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泰然自處,真心生活任天然

“率性是‘誠者’事。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

——王陽明

《中庸》有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意思是說人一生下來就有道德的覺悟,而后又有道德的認識,這是盡心知性;因為有了道德的認識,又產生道德的覺悟,這是存心養性。

王陽明在談到這一觀點時說:“率性是‘誠者’事。所謂‘自誠明,謂之性’也。修道是‘誠之者’事。所謂‘自明誠,謂之教’也。”誠的本身就是“明”,“明”是一種率性而為、修道的智慧,而遵照自己的天性而行動就是修養圣道。“明”這種智慧,越沒有被外物所擾,力量就會越強大。

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謹慎避禍的態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

阮籍蔑視禮法,鄰家少婦美貌,當壚賣酒。阮籍曾經去飲酒,大醉,便臥其側。她丈夫看到了,也不惱怒。一個當兵的女兒美貌而有才氣,可惜還沒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認識這一家人,卻徑直去哭,哭夠了才走。他外坦蕩而內心淳厚,亂世之中,常以“醉酒”保身,就連司馬昭想與他聯姻時,他竟會大醉六十日加以拒絕。

阮籍嗜烈酒、善彈琴,喝酒彈琴往往復長嘯,得意時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實可謂“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其癡狂之態,可見一斑。

魏晉文人個個噴著酒氣,他們也因為酒氣而透著狂妄。“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魏晉文人的剛烈來自他們內在的無欲,他們因為無欲而超然,因為超然而蔑視禮法,“越名教而任自然”。他們活得超然而天真,所以,世人不以他們行為的出格而加以非議,也不因為他們行為的癲狂而為難他們。

在天地眼中,萬事萬物無明確的對錯之分,天地只是冷眼旁觀世間一切而已,它不介入,任事物之自然。天地生萬物,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天地無心而平等生發萬物,萬物亦無法自主而還歸于天地。所以古語有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即天地并沒有特意立定一個仁愛萬物之心而生長萬物,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有,自然而滅。從天地的立場來看,一律同仁,萬物與人類都不過是自然、偶然、暫時存在,最終將歸于還滅的“芻狗”而已。

人生不過就是一杯水,杯子的華麗與否固然可以顯示一個人的貧與富,可杯子只是容器,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不過在飲入生命時,每個人都有權力加鹽、加糖,或是其他,只要自己喜歡,這是每個人生活的權力,全由自己決定。

然而,在欲望的驅使下,人們或許會不停地往杯子里加入各種東西,但必須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并且無論你加入了什么,最終你必須將其喝完,無論它的味道如何。如果杯中物甘爽可口,你最好啜飲,慢慢品味,因為每個人都只有一杯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榮是榮,枯是枯。面對自然的力量,人的愿念和希冀是多么渺小,任你怨天尤人,蒼天仍任你枯榮,它不偏不倚,無悲無喜。有人說,圣人就能做到像蒼天一樣,沒有喜怒哀樂,對待萬物一視同仁。其實,即便是圣人,也有私欲、自利、利人的時候。

唯獨沒有“利心”可言,因為天地萬物的任何“利”都由它而來,回歸它處,它又何必跟人計較。只是人們以人心自我的私識,認為天地有好生之德,又或者對蒼天不公而發出詛咒。倘若天地有知,定會大笑我輩癡兒癡女的癡言癡語。所以,我們還是應當謹記王陽明的話,率性而為,不怨天尤人,不沉迷功名利祿,實實在在地活著和做事,規規矩矩地做人,泰然地接受自然的賜予,回報自然以真心,就是如此單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昌都县| 井陉县| 当阳市| 惠来县| 泽州县| 泰安市| 石林| 微博| 宁乡县| 正镶白旗| 普陀区| 阿拉尔市| 浦城县| 视频| 阿合奇县| 冕宁县| 晋州市| 新蔡县| 保定市| 霍城县| 海门市| 巴东县| 福贡县| 奇台县| 渝北区| 麻江县| 波密县| 咸阳市| 利辛县| 新巴尔虎左旗| 普宁市| 浙江省| 隆安县| 漠河县| 嫩江县| 定结县| 习水县| 长海县| 祁门县|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