惰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只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任何人只要勞動,就必然要耗費體力和精力,勞動可能使人們感到精疲力竭,但它絕對不會像懶惰一樣使人精神空虛、沮喪、萬念俱灰。
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勞動是治療人們身心病癥的最好藥物。馬歇爾·霍爾博士認為:“沒有什么比無所事事、空虛無聊更為有害的了。”一位大主教認為:“一個人的身心就像磨盤一樣,如果把麥子放進去,它會把麥子磨成面粉,如果不把麥子放進去,磨盤雖然也在照常運轉,卻不可能磨出面粉來。”
勞動是一種負擔,但它同時也是一種榮譽,是一種快樂,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年輕人要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就應當善于體味勞動的快樂,養成勤勞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