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用溝通代替對孩子的命令

在生活當中,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父母和孩子的對話充滿了父母對孩子的命令,相信在不少家庭中,我們都可以發現這樣的景象:

“去,給我回家寫作業去!”

“不準說話,趕緊吃飯!”

“今天必須去輔導班聽課……”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一不小心就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孩子是發展中的個體,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征,在向周圍世界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更喜歡處于主體地位,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一直被父母命令,被動地接受。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誘導孩子是成功的教育方法,強迫責令,以成人為中心,往往使孩子被動,收不到好效果。

因此命令的方式應慎用,絕對不能濫用。

舉個例子,當孩子玩得開心之時,家長硬性命令孩子去做這做那,孩子不去,家長便拖著孩子去,孩子很委屈,有時還大哭大嚷。其實,只要好言相勸,或者等孩子玩得盡興一點再做其他事情,效果反而會更好。

田宇今年5歲了,這一天他正在跟隔壁的曉彤在小區的花園里抓蝴蝶,突然他的媽媽急急忙忙地拉著他往小區外面走。原來,田宇的媽媽有急事要出差,準備把田宇送到姥姥那里去,爸爸已經在小區外面等著他們了。

然而,田宇的媽媽并沒有對田宇說原因,田宇說:“我要抓蝴蝶。”

“抓什么蝴蝶,媽媽有急事,快!”邊說邊拉著田宇往外面走。

結果田宇就是不走,不一會兒就大哭了起來。田宇的媽媽越來越著急,就打了田宇,田宇更加委屈,在地上打起了滾。

這時候田宇的爸爸走進了小區的花園。

“怎么還沒有出來呢?”田宇的爸爸問田宇的媽媽。

“這孩子太不懂事了,死活要抓蝴蝶。”田宇的媽媽說道。

“田宇,爸爸跟媽媽今天有急事,要把你送到姥姥家,等從姥姥家回來,我們再和曉彤抓蝴蝶,好不好?”爸爸蹲下來對哭著的田宇說。

田宇抹了抹眼淚,點著頭。爸爸抱起他往外走,媽媽向爸爸伸出了大拇指。

除了上面的例子,生活中還有一些情況需要父母們注意,比如當孩子用手抓飯吃,媽媽打了孩子的手,孩子哭了,正在哭得喘不過氣來之時,爸爸命令孩子“不要哭,閉上嘴”。孩子怎能一下子憋住這口氣呢?

縱然成人是一番好心去教育,但實際上卻起了摧殘心靈、摧殘健康的副作用,這種命令是孩子不能執行,聽從不了,也不應該聽從的。

其實,有一種比命令更好的方式,那就是溝通。

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在命令孩子的時候,說話的態度往往是簡單而生硬,而在和孩子溝通時,說話的口氣往往也心平氣和了不少。溫和的態度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而粗暴的態度容易遭到孩子的反抗。所以,溫和的溝通比生硬的命令往往有效得多。其次,孩子在接受命令時,是被動的,而在溝通時孩子是主動的。比起被動的指派,主動的接受就多了一種愉悅的心情,這也是孩子為什么討厭父母直接命令的原因。

小飛揚今年4歲了,每天晚上總是在房間里跑來跑去,一會兒擺弄玩具,一會兒擺弄書本,總之就是不安靜地睡覺。飛揚的媽媽每天晚上都要追在他后面:

“飛揚,不要再擺弄玩具了,去睡覺!”

“飛揚,把漫畫書收起來,睡覺了!”

“陳飛揚,去睡覺!”

媽媽的聲音越來越大,可是飛揚卻還是玩自己的。這讓飛揚的媽媽很崩潰。后來,飛揚的媽媽實在是沒有力氣喊叫了,就走到飛揚面前,心平氣和地告訴他:“飛揚,小孩子要早早睡覺,才能早早起來,身體才會好。而且,爸爸媽媽明天早上也要早早起來上班,睡晚了,對身體也不好。你能安安靜靜地去睡覺嗎?這對你對爸爸媽媽都好哦。”

飛揚聽了媽媽的話,扔下了漫畫書和玩具,乖乖地到自己的床上睡覺去了。

飛揚的媽媽也長舒了一口氣。

通過溝通,最容易讓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也最容易讓孩子養成理解他人的習慣。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所以,當下次父母命令孩子,而孩子依舊無動于衷時,不妨換個方式,好好溝通一下。

【怎么聽怎么說之現場演練】

平等地和孩子說話

有的父母喜歡沖著孩子擺為人父母的架子,對孩子呼來喚去,常常用命令的語調對孩子說話。可是這樣漸漸就會發現,孩子們慢慢不吃這一套了,常常將父母的一道道命令當成耳邊風。

命令并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式。

1.積極的暗示有時會更有效果

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在《家庭教育》一書中舉過這樣的例子: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兒子拿著一塊破舊的棉絮裹著身體當成氈毯玩。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呢?

A.把破棉絮奪過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管,任他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告訴孩子,這個不干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其他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鶴琴思考了一下,覺得還是用積極的暗示去指導最好,于是就對孩子說:“這舊棉絮是很臟的,是有氣味的,我想你不要玩這塊布了吧。你可以去要一塊干凈的,去向媽媽要一塊干凈的布吧。”

結果孩子聽了之后,高高興興地就去找媽媽了。

無論是什么人,受到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事情,受到責罵而改過,則是比較不容易的。小孩子更是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

2.柔和的教育才有回旋的余地

孩子玩積木上癮了,可是時間已經不早了,該讓孩子睡覺了。你該怎么跟孩子說呢?

A.命令孩子停止玩耍,馬上睡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讓孩子盡興地玩,不管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讓他再玩10分鐘然后睡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其他辦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呀,這個東西真好玩,可惜時間不早了,乖孩子該去睡覺了。要不你再玩5分鐘?”這樣說話,既夸孩子乖,同時又用征求的口氣同孩子說話,讓孩子感受到了尊重。

而且這樣父母說話也為自己留下了余地,即使孩子暫時不聽話,父母也不至于為了自己的威嚴而和孩子大動肝火。

溝通一下,效果更好

figure_0092_0025

通過溝通,最容易讓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也最容易讓孩子養成理解他人的習慣。只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留坝县| 新丰县| 正安县| 虞城县| 鸡东县| 常宁市| 汉川市| 永善县| 商丘市| 海伦市| 平顺县| 鲜城| 花莲市| 兴业县| 乐平市| 白河县| 大方县| 屏南县| 黄陵县| 唐河县| 呼图壁县| 香港 | 乌海市| 湘潭市| 岗巴县| 徐闻县| 连平县| 深圳市| 邢台县| 墨玉县| 双辽市| 瑞昌市| 高陵县| 屏南县| 定西市| 荣昌县| 建平县| 吴忠市| 喀喇| 嘉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