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情商的內容

自我認知的能力

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里,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里惟一的碑銘,它要求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即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并非易事,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又要到哪里去?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我為什么不高興?……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不斷地問自己,然而至今都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結果。即便如此,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動物園里生活的小駱駝問媽媽:“媽媽,為什么我們的睫毛那么長?”駱駝媽媽說:“當風沙來的時候,長長的睫毛可以讓我們在風暴中都能看到方向。”

小駱駝又問:“媽媽,為什么我們的背上有個大包?丑死了!”駱駝媽媽說:“這個叫駝峰,可以幫我們儲存大量的水和養分,讓我們能在沙漠里忍受十幾天無水無食的環境。”

小駱駝又問:“媽媽,那為什么我們的腳掌那么厚?”駱駝媽媽說:“那可以讓我們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進軟軟的沙子里,便于長途跋涉啊。”

小駱駝高興壞了:“哇,原來我們的身體這么有用啊!可是媽媽,為什么我們還在動物園里,不去沙漠遠足呢?”

中國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上文中的小駱駝對自身的許多困惑皆來自于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

我們常常會說某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這里所謂的“自知之明”也是自我認識的一個普通說法。

認識自我包括的內容如下:我對身體外形的認識—有什么優勢,有哪些缺陷;我的情緒個性—易沖動,還是沉著;我的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我有哪些長處,哪些短處……

比如一些人對自己的身高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面對,那么他的自我認知就出現了障礙。

也有一些人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處的位置認識不清,導致命運的悲劇發生。

清朝咸豐年間,金融業受控于兩大集團,北是山西幫的“票號”,南是寧紹幫的錢莊。安慶人胡雪巖年輕時就在錢莊當學徒,與官宦子弟王有齡結為“生死之交”,利用王有齡的官場影響力與社會關系開設錢莊。胡雪巖曾在王有齡窮困潦倒之際給予其資助,因而后來王有齡得志后常想著對胡雪巖報恩。胡雪巖通過不斷網羅人心,層層投靠,精于謀劃,采用靈活的手段,靠經營絲綢、茶葉和軍火發了大財,漸漸成為江浙巨商。

后來,太平天國李秀成兵圍杭州,胡雪巖的家業即將毀于一旦,但他把危險看成機會,購置了大批糧食支援守城清軍抗敵。不料清軍無能而失守,好友王有齡自縊。胡雪巖于是投奔左宗棠麾下,為其籌措軍餉,鎮壓太平軍,以保家業。但所耗錢財巨大,一個商人財力終歸有限,他又以靈機應變之能與洋人談判,開我國近代史借外債之先河。此舉深得左宗棠賞識,遂保薦二品頂戴和黃馬褂,胡雪巖還受賜紫禁城騎馬之殊榮,成為清末赫赫有名的紅頂商人。

胡雪巖春風得意,又協助左宗棠購辦武器鎮壓農民起義,成為軍火商人。一夕間獲利百萬,官助商勢,商助官銀,使他家業飛升,成為官場、商場的紅人。此時,胡雪巖開始大興土木,妻妾成群,生活腐化,當然也沒能脫開古訓:樹大招風,福兮禍依。

左宗棠與當權重臣李鴻章矛盾尖銳,作為左宗棠財政支持人的胡雪巖自然也就成了李鴻章的眼中釘,“排左必先除胡”成為李鴻章的重大策略。同時,胡雪巖與外商之間的勾當也暴露天下,引發左宗棠之疑,他的敗相已然顯露。尤其他想維持江南蠶業,與洋人競爭,孤軍奮戰,終因資金周轉不靈而漸漸支撐不住。而當年他用錢支持過的清政府,見他抵擋不住,便棄之而去。到了此時,胡雪巖完全敗北,妻離子散,人去樓空。人生亦曾富貴,亦曾凄涼,宛若黃粱一夢。

胡雪巖作為一代徽商的杰出代表,他本來可以榮華富貴地過一生,然而其大起大落,敗在其成功之時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他作為一名商人,越俎代庖,干涉到朝廷的“內政”,做了許多本該是政府做的事,結果只能是吃力不討好,成為左李二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而與之相反的另一位清朝“名人”李蓮英,卻享盡榮華,富貴一生。

李蓮英當時深得慈禧太后老佛爺的喜愛,被封為大總管,權傾朝野,許多大臣也怕他三分。然而,李蓮英時刻警醒自己只不過是個大太監,深獲慈禧太后寵愛而已。在一次隨同李鴻章、七王爺出巡之時,李蓮英沒有乘坐為他準備的“專車”,而是坐了一頂不起眼的小轎,晚上也是先服侍李鴻章、七王爺睡下,甚至為七王爺洗腳。

這些并沒有白做,因為回朝之后,李鴻章與七王爺爭相向老佛爺夸李蓮英會辦事,說得慈禧太后一高興就賞了李蓮英不少珍寶,還連呼“沒白疼他一回”。

慈禧去世之后,隆裕皇后掌權,李蓮英請求告老還鄉,并把慈禧太后生前所賜最名貴的幾件珍寶交出來:“這些本是國家的寶物,奴才私自珍藏了幾十年。現奴才還鄉,請求皇后娘娘收回寶物!”

像李蓮英這么有自知之明的人又有誰不喜歡呢?

所以,千百年傳下來的一句古話:人貴自知,在如今的時代還同樣具有深刻的意義。

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

情商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控制自我,沒有自制力的人終將一無所成,一點小刺激和小誘惑都抵制不了,面對大的誘惑必將深陷其中。

控制自我情緒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人區別于動物的重要標志。人是有理性的,不能只依賴感情行事。

2000年,小布什擊敗戈爾當選為美國總統。但你可想到,就是這樣堂堂的美國總統,年輕時候卻放蕩不羈、缺乏自制力。

學生時代的布什,學習成績一般,但對于吃喝玩樂他卻樣樣在行。平時他除了與他那幫“狐朋狗友”四處游蕩之外,無所事事。他最大的喜好便是開著自己那輛哈雷·戴維斯摩托車,帶著時髦的女孩,在大街上飆車。除此之外,每天晚上,他總是泡在各色舞廳里,不到深夜不會回家,而且每次都是醉醺醺的。

老布什看兒子如此不濟,多次諄諄教導,但是,小布什總把父親的話當作耳旁風,依然故我。

直到有一天,一個很特別的姑娘出現在他面前,她的美麗和純潔一下打動了“花花公子”小布什。在這位姑娘的影響之下,小布什警醒了,他慢慢克制住自己的放浪行為,奮發努力,投入政界。經過一番奮斗,他終于成就了自己的輝煌,登上了總統寶座。

托馬斯·曼告誡人們:“控制感情的沖動,而不是屈從于它,人才有可能得到心靈上的安寧。”

有一個間諜,被敵軍捉住了,他立刻裝聾作啞,任憑對方用怎樣的方法誘問他,他都絕不為威脅、誘騙的話語所動,等到最后,審問的人故意和氣地對他說:“好吧,看起來我從你這里問不出任何東西,你可以走了。”

你認為這個間諜會立刻轉身走開嗎?

不會的!

要是他真這樣做,他就會當場被識破他的聾啞是假裝的。這個聰明的間諜依舊毫無知覺似地呆立著不動,仿佛對于那個審問者的話完全不曾聽見。

審問者是想以釋放他使他麻痹,來觀察他的聾啞是否真實,因為一個人在獲得自由的時候,常常會精神放松。但那個間諜聽了依然毫無動靜,仿佛審問還在進行,就不得不使審問者也相信他確實是個聾啞人了,只好說:“這個人如果不是聾啞的殘廢者,那一定是個瘋子了!放他出去吧!”就這樣,間諜的生命保存下來了。

很多人都驚嘆于這個間諜的聰明。其實,與其說這個間諜聰明絕頂,還不如說是他超凡的自制力在關鍵時刻拯救了他的生命,換回了他的自由。

自制,顧名思義就是約束自己。看似不自由,殊不知,為了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有意識地克制自己。

沒有自制力的人是可怕的,不但他的思想會肆意泛濫,行為更會如此。有人喝酒成癮、上網成癮等,無一不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

一個失去自制能力的人是不會得到命運的眷顧與垂青的。

卡耐基的經歷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

有一次,卡耐基和辦公大樓的管理員發生了一場誤會,這場誤會導致了他們之間的憎恨。這位管理員為表示對卡耐基的不滿,便給他時不時添些小麻煩。一天,管理員知道整棟大樓里只有卡耐基在辦公室里時,立刻把全樓的電燈關了。這樣的情形發生了好幾次,最后,卡耐基忍無可忍,決定“反擊”。

某個周末,機會來了。卡耐基在他的辦公室里準備一份計劃書,忽然電燈熄滅了。卡耐基立刻跳起來,奔向樓下地下室,他知道在那兒可以找到這位管理員。當卡耐基到那兒時,發現管理員正倚在一張椅子上看報紙,還一邊吹著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發生似的。

卡耐基立刻破口大罵。一連5分鐘之久,他用盡了天下所有的臟字來侮辱管理員。最后,卡耐基實在想不出什么罵人的詞句,只好放慢語速。這時候,管理員放下手中的報紙,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并以一種充滿自制和鎮靜的聲音說:“呀,你今天有點兒激動,不是嗎?”他的話像一支利箭,一下子刺進了卡耐基的心。

卡耐基羞愧難當: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位只能以開關電燈為生的工人,他在這場戰斗中打敗了自己,而且這場戰斗的場合和武器,都是自己挑選的。

卡耐基一言不發,轉過身,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他再也做不了任何事了。當卡耐基把這件事反省了一遍又一遍后,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坦率地說,他很不愿意采取行動來化解自己的錯誤。但卡耐基知道,必須向那個人道歉,內心才能平靜。最后,他費了很久的時間才下定決心,決定到地下室去忍受必須忍受的這種羞辱。

卡耐基到地下室后對那位管理員說道:“我回來為我的行為道歉,如果你愿望接受的話。”管理員臉上露出了微笑,說:“憑著上帝的愛心,你用不著向我道歉。除了這四堵墻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沒有人聽見你剛才說的話。我不會把它說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會說出去的,因此,我們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卡耐基聽了這話,羞愧再次刺痛了他的心。他抓住管理員的手,使勁握了握。卡耐基不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辦公室途中,卡耐基心情十分愉快,因為他終于鼓起勇氣,化解了自己做錯的事。由此卡耐基一再告誡我們,自制是一種十分難得的能力,它不是枷鎖,而是你帶在身上的警鐘。

那些以為自制就會失去自由的人,對“自由”與“自制”的意義顯然還沒有深刻的領會。因為自我控制不是要以失去自由為代價,恰恰是為了保證自由最大限度內的實現。

一位騎師精心訓練了一匹好馬,所以騎起來得心應手。只要他把馬鞭子一揚,那馬兒就乖乖地聽他支配,而且騎師說的話馬兒句句都明白。

騎師認為用言語指令就可以駕馭住了,韁繩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騎馬外出時,就把韁繩給解掉了。

馬兒在原野上馳騁,開頭還不算太快,仰著頭抖動著馬鬃,雄赳赳地高視闊步,仿佛要叫他的主人高興。但當它知道什么約束都已經解除了的時候,它就越發大膽了,它再也不聽主人的叱責,愈來愈快地飛馳在遼闊的原野上。

不幸的騎師,如今毫無辦法控制他的馬了,他用顫抖的手想把韁繩重新套上馬頭,但已經無法辦到。失去羈控的馬兒撒開四蹄,一路狂奔著,竟把騎師摔下馬來。而它還是瘋狂地往前沖,像一陣風似的,路也不看,方向也不辨,一股勁兒沖下深谷,摔了個粉身碎骨。

“我可憐的好馬呀,”騎師好不傷心,悲痛地大叫道,“是我一手造就你的災難。如果我不冒冒失失地解掉你的韁繩,你就不會不聽我的話,就不會把我摔下來,你也絕不會落得這樣凄慘的下場。”

追求自由是無可非議的,但我們不能放任自流。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本身就潛藏著無窮的害處與危險,嚴重的時候,就像脫韁的馬兒一樣難以控制。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自由,真正意義上的自由,是“帶著鐐銬跳舞”。

給情緒一個自制的閥門,我們自然會做到揮灑自如,贏得卓越的人生。

自我激勵的能力

自我激勵就是給自己打氣,鼓勵自己。中國人自小就被要求要爭氣,在逆境中要奮起,而支持崛起的信念則來自于自我激勵。

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要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的,這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目前的狀態,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來自于心的力量,也是情商的重要內容之一。

偌大的中國,有許多商業巨子在引領企業的未來,其中有一位閃耀的女星,她就是吳士宏。

吳士宏從一個未受過正規高等教育,沒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年輕女子,到IBM、微軟兩個巨型跨國公司的地區負責人。她的成功,除了過人的膽識、聰穎的智慧,還跟她自我激勵的情商有著密切的關系。

進入IBM之前的面試,吳士宏初生牛犢不怕虎,經理問她:“你知道IBM是家怎樣的公司嗎?”“很抱歉,我不清楚。”吳士宏實話實說。“那你怎么知道你有資格來IBM工作?”“你不用我,又怎能知道我沒有資格?”吳士宏脫口而出,這話自信十足。她接著繼續用英語說,她以前的同事和領導都相信她有能力做更多的事,她說能通過自學考試就是能力的證明,如果給她機會,她會證實她的能力和資格的,IBM公司或是別的公司如果用她一定不會后悔的。就這樣,她被告知:下周一上班!“天生我材必有用”,吳士宏充滿自信的言語給主管考官留下的,是一種信任和認同感。

但吳士宏在IBM做職員期間,有一次她推著平板車買辦公用品回來,被門衛攔在大樓門口,故意要檢查她的外企工作證。她沒有證件,于是僵持在門口,進進出出的人們都向她投來異樣的目光,她內心充滿屈辱,但卻無法宣泄,她暗暗發誓:“這種日子不會久的,我絕不允許別人把我攔在任何門外。”

還有一件事重創過她敏感的心。有個香港女職員,資格很老,她動輒就驅使別人替她做事,吳士宏自然成了她驅使的對象。一天,她滿臉陰云,沖吳士宏走過來說:“Juliet(吳士宏的英文名),如果你想喝咖啡請告訴我!”吳士宏驚詫之余滿頭霧水,不知所云。那位職員仍劈頭蓋臉喊道:“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麻煩你每次喝完后把蓋子蓋好!”吳立宏恍然大悟,她把自己當作經常偷喝她咖啡的賊了,這是人格的污辱,氣得吳士宏頓時渾身戰栗。

吳士宏的前半生是微不足道的,她只是一個小護士。在有幸進入IBM做一名最低級職員后,她扮演的是一個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掃衛生。她曾感到自卑,連觸摸心目中高科技象征的傳真機都是一種奢望,她僅僅為身處這個安全而又能解決溫飽的環境而感到寬慰。但是這種內心的平衡由于這兩件事而受到重創,吳士宏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有朝一日一定要管理公司里的所有人,無論是外國人還是香港人。

從此,她每天比別人多花6個小時用于工作和學習。于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她第一個做了IBM的業務代表。接著,同樣的付出又使她成為第一批IBM本土的經理,然后又成為第一批去美國本部作戰略研究的人。最后,她又第一個成為IBM華南區的總經理。這就是付出多回報多的最好事例。

在以后的歲月里,吳士宏更以驚人的毅力向自己的命運發起了挑戰。1998年2月,她到了微軟,成為了微軟中國公司總經理。1999年10月,TCL禮聘她為TCL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TCL信息產業集團公司總裁。

許多不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成功的能力與潛質,而是在思想上就不想成功。因為他們在受到羞辱時除了暗自神傷,嗟嘆命運不濟,從不給自己打氣,他們會習慣“劣勢”,久而久之真的只有失敗與之為伍。

也有一些人并不是不給自己一點激勵,而是很快就把對自己的承諾拋在腦后,沒有認真地執行過既定的目標。

一個有成功意識的人,都是允許自己失敗,卻不會倒下的人。因為失敗是一時的,可以激勵自己往上走,但倒下去就是永久的失敗。

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時常有人抱怨某人“不會察言觀色”,或者是“沒有眼力”,無論是哪種表達,都是關于情商中識別他人情緒的表現。

一個不懂得識別他人內心的人,是無論如何都達不到想要的成就的。

清朝有一個縣令,被分配到山東省,第一次謁見撫軍。按照慣例,凡是部屬來參見長官,必須穿蟒袍補服(所謂蟒袍就是清代官員的公服,用緞做成,一般為夾層,視官階大小,上繡五蟒至九蟒不等。補服是加在蟒袍上的外褂),即使酷暑也不能免除。因為當時正是炎熱的夏季,這位縣令剛在撫軍的廳堂坐下,就汗流浹背,難以忍受,于是拿起隨身攜帶的圓扇振臂狂揮。撫軍說:“為什么不脫掉外褂?”縣令說:“是,是。”于是讓他的仆人幫他脫掉了外褂。過了一會兒,揮扇如故,撫軍笑著說:“為什么不解帶寬袍?”縣令說:“是,是。”于是離開座位一件一件解帶去袍。回到座位上,縣令自顧自地在撫軍面前談笑風生,不自覺地把扇子換到右手,又從右手換到左手,不停地換來換去扇個不停,把風扇得颯颯有聲。

撫軍起初以為他是耐不住熱,繼而為他的放肆而生氣了,于是斜視著眼睛用反語戲弄他說:“怎么不連襯衫也脫去,那樣比較涼快。”這縣令應聲就脫去襯衫。撫軍看他這般無知無禮,立即拱手說:“請茶。”撫軍的左右立即傳呼“送客”。因為清時官場習慣,屬員謁見長官,長官不愿意再繼續談下去,就以“請茶”示意。茶碗一端,侍從就高呼“送客”,這時客人必須立即辭出。縣令聽到“送客”,倉促間沒有辦法,來不及穿戴,急忙取了帽子戴在頭上,左邊腋下夾著袍服,右肘掛上念珠,提著短衣,踉蹌而出,猶如雜劇中扮演小丑登場。撫軍署中的官吏小廝,吃吃地笑得直不起腰來。縣令剛回到公館,撫軍命令他回原籍學習的告示牌,已經高高地懸掛在大門外面了。

這位縣令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場,是在于他的“愚”,不能準確領會說話者的真實意圖。這是識別他人情緒能力的欠缺,是情商不高的表現。

有人說該縣令不能領悟他人意思是因為他“笨”,那么“聰明”是否就能拯救這種人的性命呢?

三國時著名才子楊修是曹營的主簿,他是有名的思維敏捷的官員和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的才子。劉備親自攻打漢中,驚動了曹操,他即率領四十萬大軍迎戰。曹劉兩軍在漢水一帶對峙。曹操屯兵日久,進退兩難,適逢廚師端來雞湯,見碗底有雞肋,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號令。

曹操隨口說:“雞肋!雞肋!”

人們便把這個號令傳了出去。行軍主簿楊修即叫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夏侯惇大驚,請楊修至帳中細問。

楊修解釋說:“夫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夏侯惇也很信服,營中諸將紛紛打點行李。曹操知道后,怒斥楊修造謠惑眾,擾亂軍心,便把楊修給斬了。

后人有詩嘆楊修,其中有兩句是:“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這是很切中楊修之要害的。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傲物,數犯曹操之忌。曹操曾訪蔡邕之女蔡琰。蔡琰字文姬,原是衛仲道之妻,后被匈奴擄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傳入中原。曹操深憐之,派人去贖蔡琰。匈奴左賢王懼曹操勢力,送蔡琰還漢朝。曹操把蔡琰許配給董祀為妻。曹操當日去訪蔡琰,看見屋里懸一碑文圖軸,內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個字。曹操問眾謀士誰能解此八字,眾人都不能答,只有楊修說已解其意。曹操叫楊修先別說破,讓他再思解。告辭后,曹操上馬行三十里,方才省悟。原來此含隱語“絕妙好辭”四字。曹操也是絕頂聰明的人,卻要行三十里才思考出來,可見其急智捷才遠不及楊修。

曹操曾造花園一所,造成后曹操去觀看時,不置褒貶,只取筆在門上寫一“活”字。

楊修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

于是翻修。曹操再看后很高興,但當知是楊修析其義后,內心已忌楊修了。又有一日,塞北送來酥餅一盒,曹操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放在臺上。楊修入內看見,竟取來與眾人分食。曹操問為何這樣?楊修答說,你明明寫“一人一口酥”嘛,我們豈敢違背你的命令?曹操雖然笑了,內心卻十分厭惡。

曹操怕人暗殺他,常吩咐手下的人說,他常做殺人的夢,凡他睡著時不要靠近他。一日他睡午覺,把被蹬落地上,有一近侍慌忙拾起給他蓋上,曹操躍起來拔劍殺了近侍。大家告訴他實情,他痛哭一場,命厚葬之。因此眾人都以為曹操夢中殺人,只有楊修知曹操的心,于是便一語道破天機。

凡此種種,皆是楊修的聰明冒犯了曹操。楊修之死,源于他的聰明才智。

有人認為楊修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其實楊修的聰明不算真聰明,因為真正聰慧的人知曉如何把握他人的心理,并保護自身的利益。

人際交往的能力

美國有一個叫泰德·卡因斯基的人,他16歲進哈佛,20歲畢業。而后在密歇安大學獲數學碩士、博士學位。接著,又到世界第一流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系任教。然而,卡因斯基雖然智力超群,但卻從未培養自己的社會交際技能和情商。整個中學時期同學幾乎見不到他的影子,他從不同任何人交往,更不能與人建立長久關系。在大學里,他也如此,人們送他一個綽號“哈佛隱士”。卡因斯基在制造炸彈方面有特殊才智,但他在社交方面卻是低能兒,因長期壓抑而導致心理異常。他不但對社會沒有好的作用,倒用自己研制的炸彈殺死了3人,傷了22人。

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20%取決于專業能力,80%取決于人際關系,足見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而他所說“專業技能”主要靠智商來獲取,“人際關系”卻是靠情商獲得。

與他人溝通是情商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

16歲的小姑娘朱露總是顯得有點孤獨,平時也不愛言語,和同齡人似乎沒有話題可討論。

其實朱露原本并非如此,在她5歲以前,她一直是個非常活潑的小女孩。她當時和其他同齡的小伙伴沒有任何太大的區別,但很快情況發生了變化。當她天真地問一些問題時,得到的總是父母的斥責:“不該問的就不要問。”漸漸地朱露變得沉默起來,也不敢和陌生人說話,因為她總擔心自己不會說話。

朱露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她到了16歲時已顯得不如伙伴們成熟,并且不擅交朋友的她由于缺乏友誼而更加落落寡歡。

可憐的小朱露因為少了友誼的甘霖而常常憂愁,但是卻無法走出童年的陰影。

人際交往能力是人們生存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如果欠缺過硬的與人交往能力,我們不僅會在前途上大受影響,也會在生活上備受其“害”——人際關系不善注定會影響我們的心情。

我們每個人都深深感到人際關系的重要與微妙,許多人坦言:工作的最重要之處在于與人協調、溝通。只有在人際關系處理好了之后,才有可能展現你獨特的才華,否則不良的人際關系將阻礙你前進的步伐。

1983年,嘉納出版了影響深遠的《心理架構》(Frames of Mind),明白地駁斥智商決定一切的觀念,指出人生的成就并非取決于單一的智商,而是多方面的智能。這樣的智能主要可分為七大類,其中兩類是傳統所稱的智能——語言與數學邏輯,其余各類包括空間能力(藝術家或建筑師)、體能(運動員的優雅或魔術師的靈活)、音樂才華(如莫扎特)。最后兩項是嘉納所謂“個人能力”的一體兩面,一是人際技巧,如醫生或馬丁·路德·金這樣的領袖;另一類是透視心靈的能力,如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

這種多面向的智能觀可更完整地呈現出孩子的能力和潛力。嘉納等人曾經讓多元智能班的學生做兩種測驗,一種是傳統標準的斯坦福畢奈兒童智力測驗,另一種是嘉納的多元智能測驗,結果發現兩種測驗成績并無明顯的關聯。智商最高的兒童(125到133分)在十類智能的多元測試中表現各異;三個孩子在兩個領域表現不錯,另一個孩子只在一個領域表現較杰出,且各人突出的領域相當分散;四個音樂較佳,一個特長是邏輯,一個是語言。五個高智商的孩子在運動、數字、機械方面都不太行,運動與數字甚至是其中的兩個孩子的弱點。

嘉納的結論是:斯坦福畢奈智力測驗無法預測兒童在多元智能領域的表現。反之,教師與家長可根據多元智能測驗,了解孩子將來可能有杰出表現的傾向。

嘉納后來仍不斷發展其多元智能觀,他的理論首度問世后約10年,他就個人智能提出了一個精辟的說明:

人際智能是了解別人的能力,包括別人的行事動機與方法,以及如何與別人合作。成功的銷售員、政治家、教師、治療師、宗教領袖都有高度的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與人際智能相似,但對象是自己,即對自己有準確的認知,并依據此認知來解決人生的問題。

“人際智能”即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它是我們每個人的切身體會。

一位學業優異的學生將來可能問鼎科學的最高獎項,然而并不見得能當一名出色的領袖,因為他有可能欠缺與人交際的能力—但并不是說每一個成績優異的人都如此,因為有許多特別出色的領袖也曾同樣學業優秀,比如“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等等。

我們在此強調的是:人際溝通能力非常重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浮山县| 兰州市| 拉孜县| 当涂县| 汶川县| 迁安市| 襄城县| 阿拉善左旗| 铜陵市| 嘉峪关市| 旌德县| 涟源市| 亚东县| 维西| 湘西| 赞皇县| 凤阳县| 黄陵县| 屏东市| 科尔| 剑阁县| 安多县| 天水市| 佛教| 冀州市| 威宁| 鹤山市| 海阳市| 庆云县| 高青县| 左云县| 岗巴县| 宝兴县| 慈利县| 莱州市| 河池市| 南京市| 洪雅县| 昌吉市| 明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