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以智取勝,讓他人為我所用
第一章 出奇制勝,左右他人
善用“增減法”,影響他人的心理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想圖個清靜,就在湖區買了一所房子。住下的前幾周倒還太平。
可是不久,有幾個男孩開始在附近追逐打鬧、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老人受不了這些噪聲,卻又不能制止。因為他知道,如果制止的話,反而會引起那些男孩的逆反心理,情況可能更糟。
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就出去對男孩們說:“你們玩得真開心。我可喜歡熱鬧了,看著你們玩,我也覺得變年輕了呢!如果你們每天都來這里玩耍,我給你們每人一元錢。”男孩們當然高興,既玩了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于是他們更加賣力地鬧起來。
過了兩天,老人愁眉苦臉地說:“我到現在還沒收到養老金,所以,從明天起,每天只能給你們五角錢了。”男孩雖然顯得不太開心,但還是接受了老人的錢。每天下午繼續來這里打鬧,只是遠沒以前那么起勁兒了。
又過了幾天,老人“非常愧疚”地對他們說:“真對不起,通貨膨脹使我不得不重新計劃我的開支,所以我每天只能給你們一毛錢了。”“一毛錢?”男孩們臉色發青,憤憤不平地說道:“我們才不會為區區一毛錢在這里浪費時間呢,不干了。”從此,老人又重新過起了安靜悠然的日子。
在這個故事中,智慧的老人正是運用“增減效應”為自己贏得了一份難得的清凈。所謂“增減效應”,是指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最不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程度不斷減少的人。
“增減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有兩點:
1.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應盡量避免自己的表現不當,導致他人對自己的印象不好。
2.在觀察、評價別人的時候,要避免受“增減效應”的影響,從而對別人形成錯誤的認識,而是應考慮具體的對象、內容、時機和環境。
另外,把握好增減效應,有意識地制造一種動態的、螺旋式上升的心理曲線,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你的受歡迎的程度,具體來說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把基點拉低
不要一開始就給予對方過多的肯定,應該將肯定態度的基點放低一些,給后面的遞增留有空間和余地。
2.先抑后揚
你可以采用先抑后揚的方式,但是要從無傷尊嚴的小毛病說起,然后再給對方恰如其分的表揚。
生活中的“增減效應”
人們的挫折感是“增減效應”之所以存在的心理根源。人們的心里總有這么一種傾向:習慣得到,而不習慣失去,這是千百年來人們為適應生存而沉淀的一種文化。

所以,我們想要批評人的時候,并不應該像傳統的做法那樣,先說一些對方的優點,然后再指出他的缺點,那樣很容易給對方造成心理落差,挫折感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3.適當地保留
人與人的交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適當地有所保留,留下一點懸念和空間,更有利于加深彼此的交往。如果把“增減效應”研究透,就可以有效解決獎懲、激勵、批評等問題,使別人對自己感到滿意。
在人際交往中,要學會先否定,然后肯定,有意識地以逐漸遞增的方式向對方傳遞你對他的好感。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有效、更長久地贏得他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