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蚌含沙孕珍珠,人受苦醞成就
- 包容:成就人生的智慧
- 宿文淵編著
- 11938字
- 2019-08-23 09:27:07
心境平和,對自己說“不要緊”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不如意的事,學會對自己說“沒關系”,會讓你的生命更有光彩。
田麗曾經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孩,面臨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常常會覺得孤立無援,然而一位教授的一節課,卻讓她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看法。
有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學教授在田麗的班上說:“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對你們的教學和生活都會幫助,而且可使人心境平和,這三個字就是:‘不要緊’。”
田麗領會到了那句三字箴言所蘊涵的智慧,于是便在筆記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不要緊”三個大字。她決定不讓挫折感和失望破壞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來,她的心態遭到了考驗。她愛上了英俊瀟灑的周云。他對她很要緊,田麗確信他是自己的白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周云溫柔婉轉地對田麗說,他只把她當作普通朋友。田麗以他為中心構想的世界當時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田麗在臥室里哭泣時,覺得記事簿上的“不要緊”那幾個字看來很荒唐?!耙o得很,”她喃喃地說,“我愛他,沒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第二天早上田麗醒來再看到這三個字之后,就開始分析自己的情況:到底有多要緊?周云很重要,自己很要緊,我們的快樂也很要緊。但自己會希望和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結婚嗎?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田麗發現沒有周云自己也可以生活。田麗覺得自己仍然能快樂,將來肯定會有另一個人進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沒有,她也仍然能快樂。
幾年后,一個更適合田麗的人真的來了。在興奮地籌備婚禮的時候,她把“不要緊”這三個字拋到九霄云外。她不再要這三個字了,她覺得以后將永遠快樂,她的生命中不會再有挫折和失望了。
婚姻生活和生兒育女不會有挫折失望?這當然不可能。有一天,丈夫和田麗得到一個壞消息:他們破產了。
丈夫把信念給田麗聽了之后,她看到他雙手捧著額頭。她感到一陣凄酸,胃像扭作一團似的難受。田麗想起那句三字箴言:“不要緊?!彼睦锵耄骸罢娴?,這一次可真的是要緊!”
可是就在這時候,小兒子用力敲打他的積木的聲音轉移了田麗的注意力。他看見媽媽看著他,就停止了敲擊,對她笑著,那副笑容真是無價之寶。田麗把視線越過他的頭望出窗外,有兩個小孩正在興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她們的后面,田麗家的幾棵洋槐樹映襯著無邊無際的晴朗碧空。田麗覺得自己的胃不痛了,心情也恢復了平和,她還感到自己在微笑。于是她對丈夫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損失的只是金錢。實在‘不要緊’?!?
生命中有很多突發的變故,會給我們的心靈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多人會因為這些壓力而變得一蹶不振,甚至會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氣。
卡耐基曾說:“正如楊柳承受風雨,水適于一切容器一樣,我們也要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對于那些必然之事我們要學會主動而輕快地承受?!泵鎸@些人生的狂風暴雨,如果我們都能夠對自己說一句“不要緊”,然后平靜地接受它,時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那么這些人生困難終將過去。
以游戲之心看待挫折
我們從小就學會了做游戲,游戲本身,就是在不斷戰勝挫折與失敗中獲取一種刺激與歡樂。假如沒有挫折與失敗,再好的游戲也會索然無味。人生就如一場游戲,我們作為其中的玩家,真的能像對待現實的游戲一樣對待它嗎?人們玩游戲,是尋找娛樂,是帶著挑戰的心情去面對游戲中的困難與挫折的,面對強大的對手,不斷地損傷受挫,但越是如此,越會興頭十足。試想,倘若人們在生活中,也有這么一種積極向上的游戲心態,那么失敗后,就不會顯得那般沉重和壓抑。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將挫折變成一種游戲呢?那樣便會讓痛苦沮喪的心情超然快活起來。二者其實并無差別,只是人們在游戲中身心放松,而在生活中過于緊張。
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但命運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必有失,就看你能不能往好處想。
一個病入膏肓的婦人,整天想象死亡的恐怖,心情壞到了極點。哲學家藍姆·達斯去安慰她,說:“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時間去想死,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考慮如何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間呢?”
他剛對婦人說時,婦人顯得十分惱火,但當她看出藍姆·達斯眼中的真誠時,便開始慢慢地領悟他話中的誠意?!罢f得對,我一直都在想著怎么死,完全忘了該怎么活了。”她略顯高興地說。
一個星期之后,那婦人還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對藍姆·達斯說:“這一個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陣子幸福多了?!?
“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婦人學會了心往好處想,所以在離開人世前仍能感到一絲幸福;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樣,一味想死,那她只能痛苦地離開人世。
心往好處想,不論何時,不論何事。人可以沒有名利,沒有金錢,但必須擁有美好的心情。
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在陽光普照的公園里,許多小孩正快樂地游戲,其中一個小女孩不知絆到了什么東西,突然摔倒了,并開始哭泣。這時,旁邊有一個小男孩立即跑過來,別人都以為這個小男孩會伸手把摔倒的小女孩拉起來或安慰鼓勵她站起來。但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小男孩竟在哭泣的小女孩身邊故意摔了一跤,同時一邊看著小女孩一邊笑個不停。淚流滿面的小女孩看到這情景,也覺得好笑,于是破涕為笑了。
將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難視為游戲,不是為了游戲人生,而是為了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現實,從而克服困難。笑看憂愁,笑看人生,如此而已!
“出丑”是“出眾”之母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這樣一句話來鼓勵自己: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于是,一些人就開始拼命工作,希望能用100%的汗水換來那1%的天分。其實,如果能用汗水彌補的天分,就不是真正的天分了。這個世界上,畢竟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天才。所以,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只能在99%里過活,我們的成長總是要伴隨著一些無謂的辛苦和無趣的笑話的。
人們都想使自己聰明,都怕在眾人面前出丑。這似乎是截然對立的兩件事,聰明人絕不會出丑,出丑的人必然是笨蛋。然而,實際生活并非如此。聰明的人有時簡直如同一個大傻瓜,他們當眾出丑,卻若無其事,他們被人嗤笑卻自得其樂;然而,他們就這樣走向了成功。羅茜讀書時網球打得不好,所以老是害怕打輸,不敢與人對壘,至今她的網球技術仍然很蹩腳。羅茜有一個同班同學,她的網球比羅茜打得還差,但她不怕被人打下場,越是輸越打,后來成了令人羨慕的網球手,成了大學網球代表隊隊員。
聰明是令人羨慕的,出丑總使人感到難堪。但是,聰明是在無數次出丑中練就的,不敢出丑,就很難聰明起來。
那些勇敢地去干他們想干的事的人是值得贊賞的,即使有時在眾人面前出了丑,他們還是灑脫地說:“哦,這沒什么!”就是這么一類人,他們還沒學會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網球場;他們還沒學會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尋找舞伴;他們甚至沒有學會屈膝或控制滑板,就站上了滑道。
艾米只會說幾句法語,她卻毅然飛往法國去做一次商業旅行。雖然人們曾告誡她:巴黎人是看不起不會講法語的人,但她堅持在展覽館、在咖啡店、在愛麗舍宮用法語與每個人交談。難道她不怕結結巴巴,不怕語塞傻笑、出丑嗎?一點也不。因為艾米發現,當法國人對她使用的虛擬語氣大為震驚之后,許多人都熱情地向她伸出手來,為她的“生活之樂”所感染,從她對生活的努力態度中得到極大的樂趣。他們為艾米喝彩,為所有有勇氣做一切事情而不怕出丑的人歡呼。
生活中有些人由于不愿成為初學者,就總是拒絕學習新東西。他們因為害怕“出丑”,寧愿閉塞自己,限制自己的樂趣,禁錮自己的生活。
若要改變自己的生活位置,總要冒出丑的風險。除非你決心在一個地方、一個水平上“釘死”了。不要擔心出丑,否則你就會無所作為,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樣不會心緒平靜、生活舒暢。你會受到囿于靜止的生活而又時時渴望變化的愿望的痛苦煎熬。我們也許應該記住這一點,由于我們害怕出丑,也許會失去許多機會而感到后悔。我們應該記住法國的一句諺語:“一個從不出丑的人并不是一個如他自己想象的聰明人?!?
不要抱怨一時的困境
奎爾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修理這活太臟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奎爾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奎爾每時每刻都窺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奎爾一同進廠的三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奎爾,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生活中你會遇到許多才華橫溢的失業者,當你和這些失業者交流時,你會發現,這些人對原有工作充滿了抱怨、不滿和譴責。要么就怪環境條件不夠好,要么就怪老板有眼無珠,不識才……總之,牢騷一大堆,積怨滿天飛。殊不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吹毛求疵的惡習使他們丟失了責任感和使命感,只對尋找不利因素興趣十足,從而使自己發展的道路越走越窄。他們與公司格格不入,變得不再有用,只好被迫離開。如果不相信,你可以立刻去詢問你所遇到的任何10個失業者,問他們為什么沒能在所從事的行業中繼續發展下去,10個人當中至少有9個人會抱怨舊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的真正原因。
提及抱怨與責任,有位企業領導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愛抱怨的人沒有胸懷,很難擔當大任?!弊屑氂^察任何一個管理健全的機構,你會發現,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想象一下,船上水手如果總不停地抱怨:這艘船怎么這么破,船上的環境太差了,食物簡直難以下咽,以及有一個多么愚蠢的船長……這時,你認為,這名水手的責任心會有多大?對工作會盡職盡責嗎?假如你是船長,你是否敢讓他做重要的工作?
如果你受雇于某個公司,就發誓對工作竭盡全力、主動負責吧!只要你依然還是整體中的一員,就不要譴責它,不要傷害它,否則你只會詆毀你的公司,同時也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如果你對公司、對工作有滿腹的牢騷無從宣泄時,做個選擇吧。一是選擇離開,到公司的門外去宣泄;二是選擇留下。當你選擇留在這里的時候,就應該做到在其位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上來,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努力。記住,這是你的責任。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很多是自己無法把握的,如工作不被認同、才能不被發現、職業發展受挫等等。在這一現實面前,任何急躁、抱怨都沒有益處,只有坦然地接受現實并戰勝眼前的痛苦,才能使自己的事業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博大的心量可以稀釋一切痛苦煩惱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年輕的小和尚,他過得很不快樂,整天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唉聲嘆氣。后來,他對師父說:“師父啊!我總是煩惱,愛生氣,請您開示開示我吧!”
老和尚說:“你先去集市買一袋鹽?!?
小和尚買回來后,老和尚吩咐道:“你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化后,喝上一口?!毙『蜕泻韧旰螅虾蜕袉枺骸拔兜廊绾??”
小和尚皺著眉頭答道:“又咸又苦。”
然后,老和尚又帶著小和尚來到湖邊,吩咐道:“你把剩下的鹽撒進湖里,再嘗嘗湖水?!钡茏尤鐾犒},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老和尚問道:“什么味道?”
“純凈甜美?!毙『蜕写鸬馈?
“嘗到咸味了嗎?”老和尚又問。
“沒有。”小和尚答道。
老和尚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小和尚說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鹽的咸味,我們所能感受和體驗的程度,取決于我們將它放在多大的容器里。”小和尚若有所悟。
老和尚所說的容器,其實就是我們的心量,它的“容量”決定了痛苦的濃淡,心量越大煩惱越輕,心量越小煩惱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忍不得,受不得,裝不下大格局。有成就的人,往往也是心量寬廣的人,看那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古圣大德,都為人類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其實,我們每個人一生中總會遇到許多鹽粒似的痛苦,它們在蒼白的心空下泛著清冷的白光,如果你的“容器”有限,就和不快樂的小和尚一樣,只能嘗到又咸又苦的鹽水。
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他的成就就有多大,不為一己之利去爭、去斗、去奪,掃除報復之心和嫉妒之念,則心胸廣闊天地寬。當你能把虛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時,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天空一樣博大。無論榮辱悲喜、成敗冷暖,只要心量放大,自然能做到風雨不驚。
寒山曾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之?”拾得答道:“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如果說生命中的痛苦是無法自控的,那么我們唯有拓寬自己的心量,才能獲得人生的愉悅。通過內心的調整去適應、去承受必須經歷的苦難,從苦澀中體味心量是否足夠寬廣,從忍耐中感悟暗夜中的成長。
心量是一個可開合的容器,當我們只顧自己的私欲,它就會愈縮愈小;當我們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它又會漸漸舒展開來。若事事斤斤計較,便把自心局限在一個很小的框框里。這種處世心態,既輕薄了自身的能力,又輕薄了自己的品格。
心量是大還是小,在于自己愿不愿意敞開。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樣,它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小如微塵。我們的心,要和海一樣,任何大江小溪都要容納;要和云一樣,任何天涯海角都愿遨游;要和山一樣,任何飛禽走獸,都不排拒;要和路一樣,任何腳印車軌都能承擔。這樣,我們才不會因一些小事而心緒不寧、煩躁苦悶!
學會接受不可更改的事實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紀的教堂遺跡,里面有這樣一句讓人過目不忘的題詞:“事必如此,別無選擇?!泵\中總是充滿了不可捉摸的變數,如果它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當然是很好的,我們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卻往往并非如此,有時,它帶給我們的會是可怕的災難,這時如果我們不能學會接受它,反而讓災難主宰了我們的心靈,那生活就會永遠地失去陽光。
瓊妮小姐是新西蘭一位建筑商的女兒,移居美國后,曾在休斯敦一家電視臺工作,1990年起任CNN攝影記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薩拉熱窩進行戰地采訪。在那里,曾有多名記者喪生。
瓊妮在薩拉熱窩逗留6個星期后,已經習慣周圍的流彈,一天清早,一顆子彈擊穿車玻璃,正好擊中她的臉部,幾乎掀掉了她的半邊臉,她的顴骨被打得粉碎,牙齒沒有了,舌頭被打斷。送到診所時,大夫們直搖頭,認為她不行了。經過20多次手術后,她又奇跡般地回到了工作崗位。這時的她,下頜仍無感覺,臉部還留著彈片,體重減輕了8公斤。令大家吃驚的是,她要求重返薩拉熱窩。她幽默地說:“說不定我還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齒。”她甚至想認識一下當初襲擊她的槍手。有人問她,見到那個槍手后怎么辦。她說:“我會請他喝一杯,問他幾個問題,比方說當時距離有多遠?!?
瓊妮面對厄運的樂觀態度證明她是一個具有堅韌毅力的女孩,正是這種樂觀的性格,使她能夠迅速擺脫挫折的陰影,積極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說:“完全接受已經發生的事,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闭苋苏f:“太陽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則不能,若有就去尋找;若無,就忘掉它。”
快樂是什么?快樂是血、淚、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說:“只有受過寒冷的人才感覺得到陽光的溫暖,也只有在人生戰場上受過挫敗、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貴,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樂?!?
托爾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懺悔》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頭頂上那只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兩只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這人摘下草莓,塞進嘴里,自語道:“多甜?。 鄙M程中,當痛苦、絕望、不幸和危難向你逼近的時候,你是否還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塵世永遠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樂”是禁欲主義編撰的用以蠱惑人心的謊言,苦中求樂才是快樂的真諦。
當你對生活感到絕望的時候,請再等待3天,希望便會出現。
應邀訪美的女作家在紐約街頭遇見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很虛弱,但臉上卻滿是喜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說:“你看起來很高興?!?
“為什么不呢?一切都這么美好?!?
“你很能承擔煩惱?!迸骷矣终f。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復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3天,一切就恢復正常了。”
英格蘭的婦女運動名人格麗·富勒曾將一句話奉為真理:“我接受整個宇宙?!笔堑?,你我也應該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即使我們不接受命運的安排,也不能改變事實分毫,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成功學大師卡耐基也說:“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情況。我像個蠢蛋,不斷作無謂的反抗,結果帶來無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慘。終于,經過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實?!?
面對現實,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機會,我們就應該奮斗!但是,當我們發現情勢已不能挽回時,我們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絕面對,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不能改變環境,就學著適應它
諸葛亮說:“腐儒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杰?!?
什么是識時務呢?識時務即指認清事物的變化方向,了解問題的特征,就如同垂釣之人了解魚的習性,湘菜館老板了解湘菜的發展趨勢一樣。懂得這樣做的人才是高明之人,才堪稱俊杰。
很多人都在問:“社會變化了,我能夠做什么?”這個問題給很多人造成了心理障礙,讓他們陷入了痛苦的深淵。
如果你的天賦和內心要求你從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個木匠;如果你的天賦和內心要求你從事醫學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名醫生。人的生存離不開環境,環境一旦變化,我們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以適應這種變化,這是生存的客觀法則。
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有時甚至會阻礙、限制我們欲望和能力的發展。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能力、有辦法來適應環境,使之滿足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求,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剛剛畢業于某高校音樂學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國企的工會做宣傳工作。剛開始,他很苦惱,認為自己的專業才能與工作不對口,在這里長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會被耽誤,而且自己的專長也可能荒廢。于是,他四處活動,想調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單位。可是,幾經折騰,終未成功。最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這個工作崗位上,并發誓要改變“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況。他找到單位工會主席,提出了自己要為企業籌建樂隊的計劃。正好這個企業剛從低谷走出來,扭虧為盈,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自然也想大張旗鼓地宣傳企業形象,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計劃。他來了精神,跑基層、尋人才、買器具、設舞臺、辦培訓,不出半年,就使樂團初具了規模。兩年以后,這個企業樂團的演奏水平已成為全市一流,而且堪與專業樂團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較高的樂隊經理。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變了自己所處的環境,化劣勢為優勢,不但開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養了自己的領導管理才能,為他以后尋求更大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適應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了適應環境的決心和勇氣,肯定能夠想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但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卻不這樣,他們改變不了環境,也不利用環境去努力尋找、開創新的機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把自己逼到了死角,一生難有任何作為。
其實,我們經常會身處一個陌生、被動的環境中,而環境本身往往又是不容易被改變的。這時正確的做法就是適應環境,在適應中改變自己、提升自己。
“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碑斈銦o法改變身處的環境時,就應該以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去適應它,在你付出勤奮、敬業后,便會發現成功已悄然來臨。如果有一天你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你應該自豪地對自己說:“我掌握了命運,這都是我適時調整自己的結果?!?
一個人要想生存,要想成為強者,就必須跟著時代的步伐一起前進。也就是說,我們要想改變生存環境,必須首先順應生存環境的發展變化。如果一個人想改變生存環境,卻不能首先順應環境的發展變化,那么,想改變環境的目的則是不可能達到的。
關上一道門后,總有另一扇窗打開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不能保證事業一帆風順。很多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自身的經驗、才能都尚在成長之中,加上社會上競爭激烈,各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盡相同,這期間面試遭淘汰,或者工作不適被辭退,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必為此屈辱不堪,耿耿于懷。生活中誰都難免遭遇到挫折,只要你樹立信心,繼續努力,生活中,肯定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在面試中,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壞事,這家單位不要你,總會有一家適合你的“伯樂”。路正在腳下,即使我們被單位解聘淘汰了也不用去計較,走過去,前面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著我們。
西婭在維倫公司擔任高級主管,待遇優厚。很長一段時間,她都為到底去什么地方度假而煩惱。但是情況很快就變得糟糕起來。為了應對激烈的競爭,公司開始裁員,西婭也在其中。那一年,她43歲。
“我在學校一直表現不錯!”她對好友墨菲說,“但沒有哪一項特別突出。后來,我開始從事市場銷售。在30歲的時候,我加入了那家大公司,擔任高級主管?!?
“我以為一切都會很好,但在我43歲的時候,我失業了。那感覺就像有人給了我的鼻子一拳。”她接著說,“簡直糟糕透了?!?
西婭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語氣也沉重了許多。“有一段時間,我不能接受自己失業的事實。躲在家里,不敢出門,因為每當看到忙碌的人們,我都會覺得自己沒用,脾氣也越來越大,孩子們也越來越怕我。情況似乎越來越糟糕。但就在這時,轉機出現了。一個月后,一個出版界的朋友問我,如何向化妝業出售廣告。這是我擅長的東西。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建議,出謀劃策?!?
兩年后,西婭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她已經不再是一個打工者,而是成了一個老板,收入自然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被裁員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那絕對不是地獄。也許,對你自己來說,可能還是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比如現在的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我記得那句名言: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暫時的不成功。”西婭真誠地對墨菲說。
當生活為你關上一扇門時,上帝同時又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生活在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我們應該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迎接挑戰。世界充滿了就業的機遇,也充滿了被淘汰的可能。被淘汰不一定是壞事,也許這正是上帝在以另一種方式告訴你,你未盡其才,你需要尋找更適合你發展的空間。即使你的淘汰確實是因為你的能力暫時不足,只要你再接再厲,努力去爭取,誰能說你的明天會不如現在呢?
直面苦難,包容殘缺
面對人生意外來臨的苦難,我們應該不被其嚇倒,敢于面對,敢于承擔。對于當事人來說,本該可以避免的——如果當時能多克制自己一下,耐心一點,言語方式都柔婉一些,總之,如果有一顆包容的心,類似的悲劇就不會發生。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從越戰歸來的士兵從舊金山打電話給他的父母,對他們說:“爸媽,我回來了,可是我有個請求。我想帶一個朋友同我一起回家?!薄爱斎缓冒 !备改富卮?,“我們會很高興見到他的。”
不過兒子接下去說:“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訴你們,他在越戰里受了重傷,少了一條胳膊和一只腳。他現在走投無路,我想請他回來和我們一起生活?!备赣H沉默了一會兒,說:“兒子,我很遺憾,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幫他找個安身之處。”
兒子的聲音有些顫抖:“難道你們不能接受一個殘疾人和你們生活在一起嗎?”父親說:“兒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么。像他這樣殘障的人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負擔。我們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不能就讓他這樣破壞了。我建議你先回家,然后就忘了他吧,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而這是不應該和我們糾纏在一起的。”兒子沉默了,掛斷了電話。之后,他的父母再也沒有收到他的消息。
過了一段時間,焦急的父母接到了來自舊金山警局的電話,告訴他們親愛的兒子已經墜樓身亡了。警方認為這只是單純的自殺案件,傷心欲絕的父母飛往舊金山,在警方的帶領下去停尸間辨認兒子的遺體。那的確是他們的兒子,可是,令他們不能置信的是,兒子居然只有一條胳臂和一條腿。
如果那對父母能包容一些,同意接納兒子所謂的朋友,那他們也就不會永遠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對于我們來說,接受那些健康、美麗、聰明、富裕的人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接受不如我們健康、美麗、聰明或富裕的人就比較不容易了。我們幾乎是下意識地會回避那些不如我們的人,因為害怕他們會攪亂我們平靜的生活。這,難道不是自私嗎!
生活中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們要做一個能包容、心態坦然的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人,在任何苦難之前都要堅持住,永遠、永遠不被擊倒。
原來我們可以如此幸運
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碑斈憬邮茏约?、熱愛自己時,你的心里就充滿了陽光;而當你排斥自己、討厭自己時,你的心靈就會被冰雪覆蓋。你要知道,微不足道的一點煩惱也可以染黑你的整個生活。
據說,有一個富翁,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便讓他到當地最貧窮的村落住了一個月。一個月后,孩子精神飽滿地回家了,臉上并沒有帶著“下放”的不悅,讓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議。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領悟,問兒子:“怎樣?現在你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們過得這么好吧?”
兒子說:“是的,他們過的日子比我們還好。因為,我們晚上只有燈,他們卻有滿天星空。我們必須花錢才買得到食物,他們吃的卻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種的免費糧食?!?
“我們只有一個小花園,對他們來說到處都是花園?!?
“我們聽到的都是噪音,他們聽到的都是自然音樂?!?
“我們工作時神經緊繃,他們一邊工作一邊大聲唱歌?!?
“我們要管理傭人、管理員工,他們只要管好自己?!?
“我們要關在房子里吹冷氣,他們在樹下乘涼?!?
“我們擔心有人來偷錢,他們沒什么好擔心的?!?
“我們老是嫌菜不好,他們有東西吃就很開心?!?
“我們常常失眠,他們睡得好安穩。所以,謝謝你,爸爸。你讓我知道,我們可以過得那么好?!?
踏入社會的年輕人,無論思想還是為人處世,都有甚多不成熟的地方,卻又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人人都能贊許他。但當這種想法不能實現時,他們就很輕易地陷入不如意的境地。
也許,你并不確切地了解自己幸運與否。沒關系,這兒有一份專家們的“全球報告”,來細細地對照一下吧:如果我們將全世界的人口壓縮成一個100人的村莊,那么這個村莊將有:57名亞洲人,21名歐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6人擁有全村財富的89%,而這6人均來自美國;80人住房條件不好;70人為文盲;50人營養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擁有電腦;1人(對,只有1人)擁有大學文憑。
如果我們從這種壓縮的角度來認識世界,我們就能發現:
假如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假如你在銀行有存款,錢包里有現鈔,口袋里有零錢,那么你屬于世界上8%最幸運的人。假如你父母雙全沒有離異,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時身體健康,沒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幾千萬人都幸運,他們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陽。假如你從未嘗試過戰爭的危險、牢獄的孤獨、酷刑的折磨和饑餓的煎熬,那么你的處境比其他5億人更好。假如你能隨便進出教堂或寺廟而沒有任何被恐嚇、強暴和殺害的危險,那么你比其他30億人更有運氣。假如你讀了以上的文字,說明你就不屬于20億文盲中的一員,他們每天都在為不識字而痛苦……
看吧,我們原來這么幸運。只要肯用心去面對,用心去體會,我們當下擁有的,足以幸福一生了。
學會豁達一些,在盯著他人財富的同時,也清點一下自己的所有,你會發覺,自己的運氣其實一點都不差。
從新的視角拍攝生活的樂趣
一少婦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船夫救起。船夫問:“你年紀輕輕,為何自尋短見?”“我結婚才兩年,丈夫就拋棄了我,接著孩子又病死了。您說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船夫聽了,想了一會兒,說:“兩年前,你是怎樣過日子的?”少婦說:“那時的我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煩惱……”“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沒有。”“那么你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到兩年前去了?,F在你又自由自在,沒有任何煩惱了,你還有什么想不開的?請上岸去吧……”
聽了船夫的話,少婦仿佛做了
一個夢,她揉了揉眼睛,想了想,心中豁然開朗。從此,她沒有再尋短見。她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有位哲人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的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而產生的?!边@句話很經典,它引導我們學會解脫。解脫的最好方式是面對不同的情況時,用不同的思路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因為事物都是多面性的,視角不同,所得的結果就不同。
要解決一切困難是一個美麗的夢想,但任何一個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而每一個矛盾只要找到了合適的介點,就可以把矛盾的雙方統一。這個介點不停地變幻,它總與那些處在痛苦中的人玩游戲。轉換看問題的視角,就是不能用同種方式去看所有的問題和問題的所有方面。如果那樣,你肯定會鉆進死胡同,離介點越來越遠,處在混亂的矛盾中不能自拔,就像故事中的那個少婦一樣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
活著是需要睿智的。如果你能換個視角看問題,你就會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換個視角看人生,你就會從容坦然地面對生活。當痛苦向你襲來的時候,不要悲觀氣餒,要尋找痛苦的原因、教訓及戰勝痛苦的方法,勇敢地面對多舛的人生。
換個視角看人生,你就不會為戰場失敗、商場失手、情場失意而頹廢,也不會為名利加身、贊譽四起而得意忘形。
換個視角看人生,是一種突破、一種解脫、一種超越、一種高層次的淡泊寧靜。換一個視角看待世界,世界無限寬大;換一種立場對待人事,人事無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