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型人格大全
- 廖春紅
- 6388字
- 2020-07-08 14:48:22
第二節 自我解析
——我是哪個層次的2號
2號發展的3種狀態
根據對2號性格者發展情況的分析,可以將其劃分為三種狀態:健康狀態,一般狀態,不健康狀態。在不同的狀態下,2號表現出不同的性格特點。
健康狀態
處于健康狀態的2號是內心平衡的人,懂得關注自己的需求,并懂得為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同時他們也能給予他人適當的幫助。對應的是2號發展層級的第一、第二、第三層級。
他們開朗熱情、真誠和善,富有同情心,喜歡關注他人的需求,并適時給予滿足,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關心照顧他人。
他們總是贊賞和鼓勵他人,善于發現他人身上的優點,卻常常忽視了自己身上的優點。
他們能夠包容他人的缺點和錯誤,并幫助他人努力規避性格中的缺陷,全心全意地幫助他人發展。
在最佳狀態下,他們有一種徹底的無私、謙卑和利他精神,對自己和他人都可以付出無條件的愛,能讓身邊的人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洋溢和寬厚仁慈。
一般狀態
處于一般狀態的2號是一個內心充滿不滿的人,他們會為了討好他人而放棄自我,壓抑自我的需求,容易變成抑郁癥患者。對應的是2號發展層級的第四、第五、第六層級。
為了接近他人,他們總是特別熱衷于“活躍氣氛”,顯得過分熱心和友善,感情過分外露,也過分充滿“善意”。
為了贏得他人對自己的認可,他們會使出許多誘惑手段,比如贊美、安慰、拍馬屁等,投其所好,從而獲取對方的信任。
他們喜歡高談闊論,大談特談自己的人際關系,將自己包裝成愛心大使或慈善家的形象,以期獲得他人的贊賞。
為了持續滿足自己的被需要、被認可感,他們常常與別人過分親密,總是借愛的名義介入、干涉、操縱他人的事務,希望成為他人的依靠,并期望自己的付出有所回報。長此以往,他們就會以恩人自居,變得自以為是和自我滿足,并希望別人不斷地感激自己。
不健康狀態
處在不健康狀態中的2號是內心失衡的人,他們感覺不到別人需要自己、認可自己,因此他們感到憤怒,會由一個服務者變成操控者,做出損人利己的行為。對應的是2號發展層級的第七、第八、第九層級。
他們害怕失去身邊的人,因此會暗中破壞他人的自信心,利用別人的軟弱和罪惡感,使別人依賴自己、接受自己的操控。
為了喚起別人對他們的關注,他們會濫用美食和藥物去“籠絡感情”和博取同情,也會以輕蔑和貶低的口吻對待他人。
他們變得囂張跋扈,開始向他人索取回報,并認為那是他們理應享有的東西:過去付出的善行應該得到回報,給予金錢回報就是表示感謝的一種方式,特殊的幫助也是理所當然。而且,他們總覺得自己付出了極大的犧牲,而別人都忘恩負義,因此總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到合適的借口。漸漸地,他們因過度壓抑憤怒而引發的攻擊性行為容易導致心理疾病及慢性疾病。
第一層級:利他主義的信徒
處于第一層級的2號是利他主義的忠實信徒,他們總是無私地、源源不斷地為他人奉獻關愛,他們在這種無私的奉獻中完全忽視了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們并不要求對方給予回報。
他們有著根深蒂固的利他主義思想,他們并沒有注意到自己的善與好,也不會四處張揚自己的作為。他們心中似乎充滿了無盡的善意,也高興看到他人的好運氣。他們的態度是:好事就該做,而不用管是誰去做以及最后誰得到好處。非常健康狀態下的2號對漁翁得利的情形并不會生氣,反正好事已經做了,有人受惠了,這就夠了。
他們看重自由,認為自己可以自由選擇付出或是不付出,同樣,他人也可以自由地選擇回應或者不回應。而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自由的,他人可以選擇依賴自己,也可以選擇離開自己,這是他人的自由,他們不能干涉。
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真實感受,開始真正關愛自己,開始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努力。而且,他們不再將關愛自己的行為看作自私自利,也不擔心因此疏遠他人;他們還能客觀地看待他人的需求,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基礎上有選擇地給予滿足,也懂得適時接受他人的幫助來促進自身的發展。
該層級類型是所有人格類型中最利他的,他們幫助別人不是出于隱秘的一己之私,而是純粹以別人的利益為導向,因而在其人際關系中,有一種特別的率真,更易贏得人心。
第二層級:極富同情心的關懷者
處于第二層級的2號是所有人格類型中最具同情心的,盡管他們不如第一層級的2號那樣無私地利他,但他們也能夠時刻關心他人的需求,飽含同情心,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并盡量滿足他人的需求。
他們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所以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去想、去聽,因而會同情人、關懷人。尤其是當聽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時,他們常常具備了和受苦之人一起感受苦楚的能力,會陪著他人一起傷心,并竭盡所能地安慰你,幫助你走出痛苦的心境。
他們慷慨大方,他們的慷慨大方更多地表現在他們的精神上。當然,在經濟狀況允許的情況下,他們也愿意為他人付出自己所擁有的物質力量。這種精神上的慷慨更多表現為他們對人的慈悲和寬容,他們會對任何事都會作出正面的解釋,強調別人身上的優點,而盡量淡化他人身上的缺點。
他們不如第一層級的2號那樣重視自由,而是較為看重他人的需求,容易忽視自我的需求。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對他人懷有善意的人,因此會盡量表現出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而規避不好的一面。這種揚長避短的意識不僅對2號自身的發展有益,也能更好地幫助別人發展。
第三層級:樂于助人的人
處于第三層級的2號在對他人的幫助上比第二層級的2號進了一步,因為此時的2號不僅在精神上慷慨,還能在物質上慷慨。
他們喜歡將自己愛他人的情感表現在行動上,因此他們更愿意給予他人實際性的幫助,當他們發現那些需要幫助、不能照顧自己的人,就會慷慨地給予他們食物、衣服、藥品,志愿從事慈善工作,運用自己所有的方法幫助別人。即使不便或困難超出了他們的能力所及,也毫不懈怠。也就是說,從這一層級開始,2號表現出了自我犧牲的傾向。
盡管此時的2號出現了自我犧牲的傾向,但他們仍舊對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有著清醒的認識。盡管他們樂于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真誠地幫助別人,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的精力和情感的限度,他們不會超出這個限度。他們在照顧別人的時候,也在照顧自己;在照看別人健康的時候,也在照看自己的健康;在勸告別人要注意休息和娛樂的時候,他們也要求自己這樣做。這樣清醒的界限使得2號有足夠的精力充分地享受生活。

他們喜歡和他人分享生活中的快樂,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興趣愛好,尋求共同的快樂,因此他們常常和他人聚在一起,進行讀書、唱歌、表演、烹飪等分享活動。此外,他們在幫助別人的行為中體會到了仁愛的快樂,也樂于和別人分享這種快樂。
第四層級:熱情洋溢的朋友
健康狀態下的2號突出的是2號性格中好的一面,因此他們真的非常善良;而一般狀態下的2號開始凸顯性格中不好的一面,他們的性格就有向惡的趨勢,他們對他人的贊美和付出有開始索取回報的傾向。
處于第四層級的4號開始將聚集在他人身上的注意力轉向自己,以自己為焦點。他們的注意力從做好事轉到不斷確認他人是愛他們、對他們有感情的,他們開始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他人的需求。
他們過于看重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和接近程度,而忽視了影響人際關系的其他因素,他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付出。他們還喜歡談論彼此之間的關系,并總是認為彼此之間的關系有多么特殊,認為越特殊、親密的關系越穩定。
他們是自信的,相信自己的某些有價值的東西可與他人分享,那就是他們自己——他們的愛和關注。他們對自己的善意深信不疑,會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事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解釋。然而,他們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公無私。他們的自我已經膨脹,雖然他們很努力不讓這些顯現出來,尤其是不讓自己意識到。
他們多信仰宗教,有著十分虔誠的宗教情懷,并會因為他們的宗教信念而想為別人做點好事。因為宗教強化了他們心存善念的自我形象,使他們能夠更有依據地界定真誠。而且,宗教也給了他們一套詞匯和寶貴的價值系統,使他們可以談論愛、友情、自我犧牲、善良,以及他們為別人的所作所為和他們對別人的感覺——所有這一切都是他們喜歡的話題。
他們喜歡和人的身體接觸,接吻、觸摸及擁抱等都是他們外向的自然表現,也是他們外露的風格。在人際交往中,當他們想要安慰或贊同他人時,他們經常緊握對方的手或搭對方的肩膀,給對方溫暖和力量。
第五層級:占有性的“密友”
處于第五層級的2號開始凸顯出自己的占有欲,他們喜歡營造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大家庭或共同體,這樣,他們便成了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
他們仍舊以愛為人生的最高價值,他們渴望愛每一個人。但他們過于看重愛的力量,偏執地認為他們的愛才能滿足每個人的需要。因此他們總想用一些幫助他人的行為來對別人施加強烈的影響,使別人信賴自己、贊賞自己。而且,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愛和關懷強加于人,而不管那是否是他人需要的。這種以自我犧牲的愛的名義的行為,常常使2號成為讓人討厭的人。
他們開始變得嘮叨,喜歡喋喋不休地談論著自己的朋友,并且事無巨細。同時,他們也喜歡打探別人的隱私,以便他們更好地了解對方的需求。然而,他們自己卻很少暴露自己的隱私,這就形成了一種不對等的溝通,常常使對方為難。
在和他人相處時,他們總喜歡和他人建立牢不可破的關系,然而,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朋友,因此2號開始擔心受到他們照顧的人愛別人勝過愛他們,而且他們相信,只有別人需要自己,才能穩定彼此的關系。因此,他們越來越多地用各種方式讓他們所愛的人需要自己,而且,他們還決不允許將自己的這種行為看作是自私的表現,而認為那是無私的愛。
他們對自己親密的朋友開始表現出較強的占有欲,忌妒心也越來越重,對他人的情感變得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擔心一旦所愛的人走出了自己的視線,就可能會離開他們。因此,他們不會介紹自己的朋友或鼓勵自己的朋友相互認識,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被甩掉。所以,當別人陷入危機時,他們偷偷地高興:這給了他們機會去扮演保護者的角色,使他們被需要的愿望得以實現——至少是暫時的滿足。
他們表現出的自我犧牲的精神,使得他們把每一個痛苦、不便和需要花費心血的每一個問題都加以夸大,極大地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負擔,因此容易產生輕微失眠、疑病癥等心理疾病。
第六層級:自負的“圣人”
處于第六層級的2號繼續傾向其性格中不好的一面,開始變得自負起來,自覺做了很多好事,為別人做了很有意義的事,他們認為獲得別人的感激是理所當然的。因此,當面對他人對自己付出的忽視,他們會變得憤怒,責怪對方忘恩負義,并主動提醒對方重視自己的付出。
他們開始注重自我的形象,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無私的圣人形象,自負地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他們贊揚自己,用看似謙遜的詞語來吹捧自己的種種美德。而當別人忽略他們的美德時,他們就會表現出一定的攻擊性。
他們開始渴望他人的回報,需要他人不斷地感激:沒有終止的感激、關懷及贊揚必須像河流一樣向他們流去。他們希望別人能投其所好,這樣才能表現出他們的重要性;他們覺得別人應當以現金或其他形式回報他們之前的犧牲,不論那犧牲是真正做到的或只是口頭說說的。而且,即便是很久以前的善行,他們也會記得一清二楚,并認為受惠者永遠欠他的人情。總之,該層級的2號總是高估了以往自己為他人所做善事的價值,卻低估了他人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他們從不承認自己的負面情緒,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承認了這些“負面的”情緒,很快就會被拋棄。事實上,情況可能恰恰相反。當他們不想承認自己日益增長的傷害和憤懣時,他人無疑會感覺到,從而對2號發出的混雜信號產生厭煩感。
他們對他人情感上的回應一直懷有極端的渴求,因此他們從來不會去想這些情感是否合理。一旦他人給予他們關懷的暗示,哪怕那種暗示極為微不足道,他們也會急切地想要融入能給予他們某些關注或情感聯系的情境中。因此,該層級的2號容易在感情中出軌,或是做出背叛朋友的行為。

第七層級:自我欺騙的操控者
處于第七層級的2號又向性格中不好的一面邁進了一步,其最明顯的影響是:他們開始自我欺騙。
2號要完成第六層級到第七層級的轉變,往往需要一種環境背景,或是受到長期的傷害,抑或是一場重大的人生災禍,而這些一旦發生,2號在心理上就會經歷一種糟糕的劇烈轉變,就會激發起性格中的惡勢力,滋生出較強的攻擊性。然而,又因為他們要維護“好好先生”的形象,要掩飾自己的攻擊性。而掩飾攻擊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操縱他人來攫取他們想要得到的那種愛的回應。但是不管怎么說,即使是操縱別人,所獲取的回應也永遠無法滿足他們。
他們喜歡以“助人者”的形象出現,通過幫助他人來操控他人。而且,他們喜歡讓一個人與自己對峙,但又不讓對方察覺。他們常常暗地里用一只手在別人柔弱的部分扎上一針,又用另一只手安撫傷處;他們一方面把你弄得很消沉,另一方面卻以曖昧的恭維來支持你的自信心;他們一邊從不讓你忘記你的困難所在,使你覺得未來毫無希望,另一邊卻又向你保證永遠和你站在一起;他們撕開你的舊傷,然后又趕緊跑到你身邊把傷口縫合起來。他們成了你最好的朋友,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你最可怕的敵人。
他們對自己的操控行為帶給他人的傷害視而不見,無論他們造成多大的破壞,都會通過自我欺騙來解釋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在他們的心中,他們總是充滿善意,愛著所有的人,他們的良知總是明澈的。
他們害怕被拋棄,具有強烈的不安全感,因此常常懷疑別人,對他人感到憤怒,對生活感到充滿挫折,而隨著憤怒和挫折繼續“積聚”,他們會開始暴飲暴食和用藥。這時,他們已經有疑病癥的傾向,但是他們對心理治療有著一種頑固的抵觸情緒。而且,他們甚至還會利用自己的心理疾病來作為吸引別人注意的手段。
第八層級:高壓性的支配者
到了第八層級,2號對他人的操控欲更加惡化,開始呈現精神疾病的傾向,他們有時甚至是以神經質的方式強制性地要求他人付出愛。他們自認為有絕對的權力向別人索取想要的一切,因為以前他們自我犧牲,現在該別人為他們犧牲了。
他們時刻都希望得到愛,也時刻都害怕失去愛,這種對失去的恐懼常常使得他們歇斯底里,甚至變得極其不理性而且非常難以應付。他們不再維持自己無私的“助人者”形象,而將自己定位為接受者,因此他們往往無比自私,堅持認為他人必須把他們的需求擺在第一位;此前他們的自我需求間接地通過各種服務于他人的方式尋求滿足,現在卻沖到前頭,直接要求別人給予,而且就像是報復一樣地去要求別人。
他們基本喪失了正常的人生觀、價值觀,偏執地渴望愛,他們力圖借助一切手段來發現愛。而造成這種對愛的偏執態度的原因,多是他們童年時遭受生理或情感的虐待,使得他們在一個缺失愛的環境下長大。然而,這種缺失愛的環境常常使得他們不能理解愛的真意,容易將身體的接觸當作愛。
他們不再隱藏自己內心的仇恨和憤怒,并希望通過不停地抱怨及批評來吸引別人的關注。他們會毫不客氣、尖銳地抱怨別人是如何糟糕地對待他們,他們的健康如何受到了損害,他們是如何得不到感激……但那是一種錯誤的關注,因為那不僅得不到對方的愛,反而會引起他人的怨恨和憤怒。
第九層級:心身疾病的受害者
到了第九層級,2號已經完全走入了其性格的誤區,當他們感覺自己不能得到他人的關愛時,他們會潛意識地試著走旁門左道,甚至因此成為罪犯也在所不惜,這完全是一種病態的行為。
他們希望自己生病,因為這樣容易引起他人的關注和關愛,盡管被照顧和被愛并不是一回事,但離他們一直渴望的被愛已經很近了。而且,生病可以使得他們在潛意識里擺脫自己偽善待人的罪惡感,逃脫自己應盡的責任,也在一定意義上使他們避免受到更大的懲罰。而且,他們還認為生病是證明自己付出的一種表現,正是因為他們無私地為他人付出,為他人做出犧牲,才把自己的身體累垮了。
他們常常將自己的負面心理傳達給自己的身體,將自己的焦慮轉化為生理癥狀,從而滿足他們生病的需求。因此,他們通常是許多神秘疾病患者,包括皮疹、腸胃炎、關節炎以及高血壓等——在所有這些疾病中,壓力都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在他人看來,2號的這種行為是一種受虐狂的享受,其實不然,他們并不享受生病所帶來的痛苦,他們享受的是病痛帶給他們的種種好處,尤其是他人對他們的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