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樸實的人生態度

“誠意只是循天理。雖是循天理,亦著不得一分意。”

——王陽明

王陽明認為世間本沒有善惡之分,也就沒有為善除惡之說。若真要弄出個善、惡來,也是存在于人心當中,遵循自然而發展就是善,被外物所擾、摻雜私欲就是惡。

所謂善惡,只不過是在周邊環境影響下依據本性而產生的,有善惡之分的不是本性而是習慣。本性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平時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暗中操控著你。它決定著你的大部分習慣,決定著你的性格,甚至決定著你的人生。人本來生下來都很樸素、很自然,由于后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圓滿的自然的人性被刻上了許多的花紋雕飾,原本的樸實被破壞了。其實,人不應該刻意雕琢自己本性的棱角,要保持住生命中最樸素的東西。

先秦時期,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

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才,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的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

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figure_0031_0006
邯鄲學步。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他覺得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這就是“邯鄲學步”成語的來歷,它所揭示的道理是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很多人過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希望自己成為別人,把自己想象成模仿中的人物,過著模仿的生活。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色,一味模仿別人,扭曲自己的本來面目,最終是會失掉自己的。

人需拋棄自己引以為傲的聰明靈巧,拋棄自私自利的貪圖之心,如果人人皆能如此,便不會有作奸犯科的盜賊,不會有我們認為的大惡。

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說,如果將絕圣棄智的觀念歸納到生命理想中,便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見”指見地,觀念、思想謂之見;“素”乃純潔、干凈;“樸”是未經雕刻、質地優良的原木。見素抱樸正是圣人超凡脫俗的生命情操,佳質深藏,光華內斂,一切本自天成,沒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

孔子在《論語》中也說,“素”如一張白紙,毫不沾染任何顏色,人的思想觀念要隨時保持純凈無雜,即不思善,不思惡。心地胸襟,應該隨時懷抱原始天然的樸素,以此態度來待人接物、處理事務。個人擁有這種修養,人生一世便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人人持有這種生活態度,天下自然太平和諧。

最優秀的東西就在人們自己身上,但是“大浪淘沙沙去盡,沙盡之時見真金”,大多數人都在浮華過后才意識到本色的可貴。玉不琢,不成器,但有時,人應該成為一塊拒絕雕琢的“原木”,保留人性中單純、善良、樸實的東西,不要讓外在的雕飾破壞了自然的本質。一個人若能以本色示人,煥發本真個性,活出自己便是最美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连浩特市| 汉源县| 商水县| 乌海市| 巴林左旗| 长垣县| 普兰店市| 通化市| 虹口区| 怀来县| 岳普湖县| 河南省| 静海县| 隆昌县| 荃湾区| 靖宇县| 永寿县| 四平市| 大田县| 江永县| 江口县| 扶绥县| 镇坪县| 姚安县| 东源县| 彩票| 通海县| 民乐县| 镇坪县| 蓝山县| 彩票| 名山县| 盘山县| 旺苍县| 屏山县| 北碚区| 辉南县| 杭州市| 武强县| 都兰县| 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