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你一個團隊,你能怎么管
- 張卉妍
- 1741字
- 2019-09-16 11:27:13
以恰當的距離對待下屬
管理者一定要給下屬一種公平合理的印象,對待每個人都要客觀、公正,讓大家覺得機會均等、人人平等,這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做事。成功者戒驕戒躁、精益求精,后進者不斷上進、積極追趕,只有形成這樣一種氛圍,才能進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者在處理與下屬的關系時,要一視同仁、不分親疏,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而表現得時冷時熱。有些管理者雖無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實際工作中難免愿意接近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似的下屬,無形中冷落了另一部分下屬。因此,管理者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下屬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且反對錯了的下屬,更需要經常交流感情,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隔閡。
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有的管理者把同下屬建立親密無間的感情和遷就照顧等同起來。對下屬的一些不合理,甚至無理要求也一味遷就,以感情代替原則。這樣做,從長遠和實質上看是把下屬引入了一個誤區。而且用放棄原則來維持同下屬的感情,雖然一時起作用,但時間一長,“感情大廈”難免會傾覆。
保持管理者的權威,距離上的問題不可輕視,它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一般的距離可分為以下3種。
1.遠距離透析
所謂遠距離透析,就是在廣泛接觸交往的基礎上,利用辯證唯物的觀點看待一個人,是源于接觸又高于接觸,透過交往來看其本質。這就是說,要全面、辯證、實質地觀察、衡量、看待一個人。所謂“全面”,就是不僅看到一個人的現處地位或社會氛圍的表現,而且要看其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政治品行、性格修養、處世態度及一貫作風;不僅要有單獨分析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而且要進行一般透視,透析單個人在團隊群體中的表現狀況,特別是在群眾當中,在“8小時以外”的威望和評價。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成長過程各有曲直,客觀地掌握評價一個人在過去歷程中的成敗得失,特別是在重大歷史事件、驟起的政治風波以及人事變故面前所表現的政治立場、政治信念、政治鑒別力以及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透過現象深入本質,剖析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直至內心世界。我們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不但要明其心,還要見其實。總之,進行遠距離觀照,可以避免主觀因素的摻和,因個人好惡喪失原則,憑一時一事成敗對錯分良莠。
2.近距離交流

交流是尊重人格、平等待人、消除隔閡、增進友誼、相互啟迪、達成共識的一把鑰匙,也是管理者了解下屬、掌握主動的一種方法。因此,管理者必須學會、善用這一“專利”,做到言盡心至,不留縫隙。既然是交流,就應當平等相待、傾心相交,沒必要隱隱藏藏、心存戒備。這就是所謂的零距離。
首先,坦坦蕩蕩以誠相見。交心、談話、議事,坦誠為上。用誠心,才能見真情,即便是平時不敢談、不能談、不便談的話,只要彼此真誠,總能找到交流的效果,并且這種坦誠要貫穿交流的全過程。
其次,充分信任,全盤托出。管理者要鼓勵下屬講實話、講真話、講心里話,下屬也希望管理者不端架子、不講套話,在彼此充分信任的基礎上,把各自的想法全盤托出,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再次,鼓勵發表,求同存異。既然是交流,就應當允許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完全相左的意見。管理者應該也必須注意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因為不同的聲音中,不乏金玉良言。當然,不同的聲音中,也會有錯誤的東西,管理者也應有氣度、有雅量批判地吸收、辯證地看待。只有多交流,才能共同完成任務。交流的過程,既是傾心交流的過程,也是換位思考的過程。因此,管理者與員工都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這樣,既能很快地拉近距離,又能較好地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
3.等距離溝通
管理者不應以自己的主觀意見判斷人和事。提倡等距離溝通,就要求管理者要廣泛而平等地與下屬溝通,從而尋找更大范圍的溝通空間,求得更大程度的理解和擁護,形成以團隊管理者為圓心,以與各下屬平等溝通為半徑的一個圓。否則,只能形成以管理者和個別人為點的一條線或幾條線。只有等距離溝通,才能廣泛做好管理者的本職工作,樹立自己不容侵犯的威信。
管理者的權威通過等距離溝通而增強,就必須變被動為主動,變等下屬溝通為主動與下屬溝通,讓下屬想跟你溝通、愿跟你溝通、敢跟你溝通;等距離溝通,就必須不分疏遠,廣開言路,開門納諫;等距離溝通,還必須深入到團隊中的每一名成員,了解其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