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登堡的活版印刷

提起活版印刷,我們總是想起北宋的畢昇。現在,我們先放下他不提,來共同探討一下德國人古登堡的活字印刷。

是不是古登堡最早發明了活字印刷,我們也按下不提。他確實自己創制了一套印刷技術,而且得到了廣泛使用和傳播。古登堡出身于鑄幣工人家庭,幼年習得金匠手藝,為日后從事印刷打下基礎。其實,古登堡早在1434年和1444年間就開始活字印刷的探索。起初是較大的木活字,顯然可以排版印刷,但十分不方便,而用木板刻成較小的字模強度又跟不上,最終他想到了金屬制版。當時所用的材料主要為鉛錫合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銻以提高活字強度。古登堡的功績之一就在于他最終確定三種金屬的比例搭配。

在解決了刻版的問題之后,接下來便是印制設備的問題,在克服這個難題過程中,古登堡從當時壓榨葡萄汁的立式壓榨機受到啟發。最終他將一臺木制的壓榨機改裝成第一臺印刷機,并且試印了一下。他先將活字字塊排好,然后將其固定在印刷機的底部座臺上,再用羊毛制的軟氈蘸墨刷在字版上,下邊鋪上紙張,向下拉動鐵制螺旋桿,壓印板便在紙上印出字跡,最后向上搖動拉桿,抽出紙張,便完成。效果雖不盡人意,但總可以慢慢改進以提高印刷質量。

figure_0040_0034
古登堡的印刷工作室

該情景即使對于今天的許多印刷工來說仍非常熟悉,在左前方,排字工人正從字盤中取出一個個字母進行排版,而圖的后面,輔助印刷工則在鉛字上面涂油墨,印刷工人正在用力轉動螺旋桿,使其下移進行壓印。對于手抄書來說,這無疑是一場革命。

就在第一次試印過程之中,另一個難題擺到了古登堡面前。當時他用的還是傳統的水性墨,水性墨自身黏附性差,用在雕版印刷中還可,而在活字印刷中印出的字跡時濃時淡,很不均勻。若是采用黏稠度較高的油性墨,效果或許會好一些,想到此,古登堡開始試制油性墨。經過反復試驗,他發現將松節油精(蒸餾松樹脂時得到)與炭黑混合再加入煮沸的亞麻油中形成的墨質量較好,而且這種墨印出的字跡呈暗黑色,非常適合大量印刷。

至此,一整套的活字印刷技術便完成了。為了推廣這項發明,古登堡于1450年與富商富斯特合伙開辦了一家印刷廠。由于當時正處于歐洲文藝復興的上升時期,人文主義的藝術和文化空前發展,大量的讀物需要印刷,古登堡等人開設的印刷廠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其他的印刷廠也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印刷術也就自然而然地推廣開來。

figure_0041_0035
古登堡發明的印刷機

古登堡的活字印刷術進一步走出國門,被廣泛地使用則是源于1462年美因茨動亂事件。當時工廠被毀,印刷工人流離失所、各奔東西,不經意地就把活字技術帶到各地,如1468年他們在瑞士巴塞爾、1465年在意大利、1470年在法國、1475年在西班牙,甚至在墨西哥都建立了印刷廠。古登堡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在歐洲廣為傳播,極大地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進程。到了16世紀以后,這種印刷技術被進一步改良,其產量和質量空前提高,最終形成了龐大的近代出版業,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

至于是不是古登堡首創了活字印刷尚未定論。但有資料證明古登堡確實受到過中國印刷術的影響,如芝加哥大學的錢存訓教授就說:“古登堡的妻子出身于威尼斯的孔塔里家族,因此他見到過從威尼斯帶回的中國雕版,從中受到啟發又做出發展,才發明了活字印刷。”但我們不可否認,古登堡確實獨立發明了這項技術。

figure_0041_0036
第一本用金屬活字印制的書是1455年的《古登堡圣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韶山市| 普定县| 信阳市| 中江县| 茶陵县| 监利县| 陆川县| 广元市| 苍山县| 仪征市| 怀宁县| 卢湾区| 潜山县| 资源县| 崇义县| 龙里县| 尉犁县| 定日县| 全椒县| 宝兴县| 通州区| 化隆| 集安市| 明星| 桂阳县| 合水县| 正宁县| 泰州市| 齐河县| 聂拉木县| 武平县| 商南县| 东乡| 漳州市| 金塔县| 嘉义县| 芦溪县| 陕西省| 察隅县| 息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