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類的故事
  •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龍
  • 3252字
  • 2020-07-08 14:48:53

第一章 混沌初開

一直以來,人類都生活在一個巨大問號的陰影之下。

我們是誰?

我們從何處而來?

我們要去往何方?

人類依靠著堅持不懈的勇氣,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將之推向遙遠的天際,并期冀著能夠一步步接近問題的最終答案。

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是沒有走得太遠。

我們所知道的仍然少之又少。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較為精確地推測出許多事情的本來面目。

本章,我將會告訴你們,人類歷史舞臺的最初是怎么被搭建起來的。

假如我們用直線的長度來表示動物在地球上存在時間的長短的話,那么,人類(或者說類似人類生命的物種)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就是所有線中最下面那條最短的直線。

人類是最晚出現在地球上面的,但是,人類卻最先學會用大腦來征服這個世界。這也是我們不去研究貓、狗、馬等其他動物,而偏偏研究人類的原因,即便是人類以外的動物們背后也潛藏著它們獨特、有趣的歷史發展進程。

世界的最初,我們繁衍生息的這個星球是一個由燃燒物質構成、如塵埃一般飄行在浩渺太空中的巨大球體。持續幾百萬年不熄的燃燒讓球體的表面逐漸化為灰燼,最終一層薄薄的巖石覆蓋在了上面,毫無生命的跡象。無休止的暴雨將堅硬的花崗巖漸漸消磨、侵蝕,沖刷下來的碎屑被帶到了峰巒疊嶂、云霧籠罩的峽谷之中。

終于,云開雨歇,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這個星球上隨處可見的積水逐漸匯集發展成為東西半球一望無際的海洋。

在隨后的某一天,偉大的奇跡出現了:一個生命誕生在這個毫無生氣的星球上!

這個世界最初生命的種子在大海之中顛沛流離。

無所事事的它在海浪間隨波逐流了幾百萬年。在這期間,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惡劣的地球環境而讓自身得以生存,它逐漸形成了某些習性。細胞中的一部分成員認為湖泊和池塘黝黑的泥地是個不錯的地方,于是它們定居在由山頂沖積下來的淤泥中,成為了植物的始祖。一些其他細胞則不這么認為,它們繼續過著漂泊的生活,它們中的一部分長出了如同蝎子一般帶有骨節的、奇形怪狀的腿,在海底茂盛的植物和一些淡綠色形似水母的物體之間不斷爬來爬去;甚至它們中的一部分長出了鱗片,它們依靠游泳的本領來四處活動,尋找食物填飽肚子,逐漸演變成遼闊海洋中不計其數的魚類。

figure_0012_0001
人類的起源

關于人類的起源,科學給予人們一個充滿著神奇與邏輯性的解釋,而宗教則給予人們一個充滿著虛構與夢幻般的傳述。在《圣經·創世記》中,神在第一天創造了光明,第二天劃分出天地的界限,第三天創造了綠樹、芳草等植物,第四天使日月、星辰輪轉,第五天創造了海洋生物與飛鳥,第六天創造了陸地生物與人,瑰麗的神學色彩吸引著無數對自身起源好奇的目光。

在此期間,植物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著,海底的空間變得愈發局促,為了生存,植物們不得不到更加開闊的領域開辟新的家園。于是,萬般無奈的部分植物遷往沼澤和山腳下的泥地附近開始它們嶄新的生活。除了在每天早晚兩次的潮汐時從略咸的水中回味故鄉的氣息以外,初來乍到的它們必須加緊適應新的環境,以便在地表稀薄的空氣中頑強地生存下去。漫長的磨礪終于使它們可以如同最初在水里的生活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在陸地上的空氣中。它們茁壯地生長著,漫過山野,形成茂密的灌木與樹林,它們甚至學會綻放嬌艷、芬芳的花朵,吸引那些終日忙碌的蜜蜂與飛鳥將它們的種子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直到地球上到處充滿著生機盎然的綠色。

擁擠的海洋逼迫植物們開始遷徙,不能幸免的魚類也開始逃離海洋。它們在借助腮呼吸的同時也掌握了借助肺呼吸的方法,這讓它們可以在水中和陸地上自由地生活,因此被稱為“兩棲動物”。你可以從腳邊跳過的青蛙身上輕易地看出一只兩棲動物在海陸之間暢行無阻的美妙。

人類的出現

世界的最初,沒有連綿起伏的群山,沒有波瀾壯闊的海洋,那里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直到有一天,生命的奇跡降臨到這個荒蕪的世界,并在漫長的時空中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巨大改變。

figure_0013_0002

離開水之后,這些動物就會越來越適應陸地上的環境,其中的一些變成了完全的陸地動物,即爬行動物(就是像蜥蜴一樣爬行的動物)。它們與森林中的昆蟲們成為鄰居,分享著那里的寂靜。為了更加快速地在松軟的土壤中行走,它們擁有了四肢,體型也變得越來越大。最終的結果是,它們進化成為了身高三十到四十英尺的龐然大物,并且統治了整個地球。在生物學上,這些體型如此龐大的生物被冠以魚龍、斑龍、雷龍等等的名字,它們就是恐龍家族。它們的體型大到讓人嘆為觀止,打個比方,如果讓它們和大象一起玩耍,就仿佛一只壯碩的成年老貓在同自己的幼崽嬉鬧。

后來,爬行動物中的一支系種群開始遠離陸地,生活在上百英尺高的樹頂上面。它們不再使用四肢來走路,而是將四肢練就成可以從一根樹枝快速地跳躍到另一根樹枝上面。日積月累,這些動物的身體開始發生變化,它們軀體兩側和腳趾之間的一部分皮膚變成了類似于降落傘一般可供伸展的肉膜,又在其上長出了羽毛——翅膀賦予了它們飛行的能力,它們進化為真正的鳥類。

隨后,發生了一件神秘莫測的事情。那些體型龐大的爬行動物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全部滅絕了。其中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蛟S是地球的氣候發生了突變,或許是由于龐大的體型妨礙了它們自由地游泳、奔走或爬行,最終導致它們行動受限,無法享用近在咫尺的高大蕨類植物和樹木而活活餓死??傊?,無論是什么樣的原因,這些在地球上生存了數百萬年的巨大生物,曾統治著地球的古爬行動物至此完全消失不見了。

接著,另一類完全不同的生物登上了這個世界的王者之巔。它們都屬于爬行動物的后代,但它們的性情與體質卻和爬行動物有著太多的差異。它們身上沒有魚類那樣的鱗片,也沒有鳥兒那樣的羽毛,它們渾身上下長滿了濃密的毛發,它們用自己的乳汁來哺育下一代,并因此而得名“哺乳動物”。此外,哺乳動物所延續的種族習性也相較其他動物要更加優越一些。比如這些生物的雌性會把自己下一代的受精卵藏在身體內部孕育,直至它們成長孵化出來;比如在它們的下一代還很脆弱,還沒有能力去對付其他天敵的時候,它們會將幼崽留在身邊。這與其他動物放任它們的后代忍受嚴寒酷暑、猛獸攻擊等殘酷現實而自生自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年幼的哺乳動物不僅可以從母親的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它生存的幾率也會大大提高。如果你曾見識過母貓教授幼崽如何洗臉、捉老鼠等技能,你就能對此很容易理解了。

關于這些哺乳動物的概況,相信不需我浪費唇舌,因為它們對于你來說并不陌生。我們可以隨處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會漫步走過街道或我們的房間,有時還會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同伴。即便是少數罕見的哺乳動物,你也可以從動物園的鐵柵欄后面一睹它們的風采。

此刻,我們站在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臨界點。從這以后,人類突然間開始運用自己的大腦來主宰自己的命運,他們成功地擺脫了動物慣有的沉默無語、生死輪回的生命苦旅。

有一種特別的哺乳動物從尋覓食物和居所的天賦中脫穎而出,它練就了超越其他同伴的本領,它不僅學會了用前肢捕捉動物,并且在長時間的實踐應用中將前肢進化成為類似于現代人手掌的前爪。在無以計數的嘗試之后,這種動物終于學會了如何保持身體平衡來直立行走。(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動作,即便直立行走對于人類已有上百萬年的經驗,但我們的后代仍然還要從頭開始學習如何行走。)

figure_0015_0003
恐龍記憶

恐龍是生活在距今2億3500萬年至6500萬年前的地球生物,繁盛一時的它們曾是地球上的絕對統治者。它們滅絕的原因至今仍是科學家們無法解開的謎團,只有掩埋在厚重的沉積與黃沙之下的化石向人們展示著它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圖中是由有著“脊椎動物化石墳場”之稱的蒙古中部地區發掘出的白堊紀肉食恐龍特暴龍化石,強健的腿骨、有力的上顎,即便是已成皚皚白骨仍然霸氣十足。

這種生物既類似于猴子,也類似于猿,相較之下,卻又比它們兩者中的任何一個都要高級。它已經可以適應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氣候條件,更是當時地球上最為杰出的獵手。它們常常成群結隊地行動,以便彼此獲得更充分的安全保障。它們同其他動物的交流方式相近,最初僅能憑借發出特殊的咕嚕聲或吼叫來警示幼仔所面臨的危險。但幾十萬年間的不斷進化,讓它們終于學會了用喉音彼此交流。

或許,你會覺得不可思議,但這種生物就是我們最初“類人”的祖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桑日县| 子洲县| 怀集县| 炎陵县| 象山县| 郧西县| 肥乡县| 青阳县| 光山县| 通江县| 安康市| 洪雅县| 都安| 洪江市| 长顺县| 柯坪县| 遵义市| 保靖县| 巴彦淖尔市| 松潘县| 吉木乃县| 渭源县| 苏尼特右旗| 宜兴市| 彭水| 安乡县| 柳林县| 天水市| 寿宁县| 吴桥县| 封开县| 陕西省| 长兴县| 锦屏县| 富锦市| 德保县| 九龙县| 南华县| 滦南县| 连江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