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別讓悲觀擋住了陽光

  • 心態決定命運
  • 連山編著
  • 6107字
  • 2019-08-23 17:56:10

悲觀擋住了你的陽光

20世紀的女作家張愛玲的一生,完整地注釋了悲觀給人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多么的巨大。張愛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個善于將藝術生活化、將生活藝術化的享樂主義者,又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悲劇感的人;她是名門之后、貴族小姐,卻宣稱自己是一個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憫人,時時洞見蕓蕓眾生“可笑”背后的“可憐”,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顯得冷漠寡情;她通達人情世故,但她自己無論待人接物還是穿衣打扮均是我行我素、獨標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讀者拉家常,但在生活中卻始終與人保持著距離,不讓外人窺測她的內心;她在20世紀40年代的上海大紅大紫,幾十年后,她卻在美國深居簡出,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所以有人說:“只有張愛玲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這種生活態度的確不是普通人能夠承受或者是理解的,但用現代心理學的眼光看,其實張愛玲的這種生活狀態源于她始終抱著一種悲觀的心態活在人間,這種悲觀的心態讓她無法真正地融入生活,因此她總在兩種生活狀態里不停地左右徘徊。

張愛玲悲觀蒼涼的色調,深深地沉積在她的作品中,使其作品產生了巨大而獨特的藝術魅力。但無論她用怎樣細膩輕快的文字,寫出怎樣可笑或傳奇的故事,終不免露出悲音。那種滲透著個人身世之感的悲劇意識,使她能與時代生活中的悲劇氛圍相通,從而在更廣闊的歷史背景上臻于深廣。

張愛玲所擁有的深刻的悲劇意識,并沒有把她引向西方現代派文學那種對人生徹底絕望的境界。個人氣質和文化底蘊最終決定了她只能回到傳統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傷、自戀,因此在生活中,她時而在世俗的喧囂中沉浸,時而又陷入極度的寂寞中,最后孤老死去。張愛玲的悲劇人生讓我們看到了悲觀對一個人的戕害是多么慘重。

四周都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沙漠。水已經都喝完了,兩個結伴而行的人身陷沙漠中找不到出去的路。水,水,最要緊的是找到水,已經有一個人因為中暑而不能行動了。同伴把一支槍遞給中暑者,再三吩咐:“你不要走動,槍里有5顆子彈,我走后,每隔兩小時你就對空中鳴放一槍,槍聲會指引我前來與你會合。”說完,同伴滿懷信心地找水去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還看不到同伴的身影。躺在沙漠里的中暑者開始懷疑:同伴能找到水嗎?能聽到槍聲嗎?他會不會丟下自己這個“包袱”獨自離去?

暮色降臨的時候,槍里只剩下一顆子彈了,而同伴還沒有回來。中暑者確信同伴拋下他離去了,自己只能等待死亡。他痛苦極了,又害怕極了,他仿佛已經看到沙漠里的禿鷹飛來,狠狠地啄瞎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體……終于,中暑者徹底崩潰了,他拿起槍,將最后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太陽穴。

槍聲響過不久,同伴提著滿壺清水,領著一隊駱駝商旅趕來,找到了中暑者溫熱的尸體。中暑者不是被沙漠的惡劣環境吞沒,而是被自己的惡劣心境毀滅了。

其實,很多事情也是這樣,樂觀情緒總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而悲觀的心理則會使人眼前的一切變得灰暗。

悲觀者和樂觀者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是一個兩種見解的典型范例。有兩個見解不同的人在爭論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希望是什么?

悲觀者說:是地平線,就算看得到,也永遠走不到。

樂觀者說:是啟明星,能告訴我們曙光就在前頭。

第二個問題——風是什么?

悲觀者說:是浪的幫兇,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處。

樂觀者說: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勝利的彼岸。

第三個問題——生命是不是花?

悲觀者說:是又怎樣,開敗了也就沒了!

樂觀者說:是,它能留下甘甜的果。

突然,天上傳來了上帝的聲音,也問了3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一直向前走,會怎樣?

悲觀者說:會碰到坑坑洼洼。

樂觀者說:會看到柳暗花明。

第二個問題——春雨好不好?

悲觀者說:不好!野草會因此長得更瘋!

樂觀者說:好,百花會因此開得更艷!

第三個問題——如果給你一片荒山,你會怎樣?

悲觀者說:修一座墳塋!

樂觀者反駁:不!種滿山綠樹!

于是上帝給了他們兩樣禮物:

給了樂觀者成功,給了悲觀者失敗。

同樣是人,卻會有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不同的人生態度會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風景,不同的世界觀會導致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無論面對怎樣的環境,有著怎樣的困難,都不能放棄自己的信念,而要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戰,絕不能讓悲觀擋住了陽光。

用陽光驅除內心的黑暗

有些人僅僅因為打翻了一杯牛奶或輪胎漏氣就神情沮喪、失去控制,這不值得,甚至有些愚蠢,但這種事不是天天在我們身邊發生嗎?

有一個美國旅行者在蘇格蘭北部過節的故事。旅行者問一位坐在墻邊的老人:“明天天氣怎么樣?”老人看也沒看天空就回答說:“是我喜歡的天氣。”旅行者又問:“會出太陽嗎?”“我不知道。”老人回答道。“那么,會下雨嗎?”“我不想知道。”老人又回答道。這時旅行者已經完全被搞糊涂了。“好吧,”他說,“如果是你喜歡的那種天氣的話,那會是什么天氣呢?”老人看著美國旅行者,說:“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沒法控制天氣了,所以不管天氣怎樣,我都會喜歡。”

別為你無法控制的事情煩惱,你有能力決定自己對事件的態度。如果你不控制它們,它們就會控制你。

所以別把牛奶灑了當作生死大事來對待,也別為一只癟了的輪胎苦惱萬分,既然已經發生了,就當它們是你的挫折吧。但它們只是小挫折,每個人都會遇到,你對待它的態度才是重要的。不管此時你想取得什么樣的成績,不管是創建公司還是為好友準備一頓簡單的晚餐,事情都有可能會弄砸了。如果面包放錯了位置,如果你失去了一次升職的機會,預先把它們考慮在內吧。否則,它會毀了你取勝的信心。

一樣的事情,可以選擇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選擇往積極的方面想,并做出積極的努力,就一定會看到前方獨好的風景。

魯濱遜太太這樣描述她曾有過的經歷:

“美國慶祝陸軍在北非獲勝的那一天,我接到國防部送來的一封電報,說我的侄兒——我最愛的一個人——在戰場上失蹤了。過了不久,又來了一封電報,說他已經死了。”

“我悲傷得無以復加。在那件事發生以前,我一直覺得生命很美好,我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并努力帶大了這個侄兒。在我看來,他代表了年輕人美好的一切。我覺得我以前的努力,現在都有很好的收獲……然而當我收到了這些電報,我的整個世界都粉碎了,我覺得再也沒有什么值得我活下去。我開始忽視自己的工作、忽視朋友,我拋開了一切,既冷漠又怨恨。為什么我最疼愛的侄兒會離我而去?為什么一個這么好的孩子——還沒有真正開始他的生活——就死在戰場上?我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我悲痛欲絕,決定放棄工作,離開我的家鄉,把自己藏在眼淚和悔恨之中。”

“就在我清理桌子、準備辭職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一封我已經忘了的信——從我這個已經死了的侄兒那里寄來的信。那是幾年前我母親去世的時候,他給我寫來的一封信。‘當然我們都會想念她的,’那封信上說,‘尤其是你。不過我知道你會撐過去的,僅以你個人對人生的看法,就能讓你撐得過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你教我的美麗的真理:不論活在哪里,不論我們分離得有多么遠,我永遠都會記得你教我要微笑,要像一個男子漢一樣承受所發生的一切。’”

“我把那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覺得他似乎就在我的身邊,正在向我說話。他好像在對我說:‘你為什么不照你教給我的辦法去做呢?撐下去,不論發生什么事情,把你個人的悲傷藏在微笑底下,繼續過下去。’”

“于是,我重新回去開始工作。我不再對人冷淡無禮。我一再對自己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沒有能力去改變它,不過我能夠像他所希望的那樣繼續活下去。’我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我寫信給前方的士兵——給別人的兒子們。晚上,我參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興趣,結交新的朋友。朋友們都不敢相信發生在我身上的種種變化。我不再為已經永遠過去的那些事悲傷,我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快樂——就像我侄兒要我做到的那樣。”

魯濱遜太太講完這些話,嘴角泛起一絲笑意。

心里裝著哀愁,眼里看到的就全是黑暗,只有拋棄已經發生的令人不痛快的事情或經歷,才能迎來新心情下的新樂趣。

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如果我們需要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顛簸,就要學會化解與消釋所有的困難與不幸,這樣我們才能夠活得更加長久,我們的人生之旅才會更加順暢、更加開闊。

悲觀的陰云從何而來

現代人越來越容易感染悲觀的情緒。悲觀的人看不到漫天飄灑的云彩的美麗,而只會一味地擔心天會下雨;看不到拳擊手被擊倒后爬起來的頑強,而只會為他的傷痕累累而心悸。對于這種人,一個很小的打擊也足以使他絕望,令他一敗涂地。

方方是一個年輕的女孩,但她并沒有同齡人的陽光心態,悲觀總是縈繞著她,她時常覺得生活沒有目標。最近這種情緒越來越強烈,她好像做什么都提不起勁,感覺很孤獨,周圍的環境也讓她覺得很無趣。她也想改變,但又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很消極,于是她越來越自卑,不愛說話,自然也就顯得有些孤僻。她也是個愛思考的人,曾用很長一段時間來思考活著的意義,但她發現自己找不到答案。她覺得很迷惘,眼看就要大學畢業了,她不知道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在心理咨詢室里,她對心理醫生說:“我從小家庭就很不幸,可以說是在同學和鄰居的指指點點下長大的。我從小心里就充滿了自卑,很封閉、很悲觀,導致了我從來不敢主動去交朋友,而別人看我外表冷漠,也不敢和我交流。現在長大了,美麗的外表使我有了不少追求者,也減少了很多自卑。我也愛上了一個男孩,他現在是我的男朋友,可是我總是很悲觀,認為我們早晚會分開。他開始還忍著,可現在經常因為這個和我吵,我也知道自己過分了,可我就是悲觀。”

方方的煩惱正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悲觀。悲觀是一種有害的心理狀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賽利格曼認為,悲觀的人對失敗的看法與樂觀的人有所不同,具體來說就是:

第一,時間難度上,悲觀的人把失敗解釋成永久性的;而樂觀的人則傾向于認為失敗是暫時的,下次就會好了。

第二,從空間維度上,悲觀的人把失敗解釋成普遍的,如果某個階段目標失敗了,就會認為自己會在所有目標中都失敗;而樂觀的人則不會將失敗普遍化,他們認為某個目標沒實現,只是說明自己在這個方面需要進一步努力,與其他目標無關。

第三,悲觀的人傾向于將失敗解釋為個人原因,認為自己要對失敗完全負責。而樂觀的人則認為失敗雖然有個人原因,但個人的原因不是唯一導火線,有時一些無法抗拒的力量和運氣也影響著成敗。

賽利格曼的理論向我們提示,只要改變對失敗的看法,就能使悲觀者有信心去重新面對現實,樹立學習、生活的目標。

其實,悲觀的心態并不可怕,只要你決定調整自己的心態,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1.越擔驚受怕,就越容易遭災禍。因此,一定要懂得積極態度所帶來的力量,要相信希望和樂觀能引導你走向勝利。

2.即使處境危險,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放棄取得微小勝利的努力。你越樂觀,克服困難的勇氣就越大。

3.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有幽默感的人才有能力輕松地克服厄運,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霉念頭。

4.既不要被逆境困擾,也不要幻想出現奇跡,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全力以赴去爭取勝利。

5.不管多么嚴峻的形勢向你逼來,你都要努力去發現有利的因素。之后,你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有很多小的成功,這樣,自信心自然也就增長了。

6.不要把悲觀作為保護你失望情緒的緩沖器。樂觀是希望之花,能賜人以力量。

7.當你失敗時,你要想到你曾經多次獲得過成功,這才是值得慶幸的。如果10個問題你做對了5個,那么還是完全有理由慶祝一番的,因為你已經成功地解決了5個問題。

8.在閑暇時間,你要努力接近樂觀的人,觀察他們的行為。通過觀察,你就能培養起樂觀的態度,樂觀的火種會慢慢地在你內心點燃。

9.要知道,悲觀不是天生的。就像人類的其他態度一樣,悲觀不但可以減輕,而且通過努力,它還能轉變成一種新的態度——樂觀。

樂觀者眼里沒有失敗

要想成功,必須首先知道失敗的含義,確切地說,成功與失敗都無固定的定義,同時又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們有待于你去認識、去體會。人生的光榮不在于永不失敗,而在于屢仆屢起。只要站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就是成功。

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同樣經歷過挫折與失敗的考驗。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也遭受過同學們和老師的取笑,甚至辱罵。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從學生做的一大堆泥鴨子、布娃娃、蠟水果等作品中拿出一只很不像樣的小木板凳,氣憤地問:“你們誰見過這么糟糕的板凳?我想,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板凳了。”愛因斯坦回答道:“有的。”然后他從書桌里拿出兩只更不像樣的板凳說:“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現在交給老師的是第三次做的,它并不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只強些吧!”

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把習作送給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看。由于寫作質量不高,福樓拜不客氣地要他把稿子燒掉,并勸他踏踏實實地從學習觀察社會的基本功做起。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莫泊桑終于成為寫短篇小說的大師。

羅曼·羅蘭是18世紀著名作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他的第一篇小說《童年的戀愛》送給當時一位權威批評家看時也遭到否定。雖然他一時氣得把原稿撕得粉碎,但他并沒有灰心,而是繼續堅持寫作,終于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我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蓋叫天,為了表現武松的英姿,曾在眼皮中間撐兩根火柴棒來練習把眼睛睜圓。為了使腿部筆直,他走路時在腿彎處綁上兩根削尖的竹筷子。不知經歷了多少挫折和失敗,不知嘗了多少辛酸苦辣,終于練成了戲臺上的“活武松”。

挫折和失敗,都是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一切挫折和失敗,都為成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經驗教訓與契機。一位作家說:“對苦難的一次承擔,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壯大。”每一個有識之士、有志之士,都不應在挫折和失敗面前逃遁、沉淪,而應在挫折和失敗中崛起、抗爭,在挫折和失敗中自強不息,才能促使人的精神走向理性、走向成熟。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孩子苦惱。因為他的兒子已經十五六歲了,卻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于是,父親去拜訪一位禪師,請他訓練自己的孩子。禪師說:“你把孩子留在我這里,3個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訓練成真正的男人。不過,這3個月里面,你不可以來看他。”父親同意了。

3個月后,父親來接孩子。禪師安排孩子和一個空手道教練進行一場比賽,以展示這3個月的訓練成果。

教練一出手,孩子便應聲倒地。他站起來繼續迎接挑戰,但馬上又被打倒,他就又站起來……就這樣來來回回一共16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孩子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父親說:“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里受訓3個月,看到的結果是他這么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

禪師說:“我很遺憾,因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又立刻站起來的勇氣和毅力呢?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啊!”

我國古代哲人說,境由心造。的確,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事情,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如果我們在做事情之前想著一定能夠成功,那么我們就會充滿信心;如果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失敗的情形,我們就會失敗;如果我們沉浸在自憐里,別人就會有意躲開我們……

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時應該選擇積極的態度,用心去找出問題的根源,然后果斷地采取各種措施加以解決,而不是發瘋似的在小圈里打轉,像一艘在大海中迷失方向的小船。卡耐基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在衣襟上插著花,昂首闊步地向前走,那么他就永遠不會成為失敗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卢氏县| 镇远县| 凌海市| 泊头市| 慈利县| 湖口县| 呼和浩特市| 嘉祥县| 辽阳市| 吕梁市| 凤山县| 青浦区| 边坝县| 沭阳县| 扎囊县| 乌审旗| 和田市| 鄂托克前旗| 江津市| 景宁| 龙江县| 闽清县| 大邑县| 航空| 柞水县| 榆中县| 隆回县| 闵行区| 龙川县| 岐山县| 柳林县| 德清县| 永寿县| 历史| 凤山县| 山阴县| 新巴尔虎左旗| 襄垣县| 崇礼县| 宁安市|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