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別人幫助時,要先使對方有個好心情
要想改變他人的行為,使他人順從,你可以運用一種方法:在提出請求之前,讓他們有一個好的心情。只要我們運用恰當,就會取得圓滿成功。
有時候,即使在地上撿了一枚硬幣,甚至也會讓人心情好起來。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就是一點小事也會影響人的心情,從而影響是否采取援助行動。
實驗是在美國舊金山的最大的購物中心進行的。實驗分兩種進行,一種是實驗人員在使用電話之前放入10美分硬幣,另一種是電話亭里沒有放錢的情況。在電話亭打電話的人并不知道有什么實驗,只是當他們打完電話后,從電話亭里出來的時候,實驗人員抱著一堆書籍之類的東西從他們跟前走過,而且故意讓書落到地上。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會幫忙撿起落在地上的書本呢?實驗結果證明,沒有撿到錢的人當中,只有5%的人幫忙撿起了落下的書本。而撿到錢的人當中卻有90%以上的人伸手做了幫助。
這個實驗證明,心情好的確使人更容易幫助別人。
讓我們看一個由Rind和Bordia做的有趣的研究:
研究者要求男女侍者給消費者兩類賬單,一類畫有一個笑臉,另外一類沒有畫上笑臉。基于以前的研究,研究者預測:畫笑臉的女性侍者會使消費者有一個好心情,這樣他就會留下更多的小費。
然而,這種做法對男侍者可能不起作用。因為畫笑臉對于男性來說顯得并不是很合適。結果證實了這一預測:當女性侍者畫上笑臉時,其小費會增加19%,而對于男性侍者來說卻沒有起到同樣的效果。這些結果和其他實驗室研究以及現場研究的結果表明,幾乎所有能夠使人們心情變好的做法都能夠增加他們對各種請求做出肯定答復的傾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有過類似的體會。當你遇見一個好人,頓時覺得生活特別美好,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不去幫助那些不如你那么幸運的人呢?為什么不能讓世界有更多的美好呢?似乎好心情有一種慣性。有很多人懂得利用這個心理規律,總是在別人遇到喜事臨門、有意外收獲的時候,讓別人請客,或請求幫忙做一些事,當然這個人比平時更可能同意。
比如,一位男士中了幾十萬的大獎,興高采烈。此時,朋友們讓他請客,他會很豪爽地請大家到高檔酒樓吃一頓海鮮。而要是在平時,朋友讓他在小吃攤上請客,他也要算計算計。
一位廳長換屆時連任,他肯定很高興。你拿著過去很長時間里他都沒來得及批的申請報告找他,請他在上面簽字,他多半會爽快答應。這也是好心情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