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菲定律:插圖版
- 李原編著
- 2018字
- 2019-09-16 15:55:23
第四章 人際關系學定律
首因效應: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
從破格錄用想到的
《三國演義》中,鳳雛龐統起初準備效力東吳,于是去面見孫權。孫權見龐統相貌丑陋、傲慢不羈,無論魯肅怎樣苦言相勸,最后,還是將這位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拒于門外。為什么會這樣呢?是龐統無能,還是孫權根本不需要幫手呢?其實,造成這樣的后果僅僅是因為龐統沒能給孫權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如今,大家都認為工作不好找,尤其是剛畢業的人。其實,如果把握好求職時的第一印象,效果往往會出乎意料。
一個新聞系的畢業生正急于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
“不需要!”
“那么記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對呢?”
“不,我們現在什么空缺也沒有了。”
“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致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愿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
這個大學生通過自己制作的牌子,表現了自己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引起對方極大的興趣,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這也是為什么當我們進入一個新環境,參加面試,或與某人第一次打交道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忠告:“要注意你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噢!”
也許你會好奇,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以至于在今后很長時間內都會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嗎?心理學家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心理學家設計了兩段文字,描寫一個叫吉姆的男孩一天的活動。其中,一段將吉姆描寫成一個活潑外向的人,他與朋友一起上學,與熟人聊天,與剛認識不久的女孩打招呼等;另一段則將他描寫成一個內向的人。
研究者讓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外向的文字,再閱讀描寫他內向的文字;而讓另一些人先閱讀描寫吉姆內向的文字,后閱讀描寫他外向的文字,然后請所有的人都來評價吉姆的性格特征。
結果,先閱讀外向文字的人中,有78%的人評價吉姆熱情外向;而先閱讀內向文字的人中,則只有18%的人認為吉姆熱情外向。
由此可見,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事實上,人們對你形成的某種第一印象,往往日后也很難改變。而且,人們還會尋找更多的理由去支持這種印象。有的時候,盡管你的表現并不符合原先留給別人的印象,但人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然要堅持對你的最初評價。例如,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最清晰難忘的,是初次相逢的情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景,站的姿勢,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甚至窘態和可笑的樣子都記得清清楚楚,終生難忘。
成功打造第一印象,占據他人心中有利地形
了解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現在我們來談談應該怎樣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通常,第一印象包括談吐、相貌、服飾、舉止、神態,對于感知者來說都是新的信息,它對感官的刺激也比較強烈,有一種新鮮感。這好比在一張白紙上,第一筆抹上的色彩總是十分清晰、深刻一樣。隨著后來接觸的增加,各種基本相同的信息的刺激,也往往蓋不住初次印象的鮮明性。所以,第一印象的客觀重要性還是顯而易見的,并在以后交往中起了“心理定式”作用。
如果你與人初次見面就不言不語、反應緩慢,給人的第一印象基本就是呆板、虛偽、不熱情,對方就可能不愿意繼續了解你,即使你尚有許多優點,也不會被人接受;而如果你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風趣、直率、熱情,即使你身上尚有一些缺點,對方也會用自己最初捕捉的印象幫你掩飾短處。
一般來說,想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必須要牢記以下5點:
1.顯露自信和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們對自己的才干、能力、個人修養、文化水平、健康狀況、相貌等的一種自我認同和自我肯定。一個人要是走路時步伐堅定,與人交談時談吐得體,說話時雙目有神,目光正視對方,善于運用眼神交流,就會給人以自信、可靠、積極向上的感覺。
2.講信用,守時間
現代社會,人們對時間愈來愈重視,往往把不守時和不守信用聯系在一起。若你第一次與人見面就遲到,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最好避免。
3.儀表、舉止得體
脫俗的儀表、高雅的舉止、和藹可親的態度等是個人品格修養的重要部分。在一個新環境里,別人對你還不完全了解,過分隨便有可能引起誤解,產生不良的第一印象。當然,儀表得體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飾包裝自己,更不是過分地修飾,因為這樣反而會給人一種輕浮淺薄的印象。

4.微笑待人,不卑不亢
第一次見面,熱情地握手、微笑、點頭問好,都是人們把友好的情意傳遞給對方的途徑。在社會生活中,微笑已成為典型的人性特征,有助于人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但與別人第一次見面,笑要有度,不停地笑有失莊重;言行舉止也要注意交際的場合,過度的親昵舉動,難免有輕浮油滑之嫌,尤其是對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朋友,不應表露巴結討好的意思。趨炎附勢的行為不僅會引起當事人的蔑視,連在場的其他人也會瞧不起你。
5.言行舉止講究文明禮貌
語言表達要簡明扼要,不亂用詞語;別人講話時,要專心地傾聽,態度謙虛,不隨便打斷;在聽的過程中,要善于通過身體語言和話語給對方以必要的反饋;不追問自己不必知道或別人不想回答的事情,以免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